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漫长等待之后,售电侧市场终于迎来新的文件。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业内对于电网企业能不能参与竞争性售电的争论也有了答案。但是,当看到电改配套文件中明确规定电网企业可以开设售电公司、从事竞争性售电业务的时候:市场上一片哀叹,更有关注电改的观察家甚至心灰意冷,认为电改已经大打折扣……但是对于电网本身来说,这也许就在他的掌握之中。
对于售电市场的把握,电网一直没有放松,目前电网公司掌握了电力行业的所有环节,民营企业现在贸然参与市场前景还很难判断。电网企业在电改前后不会有大的改变,以其在电力交易和调度上的绝对话语权,继续保有其在售电市场强大的市场控制力。
在掌握国内售电市场格局的同时,国家电网的海外捞金之路也没有耽误,在这个看气质的时代,可谓是“内外兼修”了。

【国际赚钱节奏】
足迹遍及5大洲 国家电网走出“国际范”
2015年的最后一个月,地球的另一端,国家电网公司又在海外扩展了一片“新大陆”——非洲的最南端,从此留下了“国家电网”的脚印。
南非当地时间12月2日,在习近平主席和祖马总统的共同见证下,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与南非电力公司2日在比勒陀利亚总统府签署了《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与南非电力Eskom国有控股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备忘录》,两国大型国有电力企业的战略合作正式启动。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在稳步发展国内业务的同时,还将业务扩展到了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从2009年至今,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在菲律宾、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亚等国顺利进行了业务拓展。如今,国家电网公司的海外市场已经遍及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及非洲5大洲,真正在世界舞台上走出了“国际范儿”。

延伸阅读:
【深扒】国家电网多重“身份”令人叹为观止















国家电网竞购澳洲项目失败仅因出价 不影响国网海外投资战略
11月25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电网招标项目花落旁家,国家电网公司未能中标。 记者获悉,此次国家电网竞标失利的主因是出价低于竞争对手。
包括国家电网在内,一共有四个联合体参与了此项目的竞标。此前一周这四个联合体均通过了澳大利亚国外投资审核委员会(Foreign Investment Review Board)的审核。最终中标者为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财团组成的竞标联合体,该联合体中还包含了加拿大和中东的公司,其中标金额为102.58亿澳元,约合473亿人民币。
一位了解该项目的人士透露,此次国网竞标失利,仅仅是出价的原因,它不会影响到国家电网海外投资战略。类似澳大利亚这样的发达国家,电力市场成熟,监管规范和透明,投资当地电网低风险低、回报高,资产回报率可以达到8%至12%。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曾公开表示,国家电网海外净资产回报率在两位数以上,是国内投资回报率的3-5倍。
国家电网从2007年前后开启了海外资产收购战略,已经先后在菲律宾、巴西、葡萄牙和澳大利亚、意大利收购和运营多个项目。
国家电网布局海外业务一般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在欧、美、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进行股权投资,在南美洲等地则主要以绿地投资为主。截至目前,国家电网境外投资总额为98亿美元,境外资产总额298亿美元。
【国内掌控市场节奏】
正在进行一场全新的售电市场变革
在我国,除了大用户直购电试点以外,目前只有电网企业一家可以承担售电业务。所谓电网企业,是指拥有输电网、配电网运营权(包括地方电力公司、趸售县供电公司),承担其供电营业区保底供电服务的企业。根据《意见》内容,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中的售电侧改革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售电业务,多途径培育售电侧市场竞争主体,有利于更多的用户拥有选择权,提升售电服务质量和用户用能水平。这便意味着国家将会吸纳更多的“玩家”参与到售电业务中来。
如果说之前人们对售电侧改革充满了猜测和疑问,那么这次,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给出了一个较为明确的答复——售电侧改革,我们邀请大家一起玩。
电网竞争售电侧条件最好
