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宁大通道
2015年8月的武汉江滩,阳光顽强地照射在滚滚长江之上,仿佛向人们倾诉着这座江城的喧嚣与沸腾。
农工党武汉市委副主委刘清和告诉北极星配售电网,武宁大通道即武汉直达福建宁德的高速重载货运专线铁路设想,该通道以武汉为起点,连上饶、通九江,直达宁德三都澳,预计总长约750公里,定位为我国中南部第一条高速重载货运专线铁路。这条铁路由于属重载电气化货运铁路专线,建成后最终能力将达3亿吨/年,重载货运专列要开行2万吨/单列,长度将达2公里以上。
延伸阅读:远东香港开建 东北电力发展增新路

据悉,规划该铁路以武汉武昌东站为起点,宁德三都澳三都岛码头货场编组站为终点,铁路的等级为一级、双线,辅设75公斤级重轨;速度目标值120公里/小时,限制坡度6‰,最小平曲线半径5000米;牵引种类为电力。
刘清和告诉北极星配售电网,武宁区域物流综合大通道对于实现东部支撑作用与中部承东启西作用有机统一、促进区域经济优势互补进而实现维护国家及周边地区和平稳定、推动祖国统一都具有重大意义。
沟通区域间物流通畅的武宁大通道是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最终达成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目标的途径。应立即规划建设“武宁高速重载货运铁路”,并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形成“弓弦箭”的经济和战略框架。这将促进鄂湘赣闽四省跨区域的经济联动,将畅通中部、东部和西部地区的物流通道。共同利用最近出海口,以实现中部地区的“三海战略”(临海、联海和跨海)。因此,及早建设我国中南部第一条重载货运专线铁路更显迫切。
因此,我们畅想应建设一条从内蒙古至华中再延伸到沿海港口群的煤炭运输专营重载铁路。华中地区、沿海地区一直是我国电力和煤炭的需求方,到2015年,湘鄂赣三省煤炭调入需求量高达2.03亿吨;到2020年将达到3.61亿吨。 从长远看,中部三省需要修建一条南北走向的煤运专线。中部三省的缺煤问题,靠既有铁路的修修补补无法解决。
规划建设的武宁高铁重载货运专线运输的物资定位为煤炭、粮食、化肥、钢铁、石油等,其具备集运线路的改变,运输距离的缩短,中间环节的减少,运输费用的降低等特点,通过之使中东部地区进出口渠道更加通畅便捷,成本大为降低,缓解中部地区货运严重短缺的难题,改善投资环境、拉动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为区域协调发展及国家实施经济宏观调控提供重要运力支持,且随着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东中西良性互动格局的形成,以及成都至欧洲铁路的开通,建设宁武高铁重载货运专线,连接东部沿海和中西部,进而对接成都至欧洲铁路形成一条新欧亚大陆桥已成大势所趋。
武汉至宁德直线距离仅660公里,建设铁路全程约在750公里;建设一条武汉至宁德的高速重载货运专线铁路,将东部优越的港口资源和中西部广阔腹地联系起来,使东部支撑、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合力形成,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更对东、中、西携手发展海洋经济,早日实现国家和平统一,发挥国家维护亚太地区及世界和平的作用巨大。
据悉,我国建设高速铁路已在世界处于顶尖水平,建设武汉至宁德高速重载货运铁路专线,时速达到350公里/小时已不是一个理论数据。将这几个因素综合起来,建设“武宁高重铁”,只需要2小时就能将内陆特大都市与海滨大港贯通起来,实现中部崛起战略与海西经济发展战略有机联动,发挥各自错位发展优势,形成互利互补态势。
二、世界第一港
福建宁德,一个从唐朝起便成为中国东南沿海重要出海港口,一个与“海丝路”渊源深厚的重要节点城市,在这个崭新而又充满希望的一带一路历史机遇期,又在如何谋划它的发展呢?
