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月份新电改开启,售电市场万亿级市场打开的呼声越来越高,各方势力期待与角逐日趋激烈。新电改即将开启的万亿售电市场、能源互联网等新兴生产力下的电力新业态,已被市场翘首企盼。
2015-2020年,配电网建设改造投资不低于2万亿元,其中2015年投资不低于3000亿元,“十三五”期间累计投资不低于1.7万亿元。目前,这无疑是未来五年内配电网市场中最大的蛋糕了。
这么多的万亿级蛋糕,你吃那块?怎么吃?
【新电改有望开启万亿元售电市场】
售电侧放开竞争,地方发电企业可直接对接用户,通过电力购销、配售电投资、在成熟的工业园区开展微电网业务等方式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发电机组利用率,分享电力体制改革红利。
此前,就有业内人士预计,年底之前售电业务将放开,售电牌照也将下发。随着新电改配套细则即将落地,售电侧放开进入倒计时,也将开启万亿元售电市场。
实际上,今年以来,随着新电改进程不断加速,电企纷纷抓紧布局,欲在这轮盛宴中分得一杯羹。
近日,国电投再次在内蒙古成立一家配售电公司,其两个月内已成立了两家。截至目前,全国各地都在蜂拥成立售电公司,包括五大发电集团、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和神华等国企。
有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向记者表示,新电改综合试点加速扩围,“管住中间”持续推动,预计未来随着相关配套细则的出台,“放开两头”尤其是售电市场的放开也将很快看到进展。
六路资本进军售电市场 分食万亿蛋糕
在改革顶层设计正式落地之前,拥有电力资源的发电企业最先蠢蠢欲动,开始布局售电市场。电力央企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8月5号公布的消息透露,集团旗下一家公司已经获得了售电业务的执照,相关的售电公司也已经注册成立。在发电企业中,国家电投并不是一家企业在行动,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大唐、中国华能、中国华电以及中国国电这四大发电集团目前都有意布局售电市场。
发电企业积极布局的背后是诱人的市场蛋糕。售电侧市场的放开,被认为是本次新电改的最大红利,预计将开启全国5.5万亿度售电对应的万亿元级别市场。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巡视员王强曾经表示,新电改方案将激发市场活力。
王强:我们以前发电企业方面,发电侧我们是放开了,激发了大家办电的积极性,但是我们售点侧没有放开。这次我们把售电侧放开了,那么就形成一个竞争的格局了。
不过,由于新电改方案并没有禁止电网公司继续经营售电业务,因此也有业内人士担心,发电企业的进入并不能够与电网公司形成有效的竞争格局。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就并不看好发电企业在售电市场的前景。
延伸阅读:【探究】呼之欲出的电改六大配套文件可能释放哪些红利?
韩晓平:有效竞争是很难的,这些公司在市场中一无所有,既没有原来的服务体系,也没有整个配套的服务人员,所以它们要想和电网公司竞争其实是有很大难度的,这样的一个市场就很难启动,对于大家来说这个机会只是想象中的机会。
实际上,除了电网公司的“近亲”发电企业之外,其他各类资本也尝试在售电市场分下一杯羹。科陆电子、比亚迪、孚日股份等上市公司都宣布出资成立或参股设立售电公司。今年4月,马云旗下的阿里云计算与光伏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阳光电源达成合作,也被外界视为进军售电市场的先兆。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15年上半年,就有20家左右的售电公司已经完成或正在注册。
根据新电改方案,售电侧市场化改革将允许6类企业成为新的售电主体,包括现有的独立配售电企业、高新产业园区或经济开发区、社会资本投资、分布式能源的用户或微网系统、公共服务行业和节能服务公司以及发电企业。
在韩晓平看来,在6类资本一哄而上的竞争格局当中,节能服务公司的优势更明显。
韩晓平:未来最有竞争力的还是那些节能服务公司,因为节能服务公司给用户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通过卖电来减少电费,更重要的是通过节能服务减少整个的能源费用,通过节约能源来实现用户能源交易的增值。
看售电企业如何玩转万亿资本市场?
