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梁心新、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王培章介绍“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进展新成效,并答记者问。其中提到,

首页 > 储能 > 储能应用 > 综合 > 市场 > 正文

国家知识产权局:我国在清洁能源、储能领域发明专利授权增长最快!

2025-07-17 15:56 来源:中国电力报 

7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梁心新、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王培章介绍“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进展新成效,并答记者问。

其中提到,我国在人工智能、信息通信、新能源汽车、量子技术、生物医药、光伏等领域掌握了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专利,有力支撑了科技自立自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十四五”以来,我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更加活跃,成为带动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从技术领域看,我国专利权人在2024年共获得绿色低碳发明专利授权5.3万件,是2020年的两倍,年均增长19.2%。我国在清洁能源、储能领域发明专利授权增长最快,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4.9%和32.8%。

从创新主体看,国内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有4家企业进入2024年全球绿色低碳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其中既有国家电网、中国华能、南方电网等大型国企,也有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民营企业。

从海外申请看,我国绿色低碳技术的PCT国际专利申请公开量在2024年为6356件,是2020年的2.3倍,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企业累计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绿色技术平台提供了1.2万件绿色技术,为全球绿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以下为部分文字实录: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作情况介绍:

“十四五”时期,国家知识产权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扎实推动知识产权事业实现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多项指标提前完成,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取得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效。

一是知识产权保护迈上新台阶。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持续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加快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国家知识产权局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知识产权管理效能显著提升。完成专利法新一轮全面修改,建立高标准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推进商标法新一轮全面修改,着力从制度层面解决商标恶意抢注、囤积、无效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修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适应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需要。建立地理标志统一认定制度。构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健全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在全国布局建设128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成功打赢专利、商标审查提质增效攻坚战,建成国际领先的专利智能审查和检索系统,发明专利平均审查周期压减至15.5个月,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稳定在4个月,均跻身相同审查制度下国际最快水平。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从2020年的80.05分提升至2024年的82.36分,整体步入良好阶段。

二是知识产权运用取得新成效。深入开展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成功推动一大批专利实现转化和产业化,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从2020年的44.9%提升至2024年的53.3%。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0年的11.97%提升到2023年的13.04%。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从2020年的3194.4亿元提升到2024年的3987.1亿元,年均增速5.7%。我国PCT国际专利、马德里国际商标、海牙体系外观设计申请量均跃居世界前列,在人工智能、信息通信、新能源汽车、量子技术、生物医药、光伏等领域掌握了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专利,有力支撑了科技自立自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全球前5000个品牌中我国品牌价值达1.76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地理标志产品直接年产值从2020年的6398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9690亿元。

三是知识产权服务达到新水平。上线运行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汇聚400余项知识产权基础数据,实现知识产权全链条业务“一网通办”。国家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达到483家,实现省级层面全覆盖,地市级综合性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达到175家,覆盖率达到52.6%。全国专利代办处数量达到34个,商标业务受理窗口增至367个。推动设立知识产权研究生专业学位,知识产权人才超过100万人,执业专利代理师人数超过4万人。建设脑科学、网络通信等重点产业专利专题数据库28个,向创新主体免费开放,有力服务了创新创造。

四是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取得新突破。成功举办中国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合作五十周年纪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致信祝贺,指导推动双方合作迈上新台阶。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正式生效,实现第一批清单产品互认互保。我国成功加入《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海牙协定》。推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知识产权、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条约》与《利雅得外观设计法条约》成功缔结。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之首,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我国企业连续4年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奖,获奖数量位居各国之首。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知识产权合作关系,专利审查高速路(PPH)覆盖84个国家。深入推进“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实现合作内容提质升级。中美欧日韩、金砖国家、中国—东盟、中国—中亚、中非等知识产权合作深化拓展,有力服务了高水平对外开放。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党对知识产权事业的全面领导,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收官,高标准谋划“十五五”事业发展,更好发挥知识产权对内激励创新、对外促进开放的重要作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知识产权力量。

封面新闻记者: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请问“十四五”以来我国在绿色低碳技术发展方面的创新情况如何?谢谢。

梁心新:谢谢你的提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双碳”目标提出5周年。统计数据表明,“十四五”以来,我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更加活跃,成为带动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

首先,从技术领域看,我国专利权人在2024年共获得绿色低碳发明专利授权5.3万件,是2020年的两倍,年均增长19.2%。我国在清洁能源、储能领域发明专利授权增长最快,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4.9%和32.8%。

第二,从创新主体看,国内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有4家企业进入2024年全球绿色低碳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其中既有国家电网、中国华能、南方电网等大型国企,也有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民营企业。

第三,从海外申请看,我国绿色低碳技术的PCT国际专利申请公开量在2024年为6356件,是2020年的2.3倍,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企业累计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绿色技术平台提供了1.2万件绿色技术,为全球绿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有效服务绿色低碳技术发展,我局将从三个方面扎实做好相关工作。一是开展绿色低碳技术的专利分析和统计监测,上线专题专利数据库,加强信息服务供给,助力绿色创新。二是持续加大绿色环保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完善相关专利审查标准,助力绿色低碳技术高效获权、严格保护。三是深化绿色创新国际合作,推动“知识产权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纳入金砖国家知识产权合作内容,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多个国际平台积极分享我国经验做法,促进技术交流合作。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强化对绿色低碳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技术的转化运用,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贡献更多知识产权力量。谢谢。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