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7日,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工作方案。要点主要有分步实现公益性以外的发售电价格由市场形成;完善跨省跨区电力交易机制;组建和规范运行电力交易机构;完善电力交易机构的市场功能;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配电业务;积极发展分布式电源等等。
此次首个省级新电改细则出台并确定售电业务引入民资,为新电改各方面细则的落成奠定了基础,面对着售电市场的海量商机,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本期电力急先锋将为你敲响电改倒计时警钟。
延伸阅读:
电力急先锋:售电侧改革仍需博弈 背后海量商机要关注

【售电领域遍地开花 众人欲争抢售电】
自从新电改方案发布后,售电公司就成为各路资本争相追逐的对象。短短几个月时间,售电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上市公司也不例外,在相关核心配套文件即将出台之前,加快步伐,积极布局售电市场。
广州发展7月22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广州发展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将出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广州发展电力销售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2.2亿元,经营范围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
广州发展称,设立电力销售公司,目的是为了以该公司为主体申请售电牌照,通过电力购销、配售电投资、在成熟的工业园区开展微电网业务等方式,积极参与售电侧市场竞争,分享电力体制改革红利,为公司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此之前,粤电力A于21日宣布,全资成立广东粤电电力销售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首期资本金2亿元。主要的业务范围包括电力销售服务、电力购售电贸易、电力新能源贸易、电力电商服务以及电力客户专业服务等。
公司表示,组建电力销售公司,有利于参与售电侧市场竞争,分享电力体制改革红利,为公司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据悉,售电侧市场的放开,被认为是本次新电改的最大红利,预计将开启全国5.5万亿度售电对应的万亿元级别市场。
据华泰证券测算,目前电网购销差价在0.2元/千瓦时左右,按2014年5.52万亿度全社会用电量来测算,总计将有1.1万亿元的购销差价重新分配。若售电侧有10%的收益,则可贡献超过千亿元的利润蛋糕;若有20%的利润,则可贡献2200亿元左右的利润。
实际上,据全景网统计,除上述两家公司外,目前A股市场还有内蒙华电、桂东电力、科陆电子、比亚迪、孚日股份、四方股份等公司宣布出资成立或参股设立售电公司,瓜分售电侧这块大“肥肉”。
内蒙华电6月26日宣布,公司与控股股东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发起设立华能内蒙古电力热力销售有限公司出资协议书》。新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其中,北方公司出资1.6亿元,占比80%;公司出资4000万元,占比20%。首批注册资本金2000万元,双方均以货币资金出资。
内蒙华电表示,该公司的成立是适应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新举措,有利于公司直接面对电热力大用户开展电热营销工作,从而实现公司电力和热力市场扩张、提高公司在电热市场的竞争力,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北方公司的控股股东系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内蒙华电是上市发电企业中首个成立售电公司的公司,也是五大发电集团中的首家控股公司。

延伸阅读:
福建省筹建第一家售电公司 影响巨大
不过,提到首吃螃蟹的上市公司,当属科陆电子。该公司在新电改方案出台后几天,即出资2000万元受让自然人皇甫涵、唐睿及谢旭新持有的深圳市深电能售电有限公司总计20%的股权。资料显示,深电能也是首家民营售电公司。
在科陆电子披露的对外投资公告中发现,深电能的另一家持股20%的股东系比亚迪,不过比亚迪方面并没有披露相关投资公告。
此外,还有一些上市公司表态将涉足售电侧市场。比如,中国神华和阳光电源。中国神华董事长张玉卓曾表示,将探索成立电力销售公司,主要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包括新能源在内的电力产品和碳配额。
不过,尽管上市公司在成立售电公司上动作频频,但实际上由于售电牌照暂未发放,各公司基本是“雷声大雨点小”,究竟谁能在这场改革中拔得头筹犹未可知。
有分析认为,深圳电改试点进展最快,有望在今年完成电力市场搭建,第一张售电牌照可能出现在试点地区的拥有国资背景的发电集团。比如深圳能源、深南电A、粤电力A等龙头发电企业。
【谁能参与售电?】
在9号文并不触及输配分开、电网调度也未独立的前提下,电网企业是否参与竞争性售电是本轮电改的试金石及最后悬念,与其他售电主体的市场空间息息相关。试想,各发电企业、由社会资本组建的独立售电商等市场主体不拥有电网资产,且必须依赖电网的物理性服务,若电网企业依然集输配售于一身参战,如何确保电网提供无差别、无歧视性的并网接入、电力传输服务、交易结算等服务?何以扭转既打篮球又吹哨子的局面?