当前,业内持续关注配合电改的细则到底将电改文件(中发“9号文”)执行到什么程度。实施细则也被称为是电改配套文件,一般认为包括输配电价改革、电力市场建设、交易机构组件、放开用电计划、售电侧改革、自备电厂监管等六大方面。涉及细节层面,相关主题之间博弈激烈,比如售电开放后,门槛到底如何,电网能否、怎样参与售电等方面意见并不统一。
电改配套文件虽然尚未出台,改革动力仍然不足,但是电改带来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资本更多参与电力行业,市场机制资源配置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原有垄断企业的利润和运营模式面临调整,融资规模、期限和成本要求改变,配售电市场主体增加,对原有资产的整合和相应的融资需求增加,因而垄断和寡头垄断格局下的电力行业融资结构将发生变化。
电力体制改革必然影响融资需求,金融环境变化必然影响金融服务供给,两者共同决定未来电力行业金融发展走向,由此,未来行业的融资特点是:融资需求增加,融资成本降低,融资工具多样化。
(一)售电企业金融需求增加。社会资本进入售电行业面临资金制约,融资需求规模将增加。其次,随着新行业目前还处在技术待完善、制度不健全阶段,投入需求大且有一定风险,融资需求相应增加。再次,电力企业整合产业链增加融资需求,近几年电力企业盈利能力提高,煤炭市场低迷,电力企业迎来产业链整合的好时机,现金管理、资产管理及投资需求扩大。最后,由于电网垄断地位和电费结算方式,售电企业未来应收账款会较高,大量应收账款影响企业正常运行,需要运用金融手段对其进行相应管理。综合各种因素预计,电力体制改革后售电企业融资需求即使年均增长5%。
(二)配售电企业要求降低融资成本。首先,目前电力供应业的平均毛利率略高于5%,比电力生产业低20个百分点左右。配售电环节引入竞争后,原有盈利模式将难以为继,电网企业或新成立的输配电企业在市场价格作用下,利润率回落要求降低融资成本。其次,能源互联网、大数据、分布式发电、智能电网建设运营等,处在产业发展初期,有风险高、周期长、利润不稳定的特点,需要低成本多形式的融资服务。再次,改革将需要对原有电网企业部分资产进行整合,并购重组在所难免,而且新设立的配售电企业需要利用股票、债券、股权投资基金等拓宽融资渠道,并整合优秀的技术和管理资源,银行有条件介入直接融资服务。这对现在金融服务机构而言,既是挑战,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和转型机会。初步预计,配售电环节融资需求增速将超过电力企业,假设年均增长10%,2020年融资规模约达2万亿元左右,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
(三)综合化市场化金融供给进一步满足电力行业需要。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向多层次、市场化改革发展,债券市场、场外资本市场、消费金融市场、互联网金融等多层次市场将不断完善,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化及金融脱媒加快,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发展,大资管、跨界竞争、资本市场深化和金融监管转型,传统商业银行将加快向综合化、信息化方向转型。详情点击
【配电市场蛋糕降临 如何分羹两万亿?】
8月3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与以往类似文件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几乎数字化的指标明确了未来五年内的配电网建设改造的目标,这是政府执政更加务实的大环境所决定的。
文件指出,2015-2020年,配电网建设改造投资不低于2万亿元,其中2015年投资不低于3000亿元,“十三五”期间累计投资不低于1.7万亿元。目前,这无疑是未来五年内配电网市场中最大的蛋糕了。从国家政府层面来讲,保障民生是建设基础设施的重要目的之一,这一点不必细说,从目前的市场状态出发,拉动投资、带动制造业水平提升可能是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最直接的目的。
未来配网展望:国网“十三五”2万亿元投资电网
8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的指导意见》。 《意见》提出了配电网络建设的4个核心目标: 稳定的经济增长,配电和输电网络的结构调整、加快转换至绿色电力和服务社区。
预计到2020年,中心城区供电可靠率达到99.97%,城镇地区和偏远地区分别达到98.79%和97%。
