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煤矿下岗女职工生活工作问题的调查
二、研究和重视“四矿问题”
三、“四矿问题”已重现
四、解决“四矿问题”已悄然开始
五、如何化解四矿问题
一、关于煤矿下岗女职工生活工作问题的调查
为摸清煤矿下岗女职工的思想脉搏,稳定职工队伍,推动煤炭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最近,笔者通过走访调查重庆打通一矿近20个基层科队的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队干以及部份下岗、轮岗的女职工等,收集了不同岗位、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下岗女职工的想法和意见。
1、下岗女职工的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了解到,下岗女职工的每月支出主要用于食品开支的占67%,衣着方面开支的占10%,家庭设施用品的支出占3%,医疗保健占5%,交通通讯占2%,文化娱乐占10%,其它方面占到3%。从调查结果看,大部分下岗女职工的收入下降幅度一般在 100-200元左右,有的甚至更高,这就给她们的家庭生活带来了一定影响。有的下岗女职工说,我们每月的工资除去养老保险金、住房公积金、房租、水电气 外,发到手头的钱寥寥无几,有的连基本生活费都还差一大节。如矿总务科下岗职工杨某,由于与农村丈夫离婚后,身边拖着两个孩子,一个是残疾盲人在重庆盲校读书,每月要寄去生活费120元,另一个女儿现已4岁多了,但因无钱所以无法去上幼儿园。她说,我每年至少要轮岗4个月,总收人要减少六七百元。平常上班我每月收入是307元,扣除各种费用后也只有250元左右;轮岗后,收入则只有153元,扣除各种费用后,只剩下70多元了。我经常是拿着这点钱发愣,真不知该怎样去安排生活,有时女儿闹着想吃肉,我只能做到一个月买一回肉回家。眼下,看着有钱人买新房大屋的,可我连买旧房小屋都不敢想。通风队一位轮岗职工的女儿说:“妈妈轮岗了,我有好 久都没有买零食吃了,有时在书店看到好看的图书想买,可妈妈说还是省点儿钱填饱肚子吧。”供应科一个轮岗女职工,由于本人多种疾病缠身,确实需要买点营养品补一补身体,但见收人的减少,她也只好 忍着了。还有的轮岗女职工说:“不怕你笑,我每天到农贸市场买菜,都先要逛几圈,尽量买最便宜的。”这些虽只是调查中的一部分,但也可以看到下岗、轮岗女职工的生活是何等的艰辛。
2、下岗女职工引发的问题
(1)道德观念失衡。极少数下岗女工迫于生计,或是为追求富丽堂皇的生活环境,思想一放松,道德观念就失衡,她们借在外打工之际,到宾馆、酒楼、夜总会等地方,干起了不正当的“三陪服务”。这些人的道德观念完全变了,认为这个社会只要能挣到钱就 是有本事,她们信奉“笑贫不笑娼”这句话。
(2)管理难度增大。部分下岗女职工因在外打工谋生,长期不与组织或部门取得联系,因此,组织对她们的思想工作情况一无所知。这样一来,一是对下岗职工的教育管理难度增大;二是担心她们在外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三是担心她们在外发生治安案件,单位将受到考核处罚。因此,建议今后下岗女职工若 外出打工或从业必须和矿上签定《外出合同书》,以防止企业与她们发生劳务纠纷和其它负面影响。
(3)滋生不正之风。个别下岗女职工愤愤不平地说:现在矿上采取的轮岗政策,使基层队干部的权力更大了,有的队干不是出以公心,他们把一些业务强、技术好的职工弄成轮岗,而却让一些技术能力弱的关系户上岗。这不仅没有体现“能者上岗,奖勤罚 懒”的原则,反而滋生了一些人利用手中权利谋私利、开后门、做人情等不正之风。
(4)培养了一批懒汉。有基层队反映,现在的这种待岗政策因还有一定收入,所以很容易产生懒汉。有家庭条件较好的父母不愿意自己的子女在单位受苦受累,又怕出安全事故,所以,宁可让自己的娃儿在家闲耍,况且还有150多元的生活费,何乐而不为呢。有的下岗女职工在外挣了“大钱”,也不希望自己的丈夫在井下工作,只希望他在家能当好“保姆”,管好孩子的学习、生活就行,因而对上班也没有兴趣。
(5)企业包袱加重。据有关部门反映,现局矿的有些政策仍是有漏洞可钻,于是,有的下岗女工就充分利用局矿的轮岗、家务拖累假、带小孩假等优惠政策,一方面在外挣大钱,另一方面在单位又拿政策工资,单位还要承担他们的养老保险和公积金等费用,为企业增添了负担。他们这种“两头”找钱的方式,虽说让自己尝到了不少甜头,但企业却贴了不少血本。
(6)政策没有到位。大家反映,国家对下岗职工做生意、从事个体经营的有些特殊政策,但目前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协调得很不够,出现了企业搭台,工商、税务、派出所等部门拆台的现象。一位干起个体饮食生意的下岗职工说:“现在就怕穿制服的,一来就是收费要钱,治安费、税收、工商管理费等等一个月下来至少要交100多元,好不容易赚点钱还被这些部门给收走了。”
下岗女职工的思想不稳定、生活比较困难、工作不顺心等一系列现象已给矿区的改革、发展、稳定带来一定的影响,应引起各级领导和部门的重视。但这仅仅反映的我国四矿(矿业、矿山、矿工、矿城)问题的一个方面,比之严重的,是挥之不去的四矿问题。
二、解决“四矿”问题时不我待