“电网如果能参与竞争性售电优势很明显。一是市场优势,电网可以提供比别人更低的电价。第二,电网有基础设施有调度,这些基于垄断或体制的优势会对其他社会资本企业带来很大影响,比如电网不允许你接入或者设置各种门槛导致你的成本比电网高很多,都很难说。”一不愿具名的市场分析人士对此解释道。
一旦电网企业介入竞争性售电,留给其他主体的市场腾挪空间将大为压缩。9号文提出,“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发电企业上网电价由用户或售电主体与发电企业通过协商、市场竞价等方式自主确定。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用户购电价格由市场交易价格、输配电价(含线损)、政府性基金三部分组成。其他没有参与直接交易和竞价交易的上网电量,以及居民、农业、重要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用电,继续执行政府定价。”除去保底售电、大用户直购电、优先售电后,剩下的才是竞争性售电市场蛋糕。若各项优势明显的电网企业继续参赛,其余售电商必然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而另一重博弈焦点——交易平台的“相对独立”,也显露出向“不独立”靠近的趋势。据参与配套文件制定与讨论的专家透露,交易中心可能还是要依据现有的电网企业的交易平台,至少是电网企业控股的机构,然后由政府成立机构进行监管。而交易中心不负责结算,结算关系仍维持现有的局面,即由国网等来进行结算,这意味着现金流也将不通过交易中心,其他售电主体仍将受制于电网企业。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国家电网公司内部曾做过测算,若不负责统一结算,按最不利的情况即所有用户放开并选择其他售电主体,公司营业收入将减少12185亿元,世界500强排名将降至第35位。
对于电网企业依然参与售电情形下的市场格局,早有业内人士做出提醒:“这样的巨无霸售电主体,除了售电,还与产业环节上游的垄断性的输配电企业同气连根;再次,这样的售电主体,归属于跨省跨区的超级垄断电网企业,在任何地方,不要说民间资本,即使当地政府也很难有实力与之对等合作,如何保障外来投资者的权益?”
【非电网系如何参与售电竞争?】
“但这也不是一刀切,什么都没了。”前述市场分析人士称,不管电网做不做,有几类企业的优势十分明显,“第一类是像五大四小这样的发电企业。因为拥有电源,可以以较低的发电价格向用户售电,优势明显;第二类是地方政府强力支持的企业。只要地方政府强力支持,地方上很多国企都会选择这类企业购电,因为都是一个体系里的。第三类是有分布式电源的企业。”(注:五大四小是中国发电行业的主力军,五大包括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国电集团和中电投集团;四小包括华润电力、国华电力、国投电力和中广核。)

延伸阅读:
电改配套文件将出 售电市场放开机遇要持续把握
这三类主体等于是9号文所规定的五类售电主体的优中选优。这五类主体包括:高新产业园区或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资本、分布式电源的用户或微网系统、公共服务行业和节能服务公司,以及符合条件的发电企业。
售电侧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有很大可能会沿用输配电价改革的“试点”思路。尽管各方对电网企业可否参与竞争性售电仍然相持不下,但目前业内的普遍共识是,五大发电将获得首批牌照,这也符合国际经验。值得注意的是,五大发电企业虽拥有电源资源,但长期无用户资源积累。在未来的市场化竞争中,这也是留待补齐的短板。
另有熟悉配套文件制定过程的专家对澎湃新闻称,如果能搞不同的试点,其中能有一些是非电网公司主导的交易机构,也算是一个亮点。“那就看后期评价了,是电网公司主持的运作得好,还是非电网公司运行得更好。”
事实上,悬念未解、争议不止都无碍于售电概念持续数月的火爆。无论是发电巨头还是各路社会资本,均已着手布局售电市场。
商业嗅觉灵敏的社会资本早已动身。据澎湃新闻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注册成立的售电公司达30余家,由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民营企业占较大比例,且在今年5-7月份之间出现了一波成立售电公司的高潮。
也有企业做好了长远打算准备“用成本换市场”。国内最大的民营能源企业协鑫集团相关人士对澎湃新闻透露,面对电改带来的市场机遇,协鑫计划从售电侧切入,逐步向供电、供气、环保等一体化能源综合服务商方向转型。
相比之下,五大发电集团要审慎得多。查阅各电力集团公布的年中工作会议内容可以发现,与电改有关的内容多为“积极主动、密切关注、加强研究”等表态性文字。据《证券日报》报道,五大发电集团已经在为成立售电公司做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开展运营模式、交易策略等内容的研究。
对于发电集团的考虑,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中国华电集团企法部主任陈宗法在接受《中国能源报》采访时曾给出解释。他说,五大发电集团之所以“稳得住”,除了不愿意充当“出头鸟”,主要还是因为相关法律有障碍。虽然《电力法》在今年4月份进行了“先照后证”的修改,但仍保留了“一个地区只设立一个供电营业机构”的条款,这与售电侧放开精神相悖。同时,9号文的可操作性不够,关于售电侧改革的配套政策尚不明朗,组建售电公司缺少政策依据。“尽管如此,五大集团还是结合实际,围绕售电公司组建做了大量研究、筹备、规划、用户资源储备等工作,华能已在内蒙古有所突破。”