宁德市三都澳是世界著名的天然深水大港。因为各种原因,这一港区长期以来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随着福建省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两岸关系的逐渐升温、一带一路核心区的确立,兼具地缘优势和后发优势的三都澳处于多重机遇的交汇点上。
宁德市三都澳港为世界独有的天然良港,港阔水深,有“海上天湖”之称,三都澳港三面环山,比整个新加坡面积还大。三都澳港区10米以上的深度水域、可利用深水岸线两项指标均居世界第一。
三都澳,宁德1043公里的海岸线上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三都澳是享誉世界的天然良港,它的深水岸线(-10米以上)88公里,可建造20万吨以上级泊位61个以上,年集疏运潜力达8亿吨以上;港阔水深,不冻不淤,风平浪静。地理位置独特,北距大连港855海里,南距榆林港851海里,西距九省通衢的武汉仅660公里(为东部沿海各港口中距武汉最近),东距国际大轮航线30海里、钓鱼岛不足200海里,接宫古水道即可便捷进入太平洋。
有史以来,三都澳一直是福建最繁华的港口之一。唐朝以前开发;明朝景泰三年设河泊所,嘉靖年间设北方漕运航线;清朝康熙23年(1684年)设宁德税务总口,下辖九个口岸;清朝光绪24年(1898年)设立福海关,成为福建三大海关之一。开埠通商后,经三都澳输出的茶叶,一度占福建茶叶出口的40%~47%,是世界上唯一以茶叶为主的通商口岸,被誉为中国近代东南的“海上茶叶之路”。
在抗日战争时期,三都澳遭遇战火的荼毒,岛上建筑毁于一旦。建国后,三都澳的重新建设与开发成为闽东人民孜孜以求的梦想之一。但是受制于交通、资金和人才等多方面不足,三都澳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宁德地区的发展也受到严重影响。福建和整个东南沿海也需要建设一个世界性的大港口。
三都澳港开港条件综合指数也堪称世界一流。被中央赋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定位的福建,对接“一带一路”的实施方案包括宁德。
首先,从区位条件看,三都澳地处中国南北海岸线中部,是中国南北海运和诸多国际航线的必经之路,与东南亚各国距离适中,与港澳较近,与台湾一水之隔。在空间上三都澳则是江西、湖南、安徽、湖北等中部内陆省份最近的出海口,随着陆域交通的改善其将成为这些地区重要的出海通道。
其次,从自然条件看,三都澳口与沿岸山岭、岬角交错,成为天然屏障,挡住来自太平洋的狂风巨浪。航道水深35-125米,可建5000吨到30万吨以上泊位,有三处可建50万吨级泊位,50万吨级巨轮可全天候进港,且口小腹大,避风条件好,符合世界航运船舶大型化、航道深水化的趋势。
第三,从配套资源条件看,三沙湾内拥有条件良好的临港沿岸开发腹地和丰富的非金属矿石、海洋渔业、淡水、水能和旅游资源,水资源总量约150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225万千瓦,有中小水电站和装机容量近200万千瓦,还有第一期装机240万千瓦的大唐宁德火电厂,自2005年起已陆续投产,能为港口及临港产业用电提供保证。特别是临海7550万平方公里的浅海滩涂,可为大型临港工业项目和港口建设用地提供宽阔的陆域空间。
因此,考察过三都澳的国内外港航专家一致认为,三都澳条件之优越,可与世界上最著名的港口相媲美,尤其是依托丰富的岸线、陆域和滩涂资源,三都澳沿岸是布局能源、钢铁、石化、船舶修造、重型机械等临海重化型产业项目的理想选址。
近年来随着国家海西发展战略的确立,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三都澳港的开发利用。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曾担任宁德地委书记,对开发宁德大港给予了高度重视。2010年9月5日,习近平在主政宁德二十年后回到宁德,在接见宁德党政领导班子时说,宁德也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当年闽东人有三个梦想,地改市和福温之间通铁路已经实现,三都澳的开发也已经有了蓝图,开发三都澳,如今指日可待。希望宁德把握机遇,加快发展,为全国早日实现全面小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煤电大通道
建设一条贯穿南北东的运煤铁路专线(或特高压专线),解决华中地区和东南地区的能源瓶颈,起点设在内蒙古,终点为福建省宁德市,年运输煤炭能力可达3亿吨——若建设成为重载铁路可达到4亿吨以上。
