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电网河池供电局以垂直管理推动县公司各项工作上台阶杜绝盲打,变各自为政为有机整体一重接一重的石山,一弯接一弯的山路。这是笔者辗转奔走河池几个县公司采访的沿路印象。河池供电局局长刘宪明介绍,河池网区1.86万平方公里的供电面积,供电环境基本为石漠化山区地带,用户散居山坳,设备分布荒野

首页 > 报道 > 正文

县级供电公司如何跨越式发展?

2016-01-19 16:33 来源:南方电网报 

广西电网河池供电局以垂直管理推动县公司各项工作上台阶

杜绝盲打,变各自为政为有机整体

一重接一重的石山,一弯接一弯的山路。这是笔者辗转奔走河池几个县公司采访的沿路印象。

河池供电局局长刘宪明介绍,河池网区1.86万平方公里的供电面积,供电环境基本为石漠化山区地带,用户散居山坳,设备分布荒野。县公司本身的历史欠账问题较突出,网架薄弱,线损居高不下。

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供电局与县公司、县公司之间缺乏联动,“基本上是各干各的”。各县公司既不知道自己干得怎么样,也不清楚别人干得怎么样,类似“盲打”。且由于缺乏足够的激励和竞争环境,员工因循守旧,动力不足。

“必须联动起来,通过规范管理,让员工把战斗力延续到日常工作中。”刘宪明告诉笔者,河池网区的员工普遍比较务实,“肯吃苦,特别是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

该局首先从制度抓起,分别从供电局、县公司、供电所三个层面,制定出台岗位到位标准以及配套的业绩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不仅网局职能部门绩效直接与县公司专业管理水平挂钩,县公司领导班子工作是否到位也要考核,同步建立和完善供电所全员业绩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从供电局领导到供电所普通员工,各层级都要到位,才能形成一盘棋。”

“每个月都排名,哪个县公司做得怎样,一清二楚。”环江供电公司办公室主任覃红连说,河池供电局每个月会对6个县公司的核心指标进行排名,做得好的单位有哪些好的经验,则通过现场会等多种平台随时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供电局也会派专家过来指导。

县公司遇到的难点重点问题,河池供电局则纳入全局工作,从整体上统筹协调解决,并为此建立了“一周一县”问题会商解决机制。由县公司提出需求,市局负责人主持召开会商会,相关业务部门具体落实。仅2015年就为县公司解决难点问题70余项。

针对共性问题,形成系统的解决方案,从各专业领域进行整体规划。“把县公司当成一个部门去管理,盘活全网资源,一步步解决存在的问题。”

广西河池属于典型的石漠化大石山区,自然条件艰苦,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其中罗城、大化、环江、东兰4个县均为国家级贫困县。河池供电局所辖6家县公司,有5家售电量不到2.5亿千瓦时,综合管理评价长期处于中下游水平。

然而,依靠这般穷家底,河池供电局却干出了大动静:2015年6个县公司综合线损率全部降到8%以下;客户年平均停电时间9.04小时/户,同比下降48%,降幅为全区第一位;当年电费回收率100%,连续两年实现电费结零。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系统指导,薄弱点也能干成亮点

缺人缺钱缺技术,设备分散线径长,这是县公司线损管理普遍面临的难题。对于河池网区的县公司来说,让他们头疼的,远不止这些。

多年来,广西电网两家降损困难户——东兰和大化供电公司,都在河池。不仅因为县域网架薄弱,更多的原因则来自于供电结构。

“河池大山里,许多农村一个家庭就两三盏5瓦的节能灯,晚上睡觉前把灯关了,一个月用不到10度电。”河池供电局农电部主任吴现军说,“地广负荷轻”,这是整个河池网区的特点。

“这意味着降损难度更大。”吴现军介绍,降损是针对有损线损来做工作,而河池网区6个县公司基本都在山区,网架薄弱用户分散,这给降损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河池局的做法,则是从管理模式以及工作方式方法上,加强系统的指导和帮扶。

“我们重点抓两方面,一是提炼线损精益化管理的有效做法并推广应用,使所有供电所降损工作‘齐步走’;二是紧盯降损困难户,实施蹲点帮扶。”分管副局长崔长江介绍,宜州供电公司作为广西电网公司线损精益化管理试点单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此基础上,河池供电局对宜州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和有益补充,形成了宜州线损管理“一册一案”精益化管理经验,在广西电网公司系统进行推广。

