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草木繁茂、雨水丰沛的季节,也是极端天气、自然灾害频发的季节。每年夏天,都是电网员工最忙碌的季节。
高温酷暑、台风袭击、洪涝灾害……在极端天气出现的地方,都有电网员工奔忙的身影,他们奋战在一线,用汗水践行着电网人的责任与担当。
【浙江 应急体系 各方联动强力应对】

7月10日晚,强台风“灿鸿”开始影响浙江电网,沿海配电线路陆续出现跳闸、拉停。
7月11日16时40分左右,“灿鸿”登陆浙江舟山朱家尖镇,最大风力14级,七级风圈、十级风圈覆盖全省大部,风狂雨骤,严重影响配网运行。
7月12日20时,因“灿鸿”停电的183.2万客户全部恢复供电。
27个小时,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应急体系又一次展现了超强战斗力。
应急预案实用 体系运转顺畅
7月8日11时,根据《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防台风应急预案》的规定,国网浙江电力签发了2015年第1号预警通知,要求可能受台风影响的单位要按照预案的具体要求,切实做好台风防御各项工作。
预警通知发布后,国网浙江电力各单位迅速进入台风防御工作模式。根据预警要求,各单位加强特巡,做好应急抢险物资、抢修队伍的准备,安排好台风期间的电网运行方式,做好事故预想,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随着“灿鸿”进一步向浙江沿海逼近,国网浙江电力逐步提升应急响应等级。一条条部署、指令从应急指挥中心传出。各部门、各单位根据预案要求,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开展防台风工作。
“体系运转是否顺畅,首先要看预案编制是否遵从实用原则。”国网浙江电力安全监察部应急管理处专职叶代亮说,在历次的修订完善中,国网浙江电力始终遵循实用原则。
据悉,早在2003年非典后,国网浙江电力就开始了应急预案编制的探索,并于2009年发布了总体应急预案和21个专项应急预案。至2011年,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应急预案体系框架方案,国网浙江电力对预案体系框架进行了修订,从本部到地市、县公司到直属单位,各个层面都编制了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
目前,国网浙江电力在省公司本部发布了总体应急预案和20个专项应急预案,在系统内累计发布应急预案1782个,现场处置方案7017个,其中自然灾害处置方案689个。同时,为提高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国网浙江电力还编制并发布了4万余张“一事一卡一流程”,覆盖省市县输电、变电、线路、配电、信通、调控等专业。国网浙江电力已基本建成结构完整、层次清晰、上下衔接、覆盖全面的应急预案体系。
2014年,根据应急管理中“2至3年进行一次预案修订”的规定,国网浙江电力开展了新一轮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并于当年12月正式发布。在本轮修订中,国网浙江电力进一步完善了应急领导小组和工作网络,将风险、应急能力评估及防控措施等纳入预案。在此次抗击强台风“灿鸿”中,国网浙江电力正是基于新版预案有关规定开展各项工作,成效良好。
各方协调联动 防御应对有序
7月11日7时、11时、16时、20时……随着“灿鸿”进展,国网浙江电力间隔有序召开防台抗台视频会商会,汇总各地电网受损及抢修情况,并及时调整抢险策略。
在7月12日8时召开的视频会商会上,随着“灿鸿”过境,国网浙江电力将应急响应从II级调整至IV级,并宣布结束视频会商系统。
此时,浙江全省受台风影响停电的183.2万客户中,已有超过95%的客户恢复了正常供电,而主网在整个过程中保持了安全稳定。
“故障抢修科学有序,恢复供电又好又快,归功于我们建立了完善的应急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每个部门、每个单位,乃至参与工作的每一个员工,都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做什么工作。”国网浙江电力安全监察部应急管理处专职叶代亮如是说。
一支超强战斗力的应急队伍,一个有效协调联动机制,应对极端天气所引发的电网突发事件,一切有序稳妥进行。叶代亮说,国网浙江电力在省公司层面组建了7支累计1200人的应急队伍,有关单位150支累计7970人的应急抢修队伍。同时,国网浙江电力将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还成立了由150名专业精干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以及77支共1436人的应急救援基干小分队。