“四矿问题”,是指矿业、矿山、矿工、矿城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四矿问题”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对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关系。
四矿问题的提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矿业由小到大、从弱到强,年采掘矿石50多亿吨,采掘量及矿产品总量均居世界第三位,使我国由一个矿业弱国跃入矿业大国的行列。国民经济建设所需93%的能源、80%的工业原材料、70%的农业生产资料与矿山有关。矿业有着巨大的后续关联度,矿业及矿产品加工业产值约占全国GDP的30%,矿产品出口占全国外贸的1/3。矿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目前已形成390多座矿业城镇,吸纳人口3.1亿,在矿山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2100万。矿业为国民经济发展,为社会稳定和劳动就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矿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在国家工业化起步的时期,矿业和农业一样,承担了社会经济原始积累的任务,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几十年累积起来的“四矿问题”日趋严重,主要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矿业的基础产业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确立。矿业是直接从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初次产业,根据联合国的标准产业分类,应是位于农业之后的一个独立产业,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也把矿业作为一个独立产业来对待。但我们国家无论是产业分类还是行政管理,都没有把矿业作为独立产业,这样矿业也就很难制定统一的符合矿业发展规律的制度和战略。
二是矿山企业困难较多,竞争力弱。由于国家对矿业索取过多,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主要矿产品实行“资源无价、矿产品低价、深加工产品高价”的政策,矿业生产无法进行积累以提高能力和水平。矿山远离城市,为维持正常的社会生活,矿山要拿出10%—15%的收入来承担办社会的重任。我国的矿山管理粗放,技术装备落后,生产效率低,总体水平比发达国家落后20年。
三是矿工劳动条件差,收入低。五六十年代的时候,矿工还是高工资,但改革开放20多年来,矿工收入低速增长或停滞不前,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字,采掘业职工人均工资水平位于各行业中倒数第二。矿工的劳动条件十分艰苦,突发的安全事故主要发生在矿山。现在,全国近400个矿山面临闭坑威胁,这直接影响300万矿工和近1000万家属的工作和生活。由于没有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矿山补偿基金”,企业难以转产,矿工生活无着,这些矿山企业的职工已成为社会最贫困阶层。
四是环境恶化成为许多矿业城市的突出问题。矿业城市资源逐渐枯竭,由于没有接续产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的挑战。矿业开发既给城市带来了财富和资源,又给城市带来废石、废水、废气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城市污染和地质灾害。矿业城市开发可分为成长期、鼎盛期、衰退期,现在全国390座矿城有47座处于衰退期,面临“矿竭城衰”的困境,严重影响矿城人民的生活、工作和社会安定。从全国来看,矿业城镇吸纳人口达3.1亿,矿业人口占地区人口比重最高的城市高达70%,如阜新、大庆等。矿城聚集着如此巨大的人口数量,如不从根本上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后果将是严重的。
五是矿业投入严重不足,资源供需形势十分严峻。由于矿业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国家的、民间的、外商的资本都不太愿意投向矿业,我国矿业的投资环境,特别是非油气矿产投资环境被国际矿业界认为是最差的国家之一。1999年世界大跨国矿业公司在全球投资的116个大型非油气矿产开发项目,没有一个落户中国。由于勘查工作滞后,全国新建矿山寥寥无几。全国2/3国有矿山进入中老年期,资源逐渐枯竭。到2010年,我国45种主要矿产中,保证需要的只有23种,到2020年仅有6种。如此下去,我国经济建设将会出现“无米下锅”的严重局面。将直接影响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地质灾害。矿业城市开发可分为成长期、鼎盛期、衰退期,现在全国390座矿城有47座处于衰退期,面临“矿竭城衰”的困境,严重影响矿城人民的生活、工作和社会安定。从全国来看,矿业城镇吸纳人口达3.1亿,矿业人口占地区人口比重最高的城市高达70%,如阜新、大庆等。矿城聚集着如此巨大的人口数量,如不从根本上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后果将是严重的。
