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全国两会闭幕,一系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发展海上风电,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等引发了电力新能源行业热议。此前,在国家能源局印发的《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 年)》中,也提出要大力提升电网资源配置调节能力,明确以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等方式规范化、规模化、常态化、市场化参与系统调节。
2030年“碳达峰”目标日益临近,新能源发电占社会总发电量的比例也正稳步提高。但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自带的发电效率波动等问题对传统电网构成较大干扰,难以并网出售、消纳的电力也影响了企业建设新能源电站的积极性。建设一张数智水平更高的“新电网”成为各方共识。
能源转型 电力系统迎来“数智时刻”
走进一家企业园区,大屏幕上能清晰显示建筑发电与用能情况;工程师们点点手机屏幕,园区智能微电网运维平台已根据光照强度、温度、风力等因素自动分配园区用电供给,并对用能结构进行优化……当前,在能源转型过程中,数智技术与电网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

智能电网被业界认为是清洁低碳、灵活高效,对新能源电力具有高消纳能力的解决方案之一。电力行业专家表示,随着电力电子技术、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我国电力装备将迎来加快升级、交叉融合和全面提高的新时代,智能电网技术将高度融入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过程中。
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印发的《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中,也对提升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调控能力,对提升新型主体涉网性能、配电网全过程管理、创新新型有源配电网调度模式等方面作出了详尽规划。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加快构建,电力系统正迎来数智化升级“时刻”。
电从身边取 智能微电网打开新思路
什么是新型电力系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南方电网首席科学家饶宏形象地表示,新型电力系统就是“电从远方来”与“电从身边取”相结合,通过“大电网+数以万计的分布式配电网(+微网)”的结构,打造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更高、更新能源友好的电力系统。
“电从身边取”改变了传统能源时代大电站+远距离传输的模式,是一种更符合新能源发电特点的应用模式。在国家出台的一些政策方案中提出,在电网末端和大电网未覆盖地区,建设一批风光储互补的智能微电网项目,还要建设一批源网荷储协同的智能微电网项目。一些企业也据此创新提出“智能微电网”的解决方案。方案集成了分布式发电、储能系统、负荷管理、能量管理和通信技术,协调分布式能源运行,满足智能电网所需的高技术要求,在工商业园区、乡村、海岛等区域建立独立电力系统,实现局部区域内的电力自给自足和优化调度。
放眼全国,探索采用智能微电网架构的项目为数不少。如国家电网投资建设的中新天津生态城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包含分布式电源接入、微网储能系统、智能电网设备综合状态监测系等12项内容,提升了区域内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南方电网在福建宁德霞浦县西洋岛也打造了微电网示范项目,项目涵盖风电和光伏发电、液冷储能系统、DMS系统等部分,实现了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电量100%消纳,保障海岛用能清洁可靠。

除了“国家队”,民营企业也在这一方向上有所探索。正泰面向家庭、乡村、工商业园区、交通等领域开辟了集中汇流+储能业务模式,助力形成“绿电生产-灵活消纳-电力交易”的零碳价值链。俯瞰重庆渝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办公楼,屋顶的光伏矩阵十分醒目,这里是正泰全国首个建成的“光储充放+智慧能效管理”智能微电网项目,项目融合分布式光伏发电、新型储能利用技术、V2G车网互动等功能元素,通过智慧能效管理系统对光伏发电、储能蓄电、负荷用电进行智能运营管理。该一体化新型能源系统25年总发电量可达237万度,碳减排可达2366吨。

此外,正泰还在山东潍坊成功落地3.5MW户用光伏整村开发一站式智能微电网解决方案,在当地两个村44户居民屋顶上安装光伏电站,配置箱变升压至10KV开关站,通过系统化规模化运作,不仅让村民用上清洁能源,更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这一创新模式探索了分布式光伏电网消纳新路径。
电力电子化 智能电网仍需突破几重关
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脱碳进程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通过集成先进的传感器、通信、计算和自动化技术,它显著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解决了可再生能源的接入、供电稳定性和可靠性、电力负荷的预测和调控问题、电力交易智能化等系列问题。就如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国家能源智能电网研究中心主任江秀臣所说,学术界普遍认为,整个电力系统未来的方向就是电子电力化。
轰轰烈烈的发展大趋势下,智能电网发展却也暗藏隐忧。清华大学电机系长聘副教授、党委副书记、直流研究中心主任余占清提到,作为支撑新能源接入及高效用能重要支撑手段的直流系统就面临考验,如断路器、换流器、直流变压器等设备均存在短板。此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和气候变化也对电网系统的能源供应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攻关与应对智能电网发展路上的重重难关成为电力行业研究探索的重要方向。

作为电力新能源领军企业的正泰,自主研发了750千伏系列植物油变压器、全系列直流智能开关等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设备,并在新材料端推出了石墨烯“超导铜”材料,以108%IACS的导电率(对标银的导电率)超越传统导体材料,应用在了低压断路器等产品中,目前正在使用该材料推进十千伏节能变压器的研究,为智能电网建设向纵深推进提供设备和材料上的支持。
此外,国央企也发布了一系列融合AI技术的电力系统新进展。2024年12月19日,国家电网发布千亿级多模态行业大模型——光明电力大模型,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促进新能源消纳、做好供电服务提供支撑,目前已在电网规划、电网运维、电网运行、客户服务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12月27日,国网信通产业集团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并启动位于成都天府新区的数智电网科创园,提升电网数字化转型能力。
清洁能源发展不断加速,各种突破性的技术快速涌现,AI、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科技与智能电网的深度融合将会为电力行业带来多大的想象空间,值得我们进一步期待。
原标题:AI赋能,打开智能电网新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