国网浙江电力还建立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各单位间加强在准备预防、监测预警、处置响应、恢复重建等阶段的沟通协作、相互支援,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减少极端天气对电网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河南信阳 龙卷风 自救互救战风灾】
7月14日夜,7级以上龙卷风突袭河南信阳,50分钟的肆虐狂风造成信阳电网8个乡镇受灾,10千伏线路瞬时跳闸16条次,低压配网倒杆断线110处,8个乡镇居民用电受到影响。
在受灾最严重的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乡、游河乡,风势稍减,各供电所立即组织自救,恢复受损电网。乡供电所组织所内员工首先攻坚辖区内受损的10千伏主干线路,号召各村农电用工下村巡查400伏低压配网故障点,发现一处,汇总一处,对可以现场抢修的立即恢复供电,受损较大的呼叫救援力量。
同时,信阳供电公司立即调配各类抢修物资,抽调附近各乡供电所员工组织救援力量开展生产互救。在抢险现场,抢修员工一边工作一边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政府支持和群众的谅解。
截至19日16时,在这次龙卷风中,信阳供电公司受损线路、台区全部抢修完毕,恢复供电。
【河北衡水 强对流天气 29小时连续奋战】

7月14日,河北衡水市桃城区。
14时20分,桃城区供电公司调控分中心突然警铃大作,535(旧城)线路语音报警提示速断跳闸。
14时28分,533(河农)线路A、C相接地……
14时30分,一场狂风暴雨夹杂着冰雹突袭而来,短短十多分钟的极端强对流天气,造成衡水市桃城区河沿镇34个村约6500余户居民家停电。
事故就是命令。桃城区供电公司紧急启动抗击极端强对流天气突发事故应急预案,上下联动投入战斗。该公司领导要求供电所全员发动,广泛开展停电告知,抓紧安排人员到现场勘查情况,迅速对线路、变压器、电杆等受损情况进行统计。同时,按照应急抢修方案,紧急集结抢修施工组、物资供应组、后勤保障组等火速赶往河沿供电所。
在赶往现场的路上,目之所及,路两旁成排的杨树被拦腰折断,不少居民院墙被狂风吹倒,大树被连根拔起,倒在地上,露出盘结交错的树根。老百姓们正忙着清理断在路中间的树障。
在河沿镇戴家庄,村民蔡女士说,她活了60多岁还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大风,下午突然来了一阵黑风,把大树都给刮倒了。“卫星电视接收器满天飞,冰雹和杏一样大,吓得我们躲在三轮车下面都不敢出来了。”
15时20分,根据供电所现场勘查人员统计,狂风暴雨共造成3条10千伏及26条分支线路跳闸,16基电杆倒损,多处导线断路,其中,新刘庄、南律村等9处电力设施受灾严重。
15时30分,衡水市桃城区供电公司经理张立给参与抢修的队伍下达命令:“这是一次突发极端天气,也是对我们的一次考验,我们一定要集中力量,全力以赴,发扬不怕苦、不怕难、不怕累的精神,以最大的干劲、最快的速度恢复供电!”
随着一声令下,3支50余人的抢修队伍立即投入战斗。拆除砸断线路、清理树障,抢修工作有序展开。
17时15分左右,抢修物资运抵现场,大型抢修设备一旁待命。
一盏盏应急照明灯亮起,漆黑的抢修现场变得一片光明。抢修队员们挑灯夜战,加快施工。雨后道路泥泞,好多地方重型机械无法进入现场,抢修人员就靠人抬肩扛往现场运送物资,汗水湿透了工作服,蚊虫不停叮咬,他们全然不顾。
经过全体抢修人员连续6个多小时奋战,7月15日凌晨1时10分,受损主干线恢复送电。
7月15日5时30分,除受损特别严重的2个村外,其余32个村庄全部恢复送电。
15日20时15分,经过抢修人员29个小时奋战,所有受灾线路全部恢复供电。
又累又疲劳的抢修人员欣慰地笑了。
7月16日,衡水市桃城区区委书记刘永军对桃城区供电公司连夜抢修及时恢复供电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供电员工发扬连续作战、敢于奉献的精神,及时为群众送上光明,彰显了电网员工的英雄本色。
【福建 应对“灿鸿”台风 有“神器”有底气】
7月11日17时,经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全力抢修,福建电网受第9号台风“灿鸿”影响的9条10千伏供电线路全部恢复供电,该公司圆满完成抗台风保供电工作。
在这场有惊无险的防抗台风战役中,国网福建电力依托多年来逐步完善的应急体系,通过规范化、科学化的措施,重视事前防守,使得电网保持了安全稳定运行,未发生35千伏及以上设备跳闸停电。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每年都要遭受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侵袭,因此抗灾保供电的经验丰富,形成了一套快速、高效、精确的应急机制和抗灾体系。
