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在特高压、大电网、新能源、智能电网等关键领域实现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不断提升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抢占世界电网发展的制高点。今天,北极星配售电网带你走进特高压,感受国家电网的魅力。【深挖新开工工程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这是一条怎样的线

首页 > 市场 > 正文

工程视角:特高压大显身手 国家电网争抢世界电网发展制高点

2016-01-14 12:02 来源:北极星售电网 

国家电网在特高压、大电网、新能源、智能电网等关键领域实现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不断提升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抢占世界电网发展的制高点。

 今天,北极星配售电网带你走进特高压,感受国家电网的魅力。

【深挖新开工工程——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

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这是一条怎样的线路呢?

准东—皖南直流工程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安徽6省(区),新建准东、皖南2座±1100千伏换流站,新增换流容量2400万千瓦;新建准东—皖南±1100千伏直流线路3324公里;工程动态投资407亿元。注意啦这项工程可是世界上首次采用±1100千伏直流输电电压等级的工程哦!也就是说,特高压直流输电容量将由±800千伏的1000万千瓦,进一步提升到1200万千瓦,输送距离提高到3000公里以上,进一步提高了直流输电效率,节约宝贵的土地和走廊资源,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说起输电等级的提高,能力君不由得想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一步一步,不断攀升世界新高度的。交流1955年12月,我国首条110千伏输变电线路北京东北郊—官厅工程建成投产。几乎同时建成投产的还有山西省太原第一热电厂—阳泉马家坪、北京南苑—天津白庙、安徽马鞍山—铜陵等110千伏输变电工程。

1953年7月20日,东北老工业基地,我国第一条22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松东李线破土动工。1954年1月,松东李线全线竣工投运。

1972年6月,我国第一条超高压330千伏输电线路刘天关线建成投产。

1979年11月,河南平顶山—湖北武昌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1981年12月22日建成投产,中国迈入了此前少数发达国家才有的“500千伏俱乐部”,成为世界上第8个拥有500千伏输电线路的国家。

2005年9月27日,我国第一条750千伏输电线路官亭—兰州东输电系统正式建成投运,全长140公里。

直流中国第一个超高压、大容量、远距离直流输电工程,是1985年10月开工的±500千伏葛洲坝—上海直流输电工程,1989年9月第一个单极建成投产,1990年8月第二个单极建成投产,开始双极运行。

2010年7月,国家电网公司首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向家坝—上海特高压示范工程投运。

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创造了直流输电新高度,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高的特高压输电工程,也是我国乃至世界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创新发展的又一里程碑工程,对于特高压电网及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具有重大的示范意义。工程投运后,每年可向华东地区输送电量660亿千瓦时,相当于运输煤炭3024万吨,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5940万吨、二氧化硫14.9万吨,氮氧化物15.7万吨。看着特高压家族不断壮大,家族成员的技能越来越强,能力君对于雾霾治理也更有信心了呢!(来源:国家电网杂志)

【2010-2015特高压大事记】

2010年

●我国首条特高压工程——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长南荆特高压工程)安全稳定运行一周年。

●±800千伏向家坝—上海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投入运行。

●长南荆特高压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奖金质奖。

2011年

●公司启动±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作。

●特高压交流系列标准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

●长南荆特高压工程获第二届中国工业大奖。

●向上特高压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

●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扩建工程投运。

●长南荆特高压工程和向上特高压工程入选“国家优质工程奖30年经典工程”。

2012年

●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正式入选《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指导目录》。

●公司特高压电网工程获得“杰出绿色环保工程奖”。

●±800千伏锦屏—苏南特高压直流工程投运。

2013年

●“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智能电网与特高压入围《“十二五”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规划》《“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

●1000千伏皖电东送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投运。

●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编著的《特高压交直流电网》首发。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主席克劳斯˙乌赫勒宣布特高压交流电压成为国际标准电压。

2014年

●±800千伏哈密南—郑州特高压直流工程投运。

●公司中标巴西和美洲第一回特高压输电线路——巴西美丽山水电特高压直流送出项目。

●我国首个重大工程标准化示范项目——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国家重大工程标准化示范项目通过验收。

●国家电网“四交四直”特高压工程列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800千伏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特高压直流工程投运。

●在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倡导和推动下,全电力行业共同发起成立特高压奖学基金。

