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借用一张图解释为什么要能源革命。


其次,能源革命的内容,习大大说的很清楚了,能源革命包括: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和能源安全。

再次,能源革命的途径。
对于实现路径,其实之前是存在争论的。有专家认为,期望中国能源快速实现去煤化的跨越式转型是不现实的,煤炭清洁利用、电煤替代是治理雾霾和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关键。这遭到另一些专家的反驳,认为煤炭的清洁利用不能称之为“革命”,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能、光伏等才是能源革命的先锋力量,应予以大力发展。
后来,政府文件里面反映,还是选择了较为稳妥的前者,毕竟,期望我国能源快速实现去煤化的跨越式转型是不现实的,远水解不了近渴,但是未来新能源的趋势肯定还是快速发展的。
还是借用一张图来说明。

最后,试着说说存在的障碍。
1)经济成本
影响中国能源革命的最大问题就是经济成本的问题。
能源转型的先锋国家德国过去十年来平均零售用电价格增长了三分之二,德国现在的电价已是美国的两倍多,短期内会打击德国的就业和工业投资。
虽然我国没有采用比较激进的能源革命路线,但成本问题仍然是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政府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一直依靠巨大的财政补贴来推动国家能源消费的变革。其结果是,财政负担越来越重,同时补贴的边际效应也在不断减弱。

一个例子是,中国自2006年开始通过对普通用电企业和家庭征收电价附加费用,来补贴可再生能源上网发电。政府对普通居民征收的电价附加费,先后从每度电2厘钱涨到了8厘钱,但依然不够。国家能源局官员提供的数据称,这笔补贴资金从2009年开始就一直入不敷出,缺口越来越大。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国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缺口为13亿,2010年缺口20亿,到2011年缺口已达100多亿。
2)普通群众
这其实也是成本问题的衍生。
能源价格对企业和居民的冲击也不容忽视。比如,涨电费,肯定都不乐意,以后电费肯定是要涨的。
在评论能源价格高低时,将价格本身和其占家庭消费比重进行国际比较是没有太大意义的,这是由于各个国家资源禀赋不一样,因此,对价格高低的正确评价方式应当是看价格是否反映了生产过程的全部成本。
价格贵是没有办法的,应该做好这个准备,这是必须付出的环保代价。德国人在这方面是典范。

3)利益主体
肯定也和体制相关了。
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究竟要革谁的命?
煤老板,三桶油,电网公司,发电集团等等。虽然电改,油改都来了,但是效果如何,需要多久,尚未可知。
4)技术问题
电动汽车、大规模风电送出、储能技术、新能源消纳、核电技术、页岩气技术等等。
原标题:我国能源革命的实现途径应该是怎样的?最大障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