“9号文”延续了5号文“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改革思路,将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有序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逐步打破垄断,改变电网企业统购统销电力的状况,推动市场主体直接交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售电侧是“放开两头”的组成部分,其在电改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配套文件,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均可组建售电公司。
据国家能源局电力司负责人介绍,“中发〔2015〕9号文提出多途径培育市场主体,并未禁止电网企业参与市场化售电业务。售电侧改革试点阶段,允许各地探索电网企业投资成立独立法人资格的售电公司,参与市场化售电业务,并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修订完善电网企业参与市场化售电业务相关政策。”
“电网企业参与售电业务条件最好、竞争力最强。因为对于售电企业所需的硬件、软件条件,电网企业目前均已具备。现有电网企业只需换一个名称即可转身为售电企业。”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但因售电放开会瓜分其市场份额,所以电网动力不足。相比而言,发电企业积极性最高。”
售电侧市场化的推进离不开电网公司的参与。在售电市场中,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不是电网公司,而是电网旗下的售电公司;与其他市场主体相比,电网公司旗下的售电公司具有相同的竞争地位。电网公司参与竞价售电,不影响用户获得服务、价格、信息等综合指标最优的用电体验。事实上,如果电网公司不参与,也无法带动全方位的售电服务竞争。
电网主营售电被弱化
谈及本次电改措施以及带来的红利,国家发改委在3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首先是降低企业和社会用电成本。改革后,输配电价相对固定,发电价格的波动将直接传导给售电价格。当前,在电力供需较为宽松、煤价降低的情况下,拥有选择权的电力用户通过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可以降低用电成本,从而为电力用户带来改革红利。
“发挥价格调节供需的作用。”发改委称,价格信号的顺畅传导将形成消费带动生产、生产促进消费的良性循环。就电力生产而言,“以销定产”将抑制发电企业的盲目扩张冲动;就电力消费而言,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将有效抑制不合理的用电需求。
此外,规范电网企业运营模式。改革后,电网企业按照政府核定的输配电价收取过网费,不再以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的价差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可以保证其向所有用户公平开放、改善服务。加强对电网企业的成本约束。通过严格审核电网企业准许成本,可以促进电网企业改进管理,核减不合理支出,抑制不合理投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与此同时,逐步扩大输配电价改革试点范围。将安徽、湖北、宁夏、云南、贵州省(区)列入先期输配电价改革试点范围。同时明确,凡开展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的地区,直接列入输配电价改革试点范围。鼓励具备条件的其他地区开展试点,尽快覆盖到全国。
并提出将开展输配电价测算工作。对试点地区,国家发展改革委统一组织成本监审,按照已出台的《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严格核减不相关、不合理的投资和成本费用;对非试点地区,在开展成本调查的基础上,以有效资产为基础测算电网准许总收入和分电压等级输配电价。并分类推进交叉补贴改革。结合电价改革进程,配套改革不同种类电价之间的交叉补贴,逐步减少工商业内部交叉补贴,妥善处理居民、农业用户交叉补贴。
此外,明确过渡时期电力直接交易的输配电价政策。已制定输配电价的地区,电力直接交易按照核定的输配电价执行;暂未单独核定输配电价的地区,可采取保持电网购销差价不变的方式,即发电企业上网电价调整多少,销售电价调整多少,差价不变。(南方日报)
电网组建电力交易机构建设相关问题
在《关于电力交易机构组建和规范运行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从交易机构构建方式上,《意见》从职能定位、组织形式、市场管理委员会、体系框架、人员和收入来源、与调度机构的关系六个方面对如何组建相对独立的交易机构进行了规范。
从电力交易机构的方面看,配套文件将“相对独立的电力交易机构”定义为三类模式,即电网企业相对控股的公司制、电网企业子公司制和会员制。前两类形式表明电力交易中心仍由电网企业控制,而对于第三类会员制交易机构的模式,配套文件并未具体阐述。
再从电力调度方面看,调度业务仍归属现有电网企业实施。对电网企业来说,本轮电改对其造成的最直接的变化就是电网企业在输配电过程中,从过去买电卖电赚“差价”,变成了从政府核定的输配电价中,赚取固定收益。
除此之外,电网企业在电改前后不会有大的改变,以其在电力交易和调度上的绝对话语权,继续保有其在售电市场强大的市场控制力。即便售电市场放开,有部分社会资本进入到售电公司领域,也很难与现有电网企业形成有效竞争关系。
电网直接掌控电力交易
现在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建设的统一交易平台,分别在北京和广州。由此,全国统一电力交易市场如何成形?这两个交易中心未来将如何运营,是合并成一个还是各自独立?