上述突破指的是,6月下旬内蒙古蒙电华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与控股股东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北方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了华能内蒙古电力热力销售有限公司,内蒙华电成为首个成立售电公司的上市发电企业。北方公司的控股股东正是华能集团。
【售电放开作为电改突破口 意义重大】
中共中央于今年3月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后,国家发改委作为牵头落实单位已经陆续发布了四个有关电力市场改革的配套文件。外界预期发改委将于近期再发布五个配套文件,主要涉及推进售电侧改革、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组建电力交易机构和规范运行、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及加强和规范燃煤自备电厂监督管理等内容。彭博新能源财经认为:
第一、售电侧改革有可能成为近期电改的突破口。
《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是本轮电改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本轮电改主要解决的两方面矛盾:首先,让市场更充分地对资源进行配置,转变政府对电力行业的管理内容和方式;其次、主动适应未来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接入的趋势。售电市场的放开将成为近期改革的突破口,因为其一方面满足了社会资本进入电力行业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全面推进电改各方面制度的建设。

第二、目前,发改委已经发布了四个配套文件,其侧重点不同,但是从不同角度都为放开售电市场奠定了基础:
《关于改善电力运行调节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电力市场化过程中要继续支持清洁能源发展,防止市场因为成本原因造成清洁能源少发不发;同时要探索通过市场化手段来确定可再生能源的电价。
《关于完善电力应急机制做好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为售电企业开展需求侧响应等增值服务积累了各方面经验。
《关于贯彻中发[2015]9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输配电价改革的通知》明确了放开售电市场的方向,同时确定要扩大输配电价改革的试点范围,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改革,为最终放开售电市场完成了最关键的一步。
《关于完善跨省跨区电能交易价格形成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为跨省跨区电能交易制定了市场化规则。
第三、外界预期即将出台的五个配套文件,与放开售电市场这一目标的联系则更加紧密。
售电市场的开放,意味着电力系统的运行将从政府高度管制的状态,逐渐过度成由参与市场的各类主体共同决定的状态。因此,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规则来引导各类主体在市场中互相合作,促进电力市场的平稳运行。
《关于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电力交易机构组建和规范运行的实施意见》、《关于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规范燃煤自备电厂监督管理的指导意见》这五个预计推出的配套文件,有望创建新的售电市场主体、制定电力市场交易原则、组建电力市场交易机构、改进目前的发用电计划体制、规范自备电厂的运行,为放开售电市场做好了必要的铺垫。一旦这五个配套文件发布,售电市场的试点工作将可能加速。
第四、售电市场的放开可能仍将保持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做法,预计大范围的市场放开需要一定时间。
优先完成输配电价改革,且电力供需较为宽松的地区有望率先开启售电市场改革试点。新进售电企业将优先向大型工商业用户提供售电服务,而电网作为最大的售电企业仍将占据售电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售电市场的大范围推广需要在总结先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完成。
第五、售电市场的放开将对电力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售电市场的放开对于实现电价市场化和发用电量市场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对于电价和用电量增速也将产生影响。发电企业之间的竞争可能将更加激烈,而运营水平的高低将导致市场占有率发生明显的变化。电网企业目前的售电业务将受到冲击,但仍有望继续控制电力系统的核心环节。
一句话总结:外界预期的五个电改核心配套文件一旦正式下发,意味着售电市场的试点工作有望加速;售电市场的放开将成为本轮电改的一个里程碑,对于实现电价市场化和发用电量市场化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对中国电力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延伸阅读:
电力设备:电改配套方案将出 看好第一批售电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