●刘振亚与巴西国家电力公司总裁科斯塔签署《巴西美丽山特高压输电

项目合作协议》,中巴两国在特高压输电领域开展合作。

●锦苏、向上、溪浙三大特高压直流工程首次实现同时满功率送电。 ●公司“两交一直”(淮南—南京—上海、锡盟—山东、宁东—浙江)特高压工程开工。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5项特高压国家标准,均由公司牵头编制完成。

●皖电东送、锦苏特高压工程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1000千伏浙北—福州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投运。

●发展特高压被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2015年

●1000千伏蒙西—天津南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工。

●1000千伏榆横—潍坊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工。

●巴西美丽山特高压输电项目启动建设。

●±800千伏酒泉—湖南特高压直流工程开工。

●±800千伏晋北—江苏特高压直流工程开工。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交四直”特高压工程全面建设暨“两直”工程(锡盟—泰州、上海庙—山东)开工启动建设,特高压电网建设取得里程碑式进展。

●蒙西—天津南等4项特高压工程入列2015年国家西部大开发新开工重点工程。

●±1100千伏准东—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

【科技创新 抢占世界电网发展制高点】

“国家电网公司是技术密集型企业,电网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能源安全,电网核心技术决不能受制于人。拥有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抢占世界电网发展的制高点。”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创新已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支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并强调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多年来,公司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的战略目标,始终把科技进步作为公司和电网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坚定地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公司和电网发展方式、提升公司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一流四大”战略的指引下,公司构建了包含直属科研和产业单位、省属科研机构、海外研发机构及外部科技资源在内的科技创新组织体系,不断强化资源统筹配置,强化成果转化与应用,强化人才培养和激励,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在特高压、大电网、新能源、智能电网等关键领域实现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

科技创新体系的逐步完善为公司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二五”期间,公司科技创新屡创佳绩,在众多技术领域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

在特高压技术方面,“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斩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高压直流断路器关键技术、大电网规划与运行控制技术重大专项研究等多项技术取得突破。

在智能电网方面,投运的浙江舟山五端柔性直流、厦门柔性直流输电科技示范工程,堪称中国引领的世界典范。

在标准制定方面,公司在国际电工市场的话语权大大提升,在特高压、智能电网、新能源并网、资产全寿命等领域的标准体系建设均有杰出贡献。

创新驱动工程,工程孕育创新。“十二五”期间,公司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搭建基于技术市场的科技成果内外部转化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意识,深化创新成果在工程中的应用,充分释放出“第一生产力”的能量。1250平方毫米大截面导线、特高压自耦变压器、特高压直流电子式互感器等一系列装备在工程中成功应用,推动特高压工程不断创新升级。而特高压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不仅在逐步改变能源、电力和电网发展方式,更有力促进了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带动装备制造产业升级。仅以许继集团为例,其60多项新产品依托工程建设,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多项产品和技术成为世界领跑者。

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多年创新实践的经验和成果表明,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在企业转型、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支撑引领作用。

回顾过去,正是依靠创新,公司的每一步跨越都令世人惊叹。展望未来,带着不畏艰难、乘风破浪的活力与决心,公司谱写的创新蓝图在世界能源发展格局中堪称翘楚。国家电网公司正以积极的姿态、丰盈的活力,在服务国家创新发展的大潮中,在抢占世界电网技术高峰的征途中,昂扬前行。

1基础研发能力

目前公司共计拥有院士7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46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3人,引进“千人计划”专家25名。围绕公司及电网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公司组建53支科技攻关团队。

人才队伍建设:

公司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国家、公司和各单位三级研发实验能力,共拥有国家级实验室18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公司级实验室70个、各单位级实验室400余个,覆盖了电网规划、建设、运行和经营管理方面的核心技术领域。

试验检测能力:

公司建成了以“四基地两中心”为核心的特高压试验研究体系和大电网安全服务体系,为开展坚强智能电网和全球能源互联网相关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2科技创新体系

按照国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总体要求,公司以支撑智能电网建设、推动能源结构战略性调整、引领世界电网运行和装备技术为方向,打造定位科学、分工明确、产研协同、运转高效的国际一流企业科技创新体系。

目前,公司初步建成了以直属科研单位、直属产业单位、省属科研单位、海外研发机构为主体,以外部科技力量为协同,层级清晰、分工明确,利于发挥各自优势,便于业务协同的科技创新体系。