早在2006年国家电网主导建成了全国、区域和省级三级电力市场,30个电力交易中心先后成立并投入运营,但这些都属于国家电网的“内部部门”。
电网公司抢先一步制定了游戏规则,某种程度上是削弱了原电监会在区域市场的建设权。原电监会希望重点打造六大区域市场,而国家电网“一股脑儿”建了30个市场,缺乏统一的规划,打乱、虚化了区域电市场。
随着电力改革推进,交易平台亦是进行电力直接交易的必须场所,这也是国家的主导思路。调度/交易/是现代电力系统最重要的公共环节,公平、公开、透明的交易平台对于构建新型电力市场至关重要,显然,电力交易机构从电网企业中走出来是基本要求,应以“整建制划拨”的形式,将电网企业现有的三级交易机构直接整体独立出来。
电力市场分为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从目前世界各国开展的电力市场建设情况看,只有在批发市场开动起来之后,才能推动零售市场的正常运行,从世界各国电力市场建设沿革来看,基本上是在完成日前市场、实时平衡市场、辅助服务市场、中长期合约市场建设后,考虑建设容量市场和金融市场。
在电力市场售电侧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仅有大用户直购电还不够,按照国际经验,针对其他中小用户,在我国电力市场的拓展中,另一重点是应将电力体制改革与金融体制改革相结合,引入民营资本,培育出售电经纪公司等中介机构以及电力交易所,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未来中国能否开发电力期货、电力期权等电力金融衍生品?发挥套期保值以及价格发现的功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电力交易市场的功能?目前还是一个问题。(李兆清《电网将掌控全国两大电力交易平台》)
交易机构职能定位方面:
《意见》从拟定交易规则、交易平台建设与运维、市场成员注册管理、交易组织、交易计划编制与跟踪、交易结算、信息发布和风险防控八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规范和标准。
针对交易机构的监管方面:
《意见》从市场监管、外部审计以及业务稽核三个方面分别提出了思路和要求。
交易机构建设工作组织实施方面:
《意见》提出了“加强领导、试点先行、组织推广”的发展思路。
对于交易机构的构建方式、职能定位、监管方式以及组织实施的问题,由于《意见》已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本文不再赘述。
下面将主要分析当前我国电力交易机构建设面临的两个热点问题,一是北京、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的职能定位,二是电力交易机构收取交易服务费是否会增加供电成本。
1、北京、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的职能定位
依据配套文件《关于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区域电力市场包括在全国较大范围内和一定范围内资源优化配置的电力市场两类。其中,在全国范围内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主要通过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实现,负责落实国家计划、地方政府协议;其他区域交易中心承担在一定范围内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主要组织开展相应区域电力市场的中长期交易和现货交易。同一区域内不重复设置开展现货交易的电力市场。
2、电力交易机构收取交易服务费是否会增加供电成本
根据配套文件《意见》,电力交易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交易机构向市场交易主体收取合理的注册费、年费、交易手续费主要是为了满足交易机构的正常运营,费用收取标准有严格的规定。
发电企业与电力用户或零售商通过双边协商所签订的交易合同一般都是非标准化的合同,非标准化的合同通常会有各类附加条款以满足交易主体的特殊需求,因此双方在协商谈判过程中将产生较高的交易成本,导致供电成本的增加。而电力交易机构主要组织集中竞价交易,交易标的相对标准化,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此外,交易机构收取交易服务费是否会增加供电成本也与市场规模和市场活跃度密切相关。当一个地区电力需求旺盛、电力交易活跃度较高、市场成交量比较大时,分摊到单位电量的交易服务费就会比较低,交易效率提升所节约的购电成本将远大于单位电量所收取的交易服务费。当一个地区电力需求较弱、电力交易活跃度不高时,分摊到单位电量的交易服务费则会比较高,有可能导致总购电成本的增加。(来源:中国能源报)
