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职场丛林以来,参与了大大小小很多部落的项目。这期间,林林总总的战友,不论是研发人猿,还是管理人猿,对测试的丛林法则的定义都大同小异的归于:“在有限的人力资源、时间下保证产品质量,以提高公司-部落的竞争力”。作为一个资深测试猿,我认为测试就是要对软件产品给出真实的评价报告,测试产品并反馈给研发人猿进行改进,从而达到提升产品质量的一个阶段性循环过程。
测试猿在参与软件产品测试时,需要了解用户所期望要的需求功能,熟悉产品业务知识,对软件产品做测试分析。测试猿在测试产品时为了能够客观的给出质量评价,需要从用户和第三方角度来看待用户需求和软件产品,所以对于测试猿的而言具体的业务逻辑,搞清楚测试的关注点是至关重要的。
在测试猿看来,产品结构大致可划分为: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逻辑层、数据归档四个层次,每一层次测试关注的点可以参考下图:

图-1
测试对于表现层的测试,首先对于产品的展示、系统功能进行测试,查看产品的基础功能及关键业务流程是否正常,这类似于收到快递之后的一个外观检查,是决定是否收货的关键动作;一般表面层的缺陷大部分是研发人员产生的。
测试在对产品的业务功能进行测试,测试产品的业务流程的同时、检查产生的业务数据流转以及数据归档等是否正确。这类缺陷层次相对较深,对于业务逻辑层、数据逻辑层、数据归档层发现的缺陷大部分是由于需求分析、设计不到位引入的,是由设计人员、需求人员产生的。
所以软件测试的过程是一个测试人员发现问题并跟踪需求分析人员、研发人员解决问题的循环,也是软件质量不断提升的过程,这也需要加强研发过程的管控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