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施工人员正在进行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扬州段E012号塔至E018号塔左上线最后一档导线的牵引到位工作。当日,扬州段在江苏省率先实现全线贯通。淮上特高压工程扬州段全长31.5千米,途经宝应县氾水和夏集两镇,新建钢管塔52基。自工程启动以来,扬州供电公司积极作为,超前

首页 > 报道 > 正文

【工程纪实】淮上线特高压:属地保障到位 施工亮点纷呈

2015-09-17 10:07 来源:国家电网报 

9月9日,施工人员正在进行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扬州段E012号塔至E018号塔左上线最后一档导线的牵引到位工作。当日,扬州段在江苏省率先实现全线贯通。

淮上特高压工程扬州段全长31.5千米,途经宝应县氾水和夏集两镇,新建钢管塔52基。自工程启动以来,扬州供电公司积极作为,超前谋划,紧密依靠和争取县、镇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全力配合施工单位做好线路通道保护、群众矛盾协调等工作,确保了工程顺利推进,创造了全省率先完成拆迁任务、率先完成组塔任务、率先全线贯通等多个“第一”的好成绩。同时,工程应用挤扩支盘以及“二牵八”“倒牵”、无人机放线等施工工艺,为施工增添了诸多亮点。

政企合作 做好拆迁安置

扬州段线路涉及民房拆迁107户、2.18万平方米,其中,106户在夏集镇。为做好拆迁安置,2014年7月23日,宝应县政府成立了以副县长为组长的工程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并在当日召开的首次工程协调会上,重点就民房拆迁等问题形成指导性意见。

会后,夏集镇政府进一步细化、完善了拆迁安置标准,公示拆迁文件、补偿标准等。并多次召开拆迁户座谈会,逐个商谈拆迁时间、签订拆迁协议等。宝应县物价局现场协助核对拆迁量,减少群众矛盾、攀比。面对暂无土地指标、土地置换指标时间长等难题,夏集镇政府通过给予拆迁户一定经济补贴的形式,动员拆迁户到镇上购买商品房,先后安置了拆迁户69户;同时,将分散居住的王桥村王桥组14户村民居住地重新规划调整,整体安排拆迁户80户,其中,安置了特高压拆迁户37户。

与此同时,扬州供电公司及时制定全程跟踪服务措施,成立两个服务小组,将7个村分东西两片,每小组负责一片,每天对特高压沿线拆迁户进行一次巡视,在拆迁户同意拆迁后立即给予停电服务。同时,服务小组主动与当地村组干部保持联系,了解拆迁进展情况,随时做好拆迁户移入新的居住地房屋的用电隐患排查、维修服务等工作。

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1月29日,淮上特高压扬州段在全省率先完成线路通道内全部107户村民房屋拆迁、安置任务,为工程顺利推进扫清了障碍。

保障在前 排除组塔障碍

6月13日,随着吉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施工人员对E015铁塔立塔工作的结束,扬州段率先完成整个标段52基铁塔的组塔任务。

2014年6月18日,扬州段基础首基试点在宝应县夏集镇王桥村开工。

“为确保工程顺利推进,我们及时建立了正常的沟通机制,由我公司负责牵头,每周召集夏集、氾水镇政府及施工单位人员参加的工程周例会,协调解决一周以来施工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宝应县供电公司发展建设部负责人杨军介绍说。

据介绍,高邮邵伯湖内施工需填充施工场地和搭建临时便道。为解决临时便道用土问题,宝应县供电公司及时与范水镇政府协调出一块长150米、宽130米的滩涂,取土4.8万立方米用作修筑便道。

“施工过程中我们尽量将难点工作提前做,特别是位于高邮邵伯湖内的7基塔,我们在供电公司的建议下,赶在汛期和梅雨季节到来之前完成了施工任务。否则,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吉林送变电公司项目部项目经理李洪伟说。

早在2012年12月,宝应县供电公司即密切配合工程设计单位做好勘察工作,建议设计单位优化6基塔基的方案,将4基塔基改至鱼塘边,避开两处木板加工厂。同时,该公司专程委托本地勘测单位,用1个月摸清了每基塔基的具体位置和周边环境,并形成了每基铁塔施工平面作业图,积极与沿线乡镇政府和村组交底,确保施工单位顺利进场施工。此外,从2014年12月开始,该公司便与京杭运河航道站、京沪高速管理局等单位积极联系,于今年4月底前完成京沪高速、京杭运河等多个跨越点审批手续办理。

“整个施工过程中,由于扬州供电公司属地保障工作提前到位,在铁塔基础浇铸前,各项问题就已经得到解决。因此,到了组塔架线阶段,基本都很顺利。”李洪伟说。

精益施工 采用最新工艺

4月12日,施工人员正在扬州段E028塔塔基A脚处进行钻孔作业,标志着全国首基应用于特高压工程的挤扩支盘桩在宝应县境内进入实施应用阶段。

挤扩支盘技术是在系统总结各种常用地基处理方法和分析研究树根结构特点基础上,采用仿生原理发明的一种质量安全可靠、绿色环保节约的新型基础型式,是一种变截面新型桩,具有多层分散承载的特点,采用普通钻机成孔,通过专用挤扩装置液压挤密成承力盘,属部分挤土灌注桩,加大了桩侧、桩端的承载面积,并对承力盘上下的桩周土进行挤密加固,单桩承载力是普通灌注桩的两倍以上。同时,减少桩身了截面和长度,减少了开挖量,具有占地少、排污少、吊装安全系数高、混凝土使用量减少等特点,可缩短工期25%左右,节约基础费用约20%。此次淮上线共有6基使用此新型基础,全部在宝应县境内。

“普通的灌注桩每座塔基需混凝土约为300立方米,使用挤扩支盘工艺后,每座塔基仅需混凝土约200立方米,这样,每座塔基基础可节约混凝土用量约100立方米。同时,实施挤扩工艺后还可减少土方开挖量,减少泥浆处理费用。据初步测算,每座塔基可减少泥浆治理费约5万元。”工程项目部项目副经理李锋介绍说。

另外,此次除了首次应用挤扩支盘等技术外,工程施工过程中还应用了“二牵八”“倒牵”、无人机展放牵引绳、双平臂抱杆等新技术、新工艺。

“‘二牵八’架线施工工艺,就是使用两根主牵引绳拖牵8根导线。它的最大优点就是只使用一个滑车,只有一个危险点,观测度高、弛度精度高,比起以往‘一牵四’施工工艺放线速度要快一些,工效要提高20%左右。”李洪伟说。

该段架线还采用“倒牵”施工工艺,解决了以往从上至下放线会导致导引绳和导线之间相互摩擦,既不安全,又会影响放线进度。此外,扬州段架线施工全面采用了六旋翼无人机展放牵引绳,比起以往采用动力伞更加安全、经济、可靠。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