3重大科技示范工程

风光储输示范工程

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地处风、光资源丰富的国家级千万千瓦风电基地,在破解电网接纳大规模新能源技术难题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示范工程一期建设风电10万千瓦、光伏发电4万千瓦、储能2万千瓦,配套建设1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总占地2568亩,总投资32.26亿元。

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是集风电、光伏发电、储能及智能输电“四位一体”的新能源示范工程,是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首个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河北省重点产业支撑项目,也是国家电网公司坚强智能电网首批试点工程。

目前,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是国内多型式并网友好型风电场、国内容量最大的功率调节型光伏电站、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多类型化学储能电站,同时也是智能化运行水平最高、运行方式最为多样的新能源示范工程。

厦门柔直工程

福建厦门柔性直流工程于2013年12月完成项目核准,2014年7月21日开工建设。该工程额定电压±320千伏,额定电流1600安,输送容量100万千瓦,新建岛外浦园换流站(送端)、岛内鹭岛换流站(受端)两座±320千伏换流站及±320千伏彭厝—湖边柔性直流线路工程,直流线路总长10.7千米,全部为陆缆,采用1800平方毫米大截面绝缘直流电缆,通过厦门翔安海底遂道与两座换流站连接。

厦门柔性直流工程是极具创新引领性的系统工程。该工程是在浙江舟山±200千伏柔性直流工程的应用基础上,实现从直流电压等级±200千伏到世界上第一个±320千伏的飞跃,从伪双极到真双极接线的优化,成为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和输送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工程。

厦门柔直工程的建成投运,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输电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施工调试、运营等关键技术,具备工程成套能力,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直流输电技术水平和电力装备制造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开拓国际柔性直流工程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更高、更大输送容量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的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也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提供了先行实践。

舟山多端柔直工程

浙江舟山±200千伏五端柔性直流输电科技示范工程为当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端数最多、单端容量最大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工程于2014年7月4日正式投运。工程共建设定海、岱山、衢山、泗礁、洋山5座换流站,总容量100万千瓦,最大换流站容量40万千瓦;新建±2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总长280.8千米(正负极),其中海缆长258千米、陆缆22.8千米。工程投运以来,累计输送电量近4.3亿千瓦时,最大传输有功功率达10.6万千瓦,无功功率达7.2万千瓦,累计消纳风电16186.8万千瓦时。

舟山五端柔性直流工程的建成,提高了我国电网的整体科技含量,提升了我国直流输电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极大地增强了舟山电网的网架结构,有效促进海上风电等海洋新能源的消纳,实现了舟山北部岛屿间电能的灵活转换与相互支援,为首个国家级海洋新区——舟山群岛新区发展提供坚强电能保障。同时,该工程也为柔性直流及海洋输电技术在我国的大规模推广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南京统一潮流控制器示范工程

南京220千伏西环网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重大科技示范工程(以下简称南京UPFC工程)是我国首个UPFC工程,也是世界上首个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MMC)技术的UPFC工程。该工程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韩国后全球第三个全面掌握这一关键技术的国家。

工程应用的国产UPFC装置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MMC)技术(美、韩同类装置尚未采用),具有可在较大范围内优化控制多回路功率、投资成本和运行损耗低、运行效率高等突出优势,技术性能位居国际领先地位。示范工程通过安装此装置,可实现精准控制南京城市西部核心区电力传输,在不改造电网的情况下,南京西环网供电能力提升30%(50至60万千瓦),每年可增供电量2.5亿千瓦时,相当于在城市核心区域投资新建一条220千伏输电通道,节约用地359亩,为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城市电网在现有条件下挖掘发展潜能提供有效范例。随着该项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将为我国城市电网发展提供全新的思路和选择。

4获奖成果

“十二五”期间,公司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1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获得中国专利奖46项,其中金奖3项;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2项;获得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221项,其中一等奖27项;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773项,其中一等奖59项。(来源:国家电网报)

延伸阅读:

开启特高压建设新征程 ±1100千伏特高压工程问答

投资逾400亿!全球电压等级最高的特高压工程在中国开工

四项世界之最!“准东—皖南”工程刷新世界电网技术新高度

【规划】2018年前国家电网拟开工建设“十交两直”工程

延伸阅读:

开启特高压建设新征程 ±1100千伏特高压工程问答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