最后总结一下,最“市场化”的改革,是把电网公司定位为只做输配电的通道公司,售电独立,调度独立,交易机构独立,市场大门洞开。然而,电力市场化目标之外,还有一个电力安全的目标。这两个目标是相互博弈的,也必然相互妥协,任何一个都无法将自己绝对化。改革即妥协,区别在于妥协的艺术和智慧。妥协固然不会对市场骤然造成冲击,但妥协也可能继续延续垄断、寻租和低效。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几易其稿之后看到,电网企业得以继续参与竞争性的售电业务,调度从来都没考虑过独立,交易机构也变成了相对独立。
八卦:国家电网半年收入破万亿 “秒杀”20个腾讯
国家电网在国内几乎无人不晓,国内银行营业厅遍布最广的非农业银行莫属了,可以这么说,有农业银行营业厅的地方,肯定有国家电网的营业厅,但有国家电网营业厅的地方,还真未必有农业银行的营业厅!所以说,在国家电网面前,中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还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抑或是中粮、华润、神华,再或者腾讯、阿里、百度,都会“自愧不如”!
咱们用一个数据就能体现国家电网有多牛气冲天,其供电服务超过11亿人口,微信用户也就3亿左右,今日头条这么火,用户也不过3.1亿,中移动的用户也在两三亿左右;2015年上半年,国家电网收入已突破1万亿元,净赚超过371亿元。同期,中移动收入约为3407亿元,也就相当于国家电网三分之一;腾讯收入为458亿元,也就相当于国家电网的1/20;北京今年上半年GDP不过1.06万亿,和国家电网收入差不多。
我们再做一个对比,时间段也是今年上半年,作为中国乳业的“大奶”的伊利(也是全球乳业前十强)的营业收入不到302亿元,“二奶”蒙牛的收入不足256亿元,两者合计558亿元。也就是说,国家电网的收入水平差不多相当于伊利+蒙牛的18倍。
国家电网是我国最大的电网投资和经营主体,更是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走遍神州大地,几乎都能见到那个标有国家电网四个字的绿色匾额(当然南方电网下辖的地区除外)。
国家电网的经营区域覆盖了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覆盖国土面积的88%,供电人口超过了11亿人;看了这一串数据,读者就应该知道,国家电网才是中国名副其实的巨无霸企业,什么三大运营商、三桶油、BAT都是浮云。
咱用数据说话,免得有人反驳啸侃君在这里胡吹乱弹了。2012年、2013年、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国家电网的营业收入(相当于咱们说的收入)分别约为1.88万亿、2.04万亿、2.08万亿和1.01万亿元,各位读者请看好了,啸侃君虽然偶尔也会有打错字的时候,但这里的单位的确是万亿元,没有数据错误。
这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2015年上半年,中石油、中移动、腾讯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8776.24亿、3407亿和458亿元。这三家公司也是享誉世界的企业巨头,中石油的收入水平与国家电网也差“好几步之遥”,中移动和国家电网比起来不过是“小巫见大巫”了,而腾讯今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也就是国家电网的盈利水平。
2012年、2013年、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国家电网的净利润分别约为804亿、517亿、624亿和371亿元。是不是,腾讯半年创收458亿元也就和国家电网半年净赚371亿元差不多啊。
延伸阅读:
电改还破除垄断吗?“温补调理”推进电力市场化?
【焦点】这一次售电改革为什么是重庆和广东?
【深度】看大招!《电力市场运营规则》都说了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