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我们曾经为大家介绍了GE公司的ecoROTR,这款貌似UFO的风机导流罩外形很是引人注目。它到底是怎么研发出来的呢?今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它的研发过程。2011年,GE公司的首席技术官MarkLittle向公司首席工程师SeyedSaddoughi和他的团队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设计一款可以捕获更多风能的风

首页 > 风电 > 风电设备与材料 > 企业 > 正文

【技术】多图介绍GE这款酷似UFO的风机

2015-09-25 10:14 来源:风电峰观察微信 作者: 风电峰观察翻译

6月12日,我们曾经为大家介绍了GE公司的ecoROTR,这款貌似UFO的风机导流罩外形很是引人注目。它到底是怎么研发出来的呢?今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它的研发过程。

2011年,GE公司的首席技术官Mark Little向公司首席工程师Seyed Saddoughi和他的团队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设计一款可以捕获更多风能的风轮。有人提出建议:“既然我们知道风机内部的零件并不能捕获到更多能量,那我们为什么不改变设计呢?”

该团队提出的想法是将一个半球置于风轮前方,以便将风推往远离叶根的(有翼型的、捕风效率较高的)部位。Saddoughi说:“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半球应该有多大。”

该团队决定做一些实验。他们在网上买了一个10英寸的小风机和一堆不同大小的塑料球,然后带到GE的空气动力实验室的风洞进行多次(不同塑料球与不同风速的)实验。该风洞的直径为6.3米,这可以显著地减少对性能的影响。

该团队把小风机连接到他们的仪器上,测量了它产生的电压。Saddoughi说:“虽然不同大小圆球带来的电压升高不尽相同,但总是会有所升高。”

2012年,他们开始设计直径20米、重20吨的伞形导流罩原型,这样的尺寸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航空热力与机械系统的高级首席工程师Norman Turnquist说:“不像燃气或蒸汽轮机一样被设计在数量相对有限的工况条件下运行,它必须能够在数以百计的工况下安全可靠地运行,其中许多工况都是瞬时的。”

他们通过多次仿真计算来确保美国加利福尼亚州Tehachapi的GE1.7MW测试机组能够支撑伞形导流罩。他们设计了特殊的安装适配器和支架来连接伞形导流罩,并测试了不同的风速、风向、暴雨和阵风下的机组性能。试验证明,这种设计虽然看起来很奇怪,但却很有意义。

为安全起见,工人在距机组300米以外的地点组装伞形导流罩,再用一个巨大的吊车将其运至测试机组处并安装。但期间也遇到了一个问题。Turnquist说:“在将适配器安装到轮毂后发现螺栓节圆直径(比伞形导流罩的节圆直径)小8mm,无法安装。”因此,该团队必须通过定制垫片来解决这个问题。

伞形导流罩于今年5月完成安装,目前进行了四个月的运行测试。

原标题:【技术】多图介绍GE ecoROTR研发历程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