国家发改委还提出了智能电网发展指导意见,综合应用云计算、网格计算、大数据挖掘等技术,实现海量数据的深层利用,全面支撑智能家庭、智能楼宇和智慧城市建设。另外,国家发改委还鼓励建立竞争性电力市场、创新型服务模型和差异化电价。
7月31日,国家能源委员会公布了《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的通知,指出在2015至2020年的6年之间,配电网建设改造投资不低于2万亿元(相当于2014年中国GDP的3.1%)。
根据国家电网,中国电网基础设施投资主要分成两类:高压配电网(即国家电网的支柱),由超高压输电线(800kV及以上)组成,以及相应的基础设施(包括智能电网投资)。“配电网络”是指低电压(110kV及以下)线及其相关基础设施,包括投资到偏远地区的电网、微型电网和分布式发电。
国家能源委员会的新规划旨在升级110kV及以下传输线路和变电站,包括35kV、10kV及380V,主要是大都市、省或以下地区的电力传输网络。根据该计划,2015年投资将不低于3000亿元(476亿美元),“十三五”期间累计投资不低于1.7万亿元(2698亿美元)。(即每年平均投资3000亿元(476亿美元)到子电网)。
在我们7月份的中国月报中,国家电网计划投资926.5亿元(147亿美元)升级农村电网基础设施。根据国家能源委员会的配电网扩张计划,其中200亿元(32亿美元)可能来自国家能源局承诺的1.7万亿配电网建设改造投资。此外,在2015年1季度亚太数字能源市场展望中,我们预测2016年-2020年投资于高级智能电网技术的资金累计将达到20亿美元。综上所述,未来5年中国在配电网络方面的投资可能达到近3000亿美元。
根据国家能源委员会的数据,“十二五”期间(2011-15),2011年整个电网基础设施的投资为3682亿元(584亿美元)、2014年的投资为4118亿元(654亿美元),即2011-14年每年平均投资4000亿元(635亿美元)。
如果中国在“十三五”期间对电网基础设施的投资保持这种速度,那么每年3000亿元(476亿美元)的配电网络投资将占中国电网总投资的75%。在国家准备大力扶持分布式发电,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背景下,这种举措意义重大。
2万亿配电市场蛋糕应该怎么分?
1、配电网自动化市场前景可观,最终还是市场结果才有话语权
亮闪闪的数字只能说明政府对未来的配电网市场有多少乐观,如果抛去行政干预倾向,市场究竟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这几年的配电网市场现状也能说明点问题,以配网自动化率为例,2012年底,电网公司配电自动化覆盖率为10%,而在《南方电网发展规划(2013—2020年)》提到,加强城乡配电网建设,推广建设智能电网,到2020年城市配电网自动化覆盖率达到80%,尽管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但是就配电网自动化市场而言,过去几年应当是形势一片大好,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在这次配电网建设改造指导目标中,2014年的配电自动化覆盖率为20%,相比一些发达国家的配电自动化覆盖率而言,简直汗颜了,在目前的配电网市场现状而言,到2020年实现配电网自动化90%的覆盖率,我认为难度有些大。但就市场增长速度而言,配电自动化市场前景可观,这是文件所释放出的信号。
2、加强标准体系建设过程,应重在加大市场竞争力度,而非绞杀创新
强化配电网统一规划,有利于从全局统筹城乡配电网发展步伐,同时也从顶层规则上使得发展新能源、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充换站等成为了可能。传统配电网与包含新能源、分布式能源在内的新型配电网之间的矛盾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更多的利益层面的,所以统一规划是目前从顶层设计上改良配电网结构的最有效的策略之一。
健全配电网技术标准体系建也是文件所指的重点任务之一,标准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快速推进配电网建设改造步伐,引导企业投资导向和技术革新方向。我们需要看到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好的积极的方面,同时也需要看到它所带来的弊端,容易导致形成标准体系壁垒扼杀掉一部分创新技术的应用以及一些边缘的创新型企业。
因此,我个人认为在配电网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标准体系健全道路上应当把重点放在市场竞争的建立与维护上,准入门槛不能太高,应当让更多的企业有机会参与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分食这块大蛋糕,在受益与竞争中驱动创新。