宜州经验,通俗地说,就是让员工知道线损管理怎么干、怎么才到位,指标是多少,任务底线在哪里,干好干坏不一样,责任明晰,奖优罚劣。

“以前管得没有这么细,也没有这么严,还可以走走捷径,现在不敢了。”宜州供电公司石别供电所营业服务班黄汗宁告诉笔者,他负责石别镇清潭村板楞屯19个台区1200户的抄表工作,每个月的线损指标在4.5%左右,如果有四五户估抄,线损率会上浮到6%至7%,而且每个作业点都要拍照,放上系统,工作如果做不到位很容易就会被发现扣钱。

“市局指导我们对每个岗位制定踮起脚来够得着的指标,加强每个月的过程管控。”宜州供电公司石别供电所所长莫志国说,现在大家都清楚自己身上的责任在哪里,干多干少不一样,都想办法要把工作做好,估抄、漏抄的现象基本没有了,综合线损率大幅下降。

实践一段时间后,河池供电局又将宜州线损管理“一册一案”经验,进一步进行提升和拓展,提炼出符合河池网区特色的“135”线损精益化管理模式。

“1”即1本工作手册,不仅明确了各级人员职责、目标任务,还用表格形式列出工作清单,基本解决了部门之间容易推诿的问题。“3”即3项管控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异常管控机制、定期巡检机制。供电局定期跟踪检查,对线损管理不到位的供电所,从网局抽派专业人员驻点督导帮扶。他们还根据近年实践经验,总结了在规范线损管理和降本增效作用最突出、见效最快的“5”项工作,包括提高线损基础数据质量、加强计量管理、规范抄核收管理、合力开展营销稽查、强化技术降损管理。

有了系统指导攻略,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分析。针对东兰、大化供电公司两个降损困难户,除了推广管理模式,河池供电局还将表计更换等工作向东兰和大化倾斜,从技术层面降损的同时,还排查了偷漏电情况。特别是针对大化库区偷漏电重灾区,河池供电局与大化供电公司签订责任状,精准打击偷漏电行为。此举成效明显,2014年即追回电量18万千瓦时。

通过系列举措,河池网区县公司口径综合线损率由2013年的8.13%降至2015年的6.42%,台区异常率由47%降至2.93%。网区6个县公司全部降到8%以下,特别是东兰、大化两个高损县近两年综合线损率下降幅度达4.17%和2.31%,降幅排在广西电网公司前列。

培育土壤,创造条件释放员工潜力

2015年12月29日,河池金城江供电公司最偏远的一个供电所——九圩供电所院落一角,46岁的覃太丰带着徒弟正在进行实操训练。

“以前培训要靠上级单位的资源,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进行,太方便了。”覃太丰指着培训场上的设备向笔者介绍,变压器台架、10千伏高压进线、瓷横担、跌落式熔断器……“场地虽小,该有的一样没少。”

管理提升,终究需要落脚到人的身上。河池供电局高度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员工在岗位上实现能力提升。

然而山区供电所普遍存在缺少培训场地、培训器材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培训实效。如何破解难题?该局从解决硬件基础入手,在21个供电所都建了一个配电线路及台架变综合实训场,都是用闲置的废旧物资来建设。

在河池网区,成为标配的不只是“一场一所”。笔者了解到,河池供电局在21个供电所还设置了简朴的小食堂,并配置电视机、洗衣机、热水器等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设施,让大山里的一线员工,能感受到回家的温暖。

“收工回来,随时有热饭吃,有热水洗澡,跟回到自己家也没多大区别。”覃太丰说,所里大部分员工都常住山里,以所为家,现在回到家不用操心,吃饱了还能“玩”上一轮实训,“觉得很充实。”

3天的采访里,除了覃太丰,笔者还见到了宜州供电公司石别供电所设备维护二班韦才高,石别供电所营业服务班黄汗宁等年纪在45岁左右的一线班组员工。他们不仅实操经验丰富,还能和年轻的班员一样,熟练运用电脑使用生产、营销MIS等信息系统。

“电脑都给配到班组了,不学也得学。”韦才高说,对照培训教材一步步操作,用电脑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以前认为搞这些是负担,现在觉得电脑比人脑可靠,熟练起来也比抄本子快。”

