日前,工信部发布我国首个超级电容器基础标准,包括《超级电容器分类及型号命名方法》、《超级电容器用充电器通用规范》等,同期,我国超级电容器材料方面的首个行业标准《超级电容器用有机电解液规范》也终于尘埃落定,该规范的评审就有集星科技参与。
在北京举办的2016国际储能峰会上,北极星电力网记者见到了集星科技的董事长陈胜军,和今年1月份新品发布会现场指点江山,意气风发的感觉不同,采访间里的陈董事长,更多了一分儒雅的气息。集星科技在年初才刚刚发布了最新的logo和新产品,可以说是中国储能行业超级电容器领域一匹蓄势待发的“黑马”。
超级电容器是新能源领域的革命性储能产品,在能源及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新能源汽车迎来了初期爆发式增长,储能技术也正在引发业内越来越多的关注。
集星科技董事长 : 陈胜军
集星科技董事长陈胜军向记者介绍了超级电容器的技术及应用领域:超级电容器是诸多储能技术的一种,具体来说是属于物理储能技术,主要应用的是碳纳米材料,应该说有一定的技术壁垒和门槛。超级电容器解决的是储能技术中高功率输出和输入问题,循环寿命更长,给企业和用户真正带来的好处是提升产品的性价比,延长产品寿命,而不像一般的储能产品产生直接储能效益。
对于大众,超级电容可能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概念,但实际上,超级电容的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陈董事长告诉北极星电力网,当时日本的松下公司推出了一款电容器并命名为“金电容”,一度成为超级电容器的代名词,当然,当时的超级电容器主要应用领域还是手机,复印机等消费电子领域;进入九十年代,超级电容器在军事和工业领域开始崭露头角。到今天,超级电容最成功和最为大众所熟知的就是在混合动力公交车上的应用。现在北京周边大兴等地投运的新能源公交车大多使用了集星科技的超级电容技术,据悉,集星科技的超级电容器在公交车领域的市场规模已达上亿规模。
超级电容器的另一个主要应用领域是微电网,在中国电科院新能源所张北的实验室项目中,使用超级电容器和锂电池进行复合储能,集星科技进行了产品和技术支持,来提供短时(10S-20S)的高功率补偿。由于电池系统提供高功率补偿时成本较高,而微电网本身能量较小,应用超级电容技术是最为经济高效的办法。
集星科技用了十三年的时间,做到了国内规模最大的超级电容系统及应用方案的提供商,技术和规模都接近国外先进水平。迅速的崛起背后离不开自主创新的内在驱动力。今年4月份集星科技超级电容和储能技术研究院落户江苏常州,由清华大学尤政院士科研团队领衔,科研团队包括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日本国立材料研究院等中日5家科研机构的院士和教授,是我国首家超级电容研究院。关于成立该研究院的意义,陈胜军董事长表示,储能产品技术门槛较高,掌握核心技术对于控制成本和打开市场都有很大的好处。集星科技每年在科研上的投入能占到营业额的5%到8%,这对于一个初创级的企业来说是非常大的投入力度了。
同时北极星电力网获悉,从08年开始,集星科技已经完成了5轮融资,注资企业有牡丹江南创投、上海电气、宇通集团等。公司也在积极准备“新三板”上市。
随着中国储能市场的蓬勃发展,超级电容器行业也将迎来新的拐点,集星科技作为行业的先行者,将继续在行业中引领发展风向标。
延伸阅读:中国储能的未来:技术奇迹还是政策奇迹?
集星科技参加“第二届中国超级电容器年会暨超级电容器产业与应用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