应对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反应越快、准备越充分,越能赢得主动。
7月8日上午,福建泉州供电公司输电人员及时拆除220千伏长新变电站构架上的两个鸟窝,及时排除设备存在的隐患,确保台风期间电网安全运行。2时,第9号台风“灿鸿”中心在福建沙埕镇东南方约1700千米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
尽管“灿鸿”一度路径飘忽,登陆点不确定,但久经台风考验的国网福建电力高度重视,全省上下迅速行动起来,根据福建电网综合防灾减灾系统监测的相关信息,超前部署各项防御措施。7月8日11时,该公司启动Ⅲ级预警响应,组织3205人次,对476条线路、310个变电站开展防台防汛专项隐患排查,并对336基杆塔的防风拉线紧急加固。
过去几年,台风屡次登陆福建,严重影响福建电网正常运行。面对自然灾害,国网福建电力借助科技创新理念,在总结历次抗灾救灾抢修经验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了电网综合防灾减灾系统。该系统集成地理信息、气象信息等业务应用系统,具有高级信息管理功能和防灾减灾全过程管理功能,实现了电网灾前监测预警,灾中统计分析、指挥决策及抢险救灾,灾后评估及综合治理。
7月10日,“灿鸿”转为强台风,笔者登录福建电网综合防灾减灾系统看到,每隔15分钟,系统就会发布若干条线路的预警信息,预警线路的移动方向从福建沿海向浙江一路向上,跟台风移动方向保持一致。
“电网综合防灾减灾系统与福建省气象台信息系统实时联动,通过事故预想,在台风登陆前就能预判哪些线路容易出现故障、引起跳闸断电,并发布事故预警信息,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相关供电企业根据预警信息,可以及时加强对线路的安全防范和险情排查工作。”国网福建电力安监部应急处处长余尔汶介绍说,这种故障预警防御模式,让“灾害在哪儿早知道”,供电员工的防御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主动。
【天津 高温天气 “头伏”巡线记】

7月13日,国网天津检修公司500千伏滨丽线5号塔下,该公司输电员工陈明和57岁的同事孙全玉一起进行线下特巡。
当天是今夏头伏,天津市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天津地区最高气温将达到37摄氏度,地表温度更是突破了50摄氏度。天津电网迎来了2015年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227.2万千瓦。国网天津检修公司立即启动高温特巡应急预案,对天津主网所属75座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以及3000余千米的高压输电线路中的重点站线开展特巡检查。
“线下的环境、周边树木情况、有没有交叉跨越的道路、有没有施工情况、铁塔的地极是否牢固,你都要注意!”“还有,塔上情况、线上有没有异物、鸟巢、塔上的标识牌有没有损坏,这些都要注意,尤其今天温度高,负荷上来了,就要重点看看线路的重要交叉跨越距离是否满足安全要求,导线的对地安全距离行不行。”看着腼腆内向的陈明,孙师傅说起专业知识来滔滔不绝。
当天,他们特巡的这条线路是500千伏滨丽线,是连接500千伏滨海站和东丽站的重要线路,是天津500千伏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滨海新区的安全供电具有重要意义。
“陈明,你再仔细看看这17号塔左侧中相下串绝缘子,我怎么看着少了一片,是不是自爆了?”孙全玉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对陈明说。“还真少了一片!孙师傅,我在巡检仪上记录一下,咱们下次安排一块儿给它换了!”
不到20千米的滨丽线,不长,但线下环境复杂,有农田、鱼塘,还有高速高铁交叉跨越,车辆开不到线路旁边,绝大部分铁塔之间只能步行过去,有的两基铁塔间距看着只有几百米,但走过去就要绕几千米。他们一路巡查着线路情况,还要注意脚下安全。不一会儿,两位师傅脸上、身上的汗水流淌下来。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两个多小时,他们已经仔细查看了6基铁塔。“喝口水,咱再加把劲儿,今儿把这小号侧的10基塔都看一遍,度夏就踏实了!”孙全玉对陈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