宁德三都澳港地理位置独特,可作为海陆丝绸之路互联互通的战略支点,向西北先筑三都澳经江西上饶、接九江直达武汉的重载货运专线铁路,经国家十二五规划铁路网的襄樊联抵西安,再沿陆上丝绸之路直达阿姆斯特丹;东出接台湾海峡国际大轮航线,出钓鱼岛借宫古水道进入太平洋,北上东北亚、南下东南亚经南亚入非洲,形成海陆“丝绸之路“战略建设的联结点。
建设武汉直达宁德的重载货运专线铁路,对进一步促进中部崛起、承东启西,加快西部大开发进程,提升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福建省从北到南分别有三都澳等六个深水港区,是全国海岸线上,集中分布深水港口最多的省份,这其中又以三都澳的自然条件最为突出,而且尚未完全开发,开发的相对成本又最低。挖掘三都澳的深水港口优势,特别是巨大的集疏运潜力优势,承担服务周边地区对外开放的综合通道任务,可以有效地为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国家和平发展大战略服务。
显而易见,在相当长时间内,我国一次能源都要以煤为主,在电源结构中煤电也占最大部分。按照全社会电力需求的基准情景,到2020、2030年-2050年,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预计将分别需要达到20亿千瓦和30亿千瓦左右;全国需要发电能源分别约30、40亿吨标煤(按发电煤耗法折算),分别约占同期全国一次能源需求的55%和60%左右。
中国煤炭资源总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富南贫,多分布在陕西、山西及内蒙西部以及宁东地区,而煤炭消费重心在东部沿海和南部,而用煤“大户”大都集中在华东、华南地区,这种供需状况形成了煤炭“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格局,解决好煤炭运输问题对中国经济发展十分重要。
尽管近年来中国交通运输建设速度加快,但远赶不上需求的增长,铁路运力不足一直是导致煤炭能源紧张的重要原因,运输成本高是煤炭价格高涨的一个原因,煤炭运输仍是制约区域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瓶颈”之一。
目前,“三西”煤炭外运主要集中在北、中、南三条通道上。北通路由大秦铁路、丰沙大铁路、京原铁路、集通铁路、神朔黄铁路组成,约承担总运量的55%;中通路由石太铁路和邯长铁路组成;约承担总运量的25%;南通路由太焦铁路、侯月铁路、陇海铁路、西康铁路和宁西铁路组成,约承担总运量的20%。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东部地区的能源供应越来越不能满足需求,最近两年我国能源生产重心,尤其是煤炭生产重心快速西移。但由于运煤铁路和重载铁路建设严重滞后,运输瓶颈日益凸显,使国内煤炭市场一分为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能源的健康发展。
当世人在惊叹中国创造了高铁奇迹的时候,他们也许并不知道,中国也创造了重载“运输奇迹”,目前,我国18.8%的重载列车牵引里程几乎承担了90%以上的重点物资的发送量。全社会85%的木材、85%的原油、80%的钢铁及冶炼物资、大量的三农物资运输也主要由这些铁路完成。当“碳排放”忧虑在全世界弥漫时,中国重载铁路,彰显绿色交通方式的本色,演绎了极具时代特征的“低碳脉动”。
中国大力发展铁路特别是重载铁路,将促成物资的大交换、大交流,将对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深远影响。资料显示,目前全球年运量超1亿吨的重载铁路共有24条,其中21条都在中国,占比高达87%。
然而,北极星配售电网注意到,重载运输线路主要分布在中国北部地区,广大的中南部尚无一条真正的重载铁路。
重载铁路是一种效率甚高的运输方式,主要用于运载大宗散货的总重大、轴重大的列车、货车行驶或行车密度和运量特大的铁路。一般火车单列运输量约为2000~3000吨,而重载火车单列运输量至少在5000吨以上。总重大可达1~2万吨,轴重大可达30吨,行车密度大可达1万吨千米/千米。运输的大宗散货主要为煤炭、矿石、散粮等。
据悉,货运重载化是世界铁路发展的重要方向。用于运载大宗散货的总重大、轴重大的列车、货车行驶或行车密度和运量特大的铁路。一般火车单列运输量约为2000~3000吨,而重载火车单列运输量至少在5000吨以上。总重大可达1~2万吨,轴重大可达30吨,行车密度大可达1万吨千米/千米。运输的大宗散货主要为煤炭、矿石、钢铁、散粮等。重载铁路是一种效率甚高的运输方式,已引起铁路部门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