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Solarlab分享了一篇德国电池公司搭建分布式售电网络的故事,并且引用其CEO的原文,给它起名“Airbnb模式”。这篇文章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在中国能源转型和电改的大背景下,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广泛讨论。

具体到这个模式的细节,solarlab在此不再赘述。而真正引起小编注意的,是这个模式为何会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以及它是否真的适合中国的效仿?本文就以此为目标,尝试做更进一步的分析解读,当然也欢迎广大业界前辈批评指正,共同讨论。
共享经济的概念炒作

先讲个段子,某天小编回家,电视中正播放着《芈月传》作为背景音,低头玩着手机的老妈突然抬头对我兴奋的说:“我知道你天天说的‘零二零’是什么啦!!”当然,老妈指的是O2O...千万不要嘲笑老年人,其实我们年轻人对于新兴网络术语的理解,基本上也是处在一知半解的地步。就在昨天,凯文˙凯利的新书《必然》预售,瞬间荣登亚马逊预售榜榜首,亚马逊的编辑甚至都来不及为它补充封面图片。
这个被无数有为青年奉为精神领袖的大神,因为年轻时一句“Stay Hungry, Stay Foolish”被乔布斯引用而广为人知。但是实际上凯神的文章是相当艰涩难懂的,我怀疑是否真有那么多人能够读完。
凯文凯利的新书,连同另外一本:杰里米˙里夫金的《零边际成本社会》(《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作者)俨然成为推动时代前进的圣经。究其原因,他们都不约而同的预言了下一轮的重大革命:共享经济。
【推荐阅读】
缕一缕电改 关于售电你一定想知道的事!
【深度】欧盟国家售电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摩拳擦掌!分布式能源如何参与售电?真正玩家登场
他们讨论的“Airbnb模式”和我们理解的是一回事吗?

无论是KK还是里夫金,在谈到共享经济时,都不约而同的引用了分布式太阳能电网的例子,以期望支撑其“下一轮工业革命”的终极判断。但是,仔细阅读,又会发现其逻辑的明显瑕疵。
两本书的主要观点,如果用人类能听懂的语言来概括,那么无论是KK还是里夫金,他们都在着力描述一个“人人为人人”的世界,大家在未来共享一切能共享的资源,逐利的资本主义因为无利可图而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但现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先不说发展曲曲折折的分布式发电,我们就拿人们熟知的Uber和Airbnb来说,目前这两家公司都还无法实现真正盈利,在其后推动大举扩张的,正是逐利的资本主义。
正是巨额资本推动着Airbnb和Uber的共享经济发展,在现实中和观念上对大众进行头脑植入。驱动用户和司机愿意加入这场大潮的,也不是互助共享的利他理念或社交诉求,而是补贴本身;而Airbnb发展起来的直接原因,也不是因为西方人的热情好客,而是因为金融危机后钱袋子的缩水。
奥巴马与旅店房间数

在奥巴马2008年竞选之时,有一场位于丹佛市的拉票大会,本来预计1.8万人参加,但是因为奥巴马的民意支持度飙升,就在开场前最后一分钟,场地被迫移往户外的景顺球场(可容纳7.6万人)。
【推荐阅读】
缕一缕电改 关于售电你一定想知道的事!
【深度】欧盟国家售电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摩拳擦掌!分布式能源如何参与售电?真正玩家登场
这场竞选为什么重要,是因为正是它促成了Airbnb的首次大获成功。要知道,整个丹佛市只有2.8万个旅馆房间,如何在几分钟之内满足徒增的住店需求,就成为共享经济的一次成功尝试。

自此之后,短短2年间Airbnb的体量就扩张了5倍,2010年更是订出了12.5万的房间数。而且,初尝甜头的Airbnb还专门在世界范围内追踪各种大型赛事、活动,专挑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市场大举进入。
大量的闲置与需求才是关键

这个案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揭示了目前所谓的“共享经济”的必要前提:必须有大量的闲置与需求共存。
去年夏天有一条举世瞩目的新闻,德国在8月26日这天,太阳能发电24Gwh,风能发电18Gwh,但是当天全德国的用电量大约为55Gwh。
这是首次可再生能源供电占到全社会用电的80%,已经成为高比例供电的里程碑性事件。加上之前德国还曾经经历过一次日全食过程,虽然电网经受住了电源波动对考验,但是想必为此而所做对技术付出也是相当巨大的。
目前在德国的可再生能源法中,明确规定电网运营企业必须无条件收购任何个人和企业已并网所发的太阳能电力。这无疑对于电网操作者来说是一个复杂的难题。
正如奥巴马的“酒店门”案例一样,如果能有一项全新的智能技术,在不增加任何电网基础设施投入的前提下,可以应对这种大范围波动,同时还可以惠及终端用户,那么它非“共享经济模式”莫属。
只不过要记住,这种共享经济模式,在目前恐怕只对高可再生能源比例的德国才有效。
【推荐阅读】
缕一缕电改 关于售电你一定想知道的事!
【深度】欧盟国家售电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摩拳擦掌!分布式能源如何参与售电?真正玩家登场
补贴,补贴,还是补贴
可能很多人会说,虽然闲置与需求并不是处处存在,但是目前诸如Uber和Airbnb一样的共享平台依然活得很好啊。
不错,他们活得很好,但推动其发展的因素只有一个:补贴。
我们回到Sonnenbatterie的共享平台模式。目前新加入的用户,不但可以获得1800欧元的购买折扣,还可以每年额外获得1000Kwh的免费电力。当然,这些电力是在德国全社会发电量大大超出负荷时,由Sonnenbatterie公司在电力批发市场以0元价格购买的,但是有了家用的储能系统,使用上是完全一样的,那么谁又会在意其差别呢。
总之,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清楚,决定共享经济成败的,至少在目前来看,并非“人人为人人”的共产理想,也不是环保理想主义者所宣称的“更加清洁的未来”,而是实实在在的利益驱使。
如果用户不能从你的平台上挣到钱,那么这种新模式必然是昙花一现;如果能源企业背后没有雄厚资本做补贴支持,那么资金链断裂、企业倒闭也必将成为事实。
互联网时代的租赁经济
不错,太阳光是免费的,通过科技的努力,用它生产出的电力价格本身有可能无限趋近于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家庭可以享受免费的电力,更不意味着共享经济就此即可建立。
恰恰相反,实际上更复杂的、成本更高昂的是如何使得每个边缘节点与电网无缝整合,使其产能不浪费同时又不影响整体电网稳定性且满足另一侧的个性化需求。这需要技术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因此更加现实一点,我们更愿意称Sonnenbatterie的模式为互联网时代的租赁经济,它有自己的定价系统,也有相当多需要满足条件的前提。
一言以蔽之,德国的“能源Airbnb模式”,是由经济动机而非互利动机驱动的,未来的能源世界也不会如里夫金所说,“25年之后,全球经济运转所需的能源将全部免费。”而且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与其追求虚无缥缈的时髦概念,不如脚踏实地把太阳能技术和发电比例先搞上去,同志们一起努力吧!
【推荐阅读】
缕一缕电改 关于售电你一定想知道的事!
【深度】欧盟国家售电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摩拳擦掌!分布式能源如何参与售电?真正玩家登场
原标题:德国的“能源Airbnb模式”再思考:其模式能否成功?满足条件有哪些?其中又埋藏了哪些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