3、边远贫困地区靠国家投资可实现配电网建设改造的弯道超车,新能源、分布式能源等电能消纳或成新问题
文件指出,通过电网延伸和光伏、风力、小水电等供电方式,2015年解决全部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从电力投资收益的角度来看,社会资本不太可能轻易流向边远贫困地区的配电网建设市场,在配电网统一规划下,国家出于改善民生的考虑,有计划的大力度的加大边远贫困地区的配电网建设是必然的趋势。其配电网薄弱的现状就给采用新型配电设备提供了可能性,并且从建设改造的复杂程度上要比沿海等发达城市的配电网网络简单的多,后来者居上成为了可能。
从电力建设投资现状以及能源发展趋势看,边远贫困地区依靠国家帮扶,除了现有电力供应系统的延伸以外,事实上,在一些偏远地区,现有电网延伸成本较大,最大的可能是发展风电、光伏等供电方式,短期内可能由于受限于当地经济条件,电能可能会出现供大于求的难以消纳的局面,这些新问题事实上在以往的电网建设过程中有所出现,发展边远地区配电网建设也应当考虑到这一问题。从目前边远地区配电网发展情况看,配电网的耦合程度还比较低,复杂程度也没有那么高,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是不是要着眼于未来十年、二十年后配电网需求进行规划,也是电力经济领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4、行动计划没有改变传统的配电网建设改造方法,智能互联、能源互联依旧处于探索阶段
对于这一次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意义不在于行动计划本身,而在于配电网建设改造拉动投资,制造内需,促进制造业发展。目前国内的经济状况进入了一个缓慢发展的新常态,规模效益的辉煌时代逐渐在走向没落,而依靠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一时半会还难以形成气候。未来五年内的配电网建设改造投资,最直接的作用是使得电力供应更加安全可靠、电力服务得到提升,间接作用是促进和维持了制造业的发展。
相对于2万亿元的配电网建设改造投资而言,节能减排的分量略显单薄,而智能互联、能源互联更像是锦上添花。这有可能因为在节能减排领域,电能替代是主要方式之一,而电能替代的现状由于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电采暖等没有显示出预期的效果,而且很多技术、标准都有待进一步讨论,因此,不太可能成为配电网建设改造考虑的重点,但智能互联。能源互联与配电网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目前正被市场热议的售电市场的有序开放,其技术基础就是配电网中自动化技术与通信技术广泛应用,实际上鉴于目前的配电自动化程度以及配电通信网络现状,售电市场不太可能大面积放开,放开的只是一些零星的针对供电、输电、用电环节与其他环节耦合程度较低的一些售电主体。在目前的标准和技术条件下,智能互联、能源互联依旧处于探索阶段。
5、配电网建设改造投资结构发生变化,社会资本参与方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这一次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中,主要的资金来源应当还是财政资金的支持,附带的是电网本身输电价改革之后的收益,还有一个变化就是允许配电网项目实施主体的发行企业债券,PPP特许经营项目融资等,实际上就是改变了配电网建设改造的资本投入的结构,是以全社会的资本投入作为出发点。
大众买单,大众受益的同时,也需要考量风险的管控问题,比如互联网金融融资渠道本身目前已经诟病不断,而有关新能源、分布式能源等的融资创新才刚刚起步,在发展道路上方式、方法都值得探讨。在配电网建设改造投资过程中如果保障收益、降低风险的同时,又能兼顾财政资金得到公平、效率的使用,目前看,只是个开端。
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牵扯的面甚广,以上几个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但行动计划对于未来五年内,甚至是十年内,配电网领域的市场的扩大、再造、激活,都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和投资导向作用。总的来讲,从市场的角度出发,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最现实的问题还是蛋糕谁大谁小的问题。
