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于进一步加快实现经济发展由数量增加为主向质量提升为主、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真正走出一条结构优、质量高、效益好、能耗少、资源省、污染轻的科学发展之路,渤海新区正以创新发展与节能减排为抓手,在好与快的发展变奏中更加活泼。园区转型风起新区犹如一张白纸,我们要在上面描绘最美

首页 > 火电 > 火电动态 > 市场 > 正文

“高门槛”选项目 审批加码大批火电项目被拒之门外

2016-01-26 13:40 来源:中科宇杰 

着眼于“进一步加快实现经济发展由数量增加为主向质量提升为主、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真正走出一条结构优、质量高、效益好、能耗少、资源省、污染轻的科学发展之路”,渤海新区正以创新发展与节能减排为抓手,在“好”与“快”的发展变奏中更加活泼。

园区转型风起

“新区犹如一张白纸,我们要在上面描绘最美的图画,开创一番亘古未有的伟大事业,不能急功近利、贪功冒进,而要按照科学发展的理念来谋划、推进。”渤海新区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对于正在崛起的渤海新区而言,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意味着在保持产业特色的基础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项目谋划和引进时注重发展循环经济。

对此,渤海新区编制了《全区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和发展规划》,凡是能够形成循环产业链的项目,优先批办进区;能够构成循环产业链的企业,都要在同一规划区内安置。

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渤海新区进一步优化产业资源配置,理顺相关产品的上下游关系,逐步形成并推行了企业内产业链循环、企业间产业链循环及科研技术要素层面企业间循环等模式,实现了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

以沧州临港化工园区为例。

按照“基础设施共有、相关企业共联、有效资源共享、环境污染共治”的原则,沧州临港化工园区正在逐步构建企业和园区的动态循环体系。从原料、中间体、副产品到“三废”实现综合利用和零排放,从企业自身的清洁生产到园区所有企业的整体循环,均处在优化的系统控制状态。

渤海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渤海新区始终致力于循环经济的打造与沧州市强烈的节能减排发展意识不无关联。

有业内人士表示,节能减排,离不开创新。在当前经济发展开始进入高成本、高约束时代的形势下,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节能减排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对于沧州显得更加迫切。

目前,渤海新区正在加快打造以循环经济为主要特征的全国新型工业化基地,既有效地缓解了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压力,又为今后发展树立了样板。

“高门槛”选项目

为完善和丰富产业链,做大做强循环经济,沧州临港化工园区还制定了“三期建设”计划。

从2004年起,分三期投资180亿元,建设项目43个,形成石油化工、氯碱化工、盐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相结合,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链,实现了园区资源的合理配置。

同时,该园区还对“三废”统一处理。园区的水、电、路、通讯等也统一布置,努力实现水资源一体化、公用工程一体化、产业一体化、物流一体化、事故安全和应急处理一体化。

在众多项目的投资规模和优厚回报面前,渤海新区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坚决压缩高耗能、高污染类项目,对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的项目,投资主管部门不予审批、核准或备案,一大批高耗能项目被拒之门外。

近几年,新区在项目选择中坚持高门槛,重视和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项目、好项目,排斥和限制与之相背离的产业项目,不留任何余地。”渤海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面对日趋复杂的发展环境,只有在发展效益上做“加法”,能源消耗上做“减法”,经济发展步伐才能走得更为稳健。

“循环经济从进入人们视野的那天起,就成为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筹码’”。张国栋认为,循环经济要真正变为现实,关键在于引导。

事实上,已意识到这一点的渤海新区,通过对资源的优化整合、对优势的认知挖掘,编制了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围绕油、化、煤、盐、钢、水、电等要素,形成上百个循环链条。已经实施的有海水淡化、浓盐水综合利用,粉煤灰、电石渣、钢渣开发新型建材,PVC、TDI液氯循环利用等一大批循环经济项目。

与此同时,采取政策激励、资金扶持、技术保障、项目储备、考核监管等措施,建立起了循环经济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

“链重环轻”产业模式

目前,一个企业内部“微循环”、企业之间“小循环”、园区之间“中循环”、整个新区“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布局已渐渐明朗。由此,从原来的单个项目、单个企业,或者说单个产业中个别企业的孤立行为,转变为产业链的整体运作。

近年以来,渤海新区对园区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向纵深推进,新区呈现出鲜明的产业“生态化”特征。

以中科宇杰为例,是以节能为目的,节能技术广泛适用于煤炭、石油、化工、钢铁、医疗以及学校等,节电效果可达15%-65%,节省出来的费用,就是企业赚取利润。

随着一大批支柱型的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户、开工建设或投产,渤海新区潜心谋划的产业循环体系也步入正轨。

随着上游产业的发展和完善,新区后续产业发展重点是:放在产业链条环与环、链与链之间的重大节点项目上,发展循环经济;在发展高端、高附加值等下游重大项目上,打造“链”重、“环”轻的产业结构模式。

原标题:节能减排倒逼新区走“产业循环”路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