笔者了解到,河池供电局针对山区一线员工的特点,结合岗位业务编制印发了图文并茂且针对性、操作性强的生产、营销MIS供电所简明培训手册。为了确保一线员工能够读得懂,该局从供电所请来基层一线员工,参与到手册的编制,“因为使用者最有发言权”。

得益于河池供电局为基层员工成长搭建的好平台,河池网区供电所人员素质提升明显,员工技能鉴定通过率、农电工改制考核合格率均在全广西电网排名首位。

(陈钦荣 罗洋)

专访:广西电网公司河池供电局局长刘宪明——在发展中解决存在的问题

本报记者李刚整理:陈钦荣陆婕

问:越是基础差的县公司,落下的课越要补上,改进关键指标的事越要做。然而资源有限,人少事多,怎么解决?突破口在哪里?

答:一定要坚定信心。我们河池网区一直以来有着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河池精神,这些都是宝贵经验和财富。改变提升,就要摸清家底,找准问题根子,对症下药。还要坚持全网一盘棋意识,对县公司的发展要有目标规划,分阶段实施,持之以恒,一步步解决存在的问题。

突破口有很多,主要讲三个方面。一是严抓线损、客户满意度、停电时间、电压合格率等关键指标提升。就拿线损来说,严抓线损管理,既弥补前期工作的漏洞,又可倒逼后续工作的提升,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东兰供电公司2011年综合线损率高达15.87%,2010年及以前在20%以上,企业经营严重困难,举步维艰。通过这几年网局专业部门的帮扶和县公司的主动作为,综合线损率下降到了现在的7.55%,不但在线损管理上走出了一条特色套路,同时也促进了其他业务的规范管理。二是强化信息系统应用。这两年我们网区在信息化建设上进入了一个高潮,且要求县公司是全覆盖同步建设、同时应用。通过信息系统管理和应用,进一步规范了县公司的管理行为,改变了原来落后的管理模式,在同一平台上才更有机会实现奋起、实现赶超。三是强化培训提升供电所员工技能和业务水平,为县公司的管理提升打牢了基础。

问:对于山区供电所,在实际的农电管理工作中,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有哪些应对措施?取得了怎样的经验与成效?

答:可以说山区供电所管理长期以来县公司重视不够,致使供电所在人力资源、安全生产、营销服务等领域的基础工作严重停滞不前,造成了供电所基础投入不足及条件差、人员配置不足及不合理、基础管理薄弱及能力不足,这些都是县公司创先发展的短板。

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河池供电局加强农电管理工作方案,对县公司人力资源、安全生产、营销服务等领域进行全面梳理,明确加强配网运维、抢修作业、停电管理等核心业务的专业管理制度流程,并梳理出相应的关键业绩指标,集中精力加以重点规范和提升。通过狠抓县公司的“三基”工作,可以说这两年河池网区农电管理成效明显,除受限于外部经济形势影响售电量等经营指标停滞不前外,其他安全生产、营销服务指标均有了很大的提升,各县公司和综合管理评价排名在公司系统也稳步提升。

问:尽管先天条件不足,河池网区依然在创先工作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总结起来,有哪些好的方法和经验可以分享?

答:首先是坚持观念的转变不动摇,如前所说的河池精神要保持,条件差不怕,但观念要转变快,要敢于与先进对标,敢于创先。对外积极学习广东、云南电网公司同样是山区的县公司的典型管理经验,他山之石为我用;对内要树立正确的引导,倡导先进典型。其次是平时工作中,要善于总结提炼大家点点滴滴好的经验,形成创先成果推广应用。如,我们“135”线损管理模式、河池网区预试定检“一网、一组、一队”、故障处置“一故障一分析”机制、“一所一场”及“一所一师”的培训机制、计量自动化建设和应用等。还有,就是加大对县公司的管理力度。我局先后出台了网局各职能部门对县公司的管理到位标准和考核标准,定期回顾和考核,确保管理主体责任落实到位,促进了专业管理延伸。

问:您对下一步加强县公司垂直管理工作有何打算?

答:在继续承接好一些好的经验办法上要形成突破、形成引导,以点带面去推动县公司各项工作进一步提升,对县公司是又拉又推,既有要求又要有帮扶。继续把县公司全面纳入全局工作进行筹划,坚持目标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大市级两级干部交流力度,完善县公司管理班子绩效考核机制,促进管理人员在其位、谋其事、干成事,不断完善县公司领导班子创先评价机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