【能源互联网顶层设计初稿拟定 市场规模至少5万亿】
据悉,能源互联网的顶层规划设计正在酝酿出台。由国家能源局牵头、工信部等参与制定的《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初稿已拟定完成,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发电企业、新能源企业、电网企业、售电企业、互联网企业及科研院所等能源互联网生态圈内的各方参与者都会参与意见讨论。
从负责起草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的专家组获悉,国家能源局已经组织了多次相关的筹备座谈会。能源互联网顶层设计被命名为《互联网+智慧能源行动计划》。
目前我国用户端和电力销售端的金额大约2.5万亿元,加上建设投资,可以估计能源互联网的市场至少在5万亿元以上。其中,最大能源互联网的投资商机将会在电力调配、配售电、交易市场和微电网。
震惊!中央又将推出一个5万亿规划
据悉,能源互联网出台的时间尽可能安排在年底,目前正在争取各个部委的支持。行动计划正式出台后,将选取不同地区,进行技术、政策、商业模式等不同层次的创新试点。
据透露,在这份行动计划中,会确定中国能源互联网的定位、目标、功能、主要任务及保证机制、政策等,在大框架下还会确定相关的关键技术和研究课题、商业模式。
行动计划中,也会论证能源互联网和智能电网的关系。同时,一部分已经在做能源互联网试点或者有着能源互联网先天条件的区域,将可能成为能源互联网示范区率先推出。作为“能源互联网顶层设计”的行动计划,会有六步逐级推进:互联网售电、可再生能源市场交易、碳市场交易、储能、电动车以及智能家居等,且第一个目标可在近一两年内实现。
从商业模式看,互联网售电这种方式会涉及到“能源入口”公司及电源企业。能源入口企业包括充电桩、逆变器、UPS、电表等,这些公司在近期的股价表现上也格外突出。而且,一些分布式较为集中的公司,有着输配电成本低、补贴不错、在用户侧发电等优势,也会间接受到行动计划的影响而占据优势地位。
根据能源互联网时间轴,2016年-2020年将是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初级阶段。未来五年将产生大量基于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及其它交通电气化的,基于智能电网、燃气管网大量建设的新的能源生产模式。
2020年-2025年,能源互联网进入中级阶段,基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储能、普遍化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基于千万级别存量电动汽车的能源生产、配送和消费新模式形成。
2025年-2035年,新的能源生产、配送、消费价值链将实现对老价值链的大规模取代。届时,电动汽车及其它电动交通工具将在产量和增量上取代燃油交通工具,储能普遍化,分布式能源网络开始与集中式能源网络分庭抗礼。
能源互联网基本内涵与商业模式
能源互联网基本内涵包括: 1) 支持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变,2)支持大规模分布式电源的接入,3)支持大规模 储能的接入, 4)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造电力系统,5)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使用与接入, 6)能源消费智能化。
能源互联网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调配能源生产、传输和消费, 提高整个能源产业的效率和能源使用的效率,避免能源浪费及损失。按照新的电改方案初稿 : 增量配电放开,增量售电放开,能源行业更市场化,有望为能源互联网打开空间。
增量配电放开 : 增配电意味着微电网将得到大发展,不再局限于单个客户自供电余额上网。
增量售电放开 : 未来电力系统的售电侧将强化竞争机制,形成市场化的售电新机制。
能源行业更市场化 : 售电公司可利用用户用电习惯的大数据, 作出更优的电力调配。
能源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能源产业的产业链条非常长,从最上游的材料及设备到最终的能源消费。每个产业链条与互联网相结合,都可以产生各式各样的商业模式,包括能源产品的交易、能源资产的服务、能源的增值服务、设备与解决方案的电子商务等。
能源产品的交易:售电、售气、供暖、新能源汽车充电与返售电。
能源资产的服务:能源资产的代理运营服务,能源资产的开发服务、能源资产证券化的 互联网金融。