三、“四矿问题”已重现
2011年以后,中国矿业步入萧条,行业利润总额连续5年下跌,跌幅达75%。行业利润率不断下降,形势持续恶化。


2015年年初,铁矿企业大面积停产,甚至部分省份九成矿山关停。由于煤价狂跌,煤企亏损停工减薪40%,6月份内蒙古一半煤矿停产,待业人员超十万,山西省煤炭行业亏损超40亿,连亏12个月,山东煤企约九成企业陷入亏损。我国共有4947处停产停建矿井,占矿井总数的48%,其中停产停建1年以上的有3346处。不仅如此,玻璃巨头华尔润、山水水泥相继破产清盘,建材行业两大龙头也纷纷倒下,据国泰君安分析,大部分企业在现金成本附近,且山水事件可能令银行全面收贷,当下天气的原因令未来4~5个月出现大规模保增长项目开工的概率很小,大量建材小企业可能过不了年。
由于经济的减速下行,矿山企业产能严重过剩,经营状况不断恶化,亏损越来越重,减产、停产、倒闭的企业越来越多,多米诺骨牌的效应正在上演。“减人提效” 是众多矿企喊得最响的口号,但不少时候却变成了“减人降薪”。首当其冲的,往往是长年累月奋战在一线的矿山主力军----矿工们。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各地煤矿工人中,72%的工人来自井下。今年以来,80%的工人薪资出现了下降,月均收入4000元以下的占70%;超过一半的企业有拖欠工人工资情况,且福利奖金大部分都已经取消。
在内蒙古,多家煤企陷入危机,许多中小煤矿倒闭破产,部分大型煤矿和地方煤矿为防止巨额亏损而降薪,平均降薪达50%。在山西,拥有80万职工家属的同煤今年3月份集体降薪,普通职工工资降低400元左右,科长级别降薪500元左右,处长级别从1000到1300元不等。在山东,济矿地面人员工资全面下调50-60%,一线工人工资下降40%左右,普通工人工资下降到1200元。在东北,作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煤炭企业,龙煤集团在册职工多达24.8万人,从去年开始,就一直拖欠工人工资,9月,更是分流10万工人。
四、解决“四矿问题”已悄然开始
“对待‘僵尸企业’,必须斩钉截铁处置,坚定不移减少过剩产能,让他们入土为安,腾出宝贵的实物资源、信贷资源和市场空间。”权威人士说,“同时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对破产企业尽量实行‘安乐死’。”
2015年12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将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支持地方在淘汰煤炭、钢铁行业落后产能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等。
工信部一名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该专项资金规模首期可能为300亿元,主要用于退出过剩行业员工社保安置,重点是推动“僵尸企业”退出。
五、如何化解四矿问题
重视“四矿”问题,解决“四矿”问题,应当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与政策措施:
1.参照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方法,把矿业确定为一个独立的基础产业,建立能反映矿业经济发展状况的统计与考核指标体系,把矿业的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纳入国家宏观决策之中。
2.发挥市场机制度作用,促进矿城可持续发展。改善矿业投资环境,多渠道吸引资金投入矿产勘查开发,增加资源储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3.建立矿山企业反哺机制,从处于高产期稳产期矿山实现的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建立矿业补偿基金,用于衰退期矿山的转产补贴;对于面临资源枯竭的城市,要集中力量,实行特别扶持政策,培育非矿产业与促进城市转型。
4.建立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矿工再就业特别计划。
5.制订有利于矿业和城市互利发展的政策,促进资源勘查开发与节约利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原标题:2016年四矿问题已出现,2000万矿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