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BP世界能源展望(2016年版)》(以下简称“《展望》”)中文版在北京发布。

尽管目前全球能源市场疲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将需要更多的能源以支持更活跃的社会经济活动,未来二十年及以后能源需求仍将持续增长。
《展望》预计,在未来的20年间,能源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天然气增长迅速,可再生能源发展强劲;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的增长将翻两番,发电量增量的三分之一源自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范围内,化石能源将依旧保持支配性地位,到2035年,全球能源增量的60%、全球能源供应总量的80%依赖于化石能源;届时,中国将消费世界能源总量的25%,并将在2032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液体能源消费国,而中国的煤炭消费将大大放缓,年均增速仅为0.2%。
2014年至2035年的全球能源需求预计增长34%,即年均增长1.4%。随着世界开始向低碳未来转型,在需求总体增长的过程中,能源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低碳燃料的增速将超过碳密集型燃料。
BP集团首席经济学戴德立表示,“在石油和天然气价格持续低迷之际,重要的是不仅要适应当前的严峻形势,还要为接下来的一系列挑战做好准备。能源业是一个长周期行业,我们需要从长远角度来思考我们所处的能源格局将会如何演变。全世界对能源供应的需求将继续增长,但能源供应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对碳密集型燃料的需求将越来越少。”
看点一:2030年化石能源仍是主流,消费占比80%
尽管非化石能源形式增长迅速,但《展望》预测从目前到2035年,化石燃料仍将是主要的能源形式,将满足60%的能源需求预计增量,并占2035年世界能源供应总量的近80%。
其中,天然气将成为增长最快的化石燃料,年增长率为1.8%。石油将以每年0.9%的速度稳步增长,但其在能源结构中的份额将继续走低。煤炭增长预计将大幅放缓,到2035年其在能源结构中的份额将滑落至历史低点,而天然气将取代煤炭成为第二大燃料源。

受益于全球页岩气产量强劲增长,天然气的供应将稳健提升,年增幅预计可达5.6%。页岩气占天然气总产量的比重将从2014年的10%上升至2035年的近25%。在《展望》期末,中国将成为对页岩气产量增加贡献最大的国家。
到2035年,全球石油供应将每日增加近1900万桶,非欧佩克国家的供应将引领增长——尤其是美国页岩油。欧佩克的市场份额有望维持在40%左右。
非化石燃料的增长预计将超过去年《展望》的预期。包括生物燃料在内的可再生能源预计年增速将达到6.6%左右,其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从目前的3%增至2035年的9%。

看点二:中国能源消费大减速:年均增速不足2%
《展望》预测,在展望期内中国能源消费以不到年均2%增长,远慢于2000年以来8%的能源平均增速。到2035年中国将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25%。随着中国能源结构的持续演变、能源效率提高、能源增长模式改变,中国的单位产值能耗将下降46%。
受经济结构、环境和气候政策推动,中国的煤炭需求增速将放缓年均增长0.2%(从2000年到2014年,年均增速为8%),到2030年中国煤炭需求总量将开始出现下降。随着中国的能源结构继续转型,煤炭的主导地位从2014年的66%降至2035年的47%,天然气的比重增加超过一倍至11%,石油的比重保持不变,约为19%。

尽管煤炭消费大幅下降,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煤炭市场,在2035年将消费几乎全球煤炭供应量的一半。
《展望》还预测,到2035年,中国将超过欧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进口国,而进口依存度也将从2014年的 15%升至 23%。其中,中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从2014年的59%升至2035年的76%——这一比例将高于美国在2005 年的峰值;天然气依存度从略低于30%升至2035年的42%。
未来20年,中国所有化石燃料需求均将增长,其中石油(+63%),天然气(+193%)及煤炭(+5%)将占需求增长的53%。而可再生能源电力(+593%)、核电 (+827%)和水电(+43%)也将出现强劲增长。此外,《展望》还预测称,核电也将以年均12%增长,而中国将在2035年实现占全球核电装机总量的31%。

到2035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页岩气生产国,产量增长至超过130亿立方英尺/日,至《展望》期末,中国将成为对页岩气产量增加贡献最大的国家。
“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对BP的重要性不言而喻,”BP中国区总裁杨恒明强调,“BP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领先的行业技术,我们致力于作为中国值得信赖的能源合作伙伴,支持实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原标题:看点丨《BP世界能源展望》:一个更美好的能源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