能源的增值服务:基于大数据的用能咨询、能效产品销售、新能源汽车后市场、节能解 决方案、O2O商业消费。
设备与解决方案的电子商务:材料及设备的 B2B 行业垂直电商;B2B 现货交易平台和期货交易平台。详情点击
能源互联网是谁在忽悠谁?概念之争背后实际是利益之争
“市场规模至少在5万亿以上”,这是能源互联网在概念刚刚诞生不久,在政策和商业模式有待于商榷的情况下,资本市场炒作而产生的数字。
概念的诞生到成熟往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且不是一个团体或个人所能够完全阐释的,能源互联网的概念即是如此。从诞生到经过一段时间的社会讨论,目前,具体详实内涵尚无定论,无论能源互联网顶层设计如何完美,而政策也只是起到导向作用,短期内难以形成盈利。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分析,目前,业界主要存在三种声音,事实上这三种代表了各方不同的利益。
第一种声音,认为能源互联网可以理解为是综合运用了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管理技术,并将大量由分布式能量采集装置,分布式能量储存装置和各种类型负载构成的新型电力网络、石油网络、天然气网络等能源节点互联起来,以实现能量双向流动的能量对等交换与共享的网络。
这种解释的要点在于把能源的连接作为了重点,强调了在现有的传统能源网络的基础上铺设能源信息采集设备,运用互联共享的思想,实现能源流通和交易的自动化、信息化。
不过这种貌似完美的融合是实际落地执行的过程中,难度之大,实在难以想象。单指电力网络的联接,撇开电力的国家战略安全地位不谈,仅仅从技术上实现去中心的互联网化的物理联接,恐怕就难以执行下去。更何况再融合目前的石油网络和天然气网络,无论是政策现状上以及技术条件上都不具备可行性较强的条件。
第二种声音,认为能源互联网的落地首要是实现能源的“两个替代”,即清洁替代与电能替代,从而实现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以输送清洁能源作为主导方向,实现能源互联的泛在坚强智能电网。
这种解释更多的强调了能源的输送与高效利用上,虽然也是立足未来能源的利用方式上,但仍是能源互联网的一种狭义的解释。业界有人将此误解为能源互联网即是电力互联网,其实能源互联网与电力互联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广义的能源既包含原生态的或含有明显的原生态特征的能源,即一次能源,又包含经过加工或者物理、化学等转换的二次能源形式,比如,从煤炭到电能,而电力互联网更多的强调的是二次能源电能的互联上。
第三种声音,认为能源互联网应在能源的信息上采集与分享上下功夫,构建能源信息网,从而高效的实现能源购销行为。
这种解释更多的强调了信息网的建设,即实现有关能源的信息交易网建设。其思考的来源是日臻成熟并逐渐成为新的基础设施的互联网的发展。其目的是通过信息网的交易,实现能源方面的资源优化配置。
从着眼未来人类利用能源的方式而言,第一种声音更易于阐述人类对于能源利用的期待,不仅能够体现出能源的物质本质,而且从能源的商品属性出发,建立能源流通与交易信息网,符合能源优化配置的要求。
第二种声音,是能源互联网的狭义解释,是能源互联的一种具体形式,从切实可行的角度出发,第二种声音更符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原因之一是第二种声音符合目前国家电网高层所提的“两个替代”,即清洁替代与电能替代。而且更重要的是,目前鉴于国内能源的经营现状,还没有哪一个能够比电力更易于实现局部或全局的互联。
第三种声音,是“互联网+能源“含义的部分阐释,更多的侧重于能源消费、交易上面。
不同的声音代表着不同的利益出发点。世界能源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变革的动态过程,从能源的利用形式上,世界能源发展经历着由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的一次能源利用形式上向属于二次能源的电能利用形式上转变的过程,即电能替代代表了未来能源利用的发展趋势,不过这个转变过程会相当的漫长,如果从未来的角度出发,能源互联网在表现形式就是电能互联。
能源互联网概念的争议是带有发展的不断持续下去的,能源共享网络也不能单一认为是电网,事实上这不是重点,能源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促进了能源利用模式变革的进程,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从这个角度思考,有争议也并非是坏事。详情点击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