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既与我国能源进口的陆上与海上通道相吻合,又有助于加强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能源联系与合作。能源合作既要重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也要考虑货币、资本、商贸、金融合作,推动形成亚洲能源共同市场。

在6月15-16日举行的全球能源安全智库论坛2015年会上,论坛秘书长刘强表示,“一带一路”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加强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推动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消除发展鸿沟。由于能源市场的贸易难度低、摩擦少,推动区域能源市场一体化是推动区域融合发展的先导。
实际上,区域能源市场一体化已有成功先例,北美电网、北美天然气网络、欧洲电力网络的融合,大大改善了区域内的能源系统安全状况。
中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的专家建议,参考北美和欧盟能源共同市场的成功经验,通过共享金融平台的方式,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推动形成包括东北亚、中亚和东南亚三个区域能源市场在内的亚洲能源共同市场的建立。
一、把北方深水良港曹妃甸建设成衔接环渤海、东北亚地区供给和消费市场,辐射东北亚、东南亚的天然气交易中心。首先,将我国东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共和国部分地区的天然气供应网络建设连接起来;其次,把曹妃甸建设成中俄东段天然气管线、中亚和西气东输管线、来自西亚东南亚澳大利亚的海上液化天然气进口三大供给线与环渤海、东北亚巨大消费市场相衔接的,集储运、交割、结算为一体的天然气市场,形成辐射东北亚、东南亚的天然气交易中心。这将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草原之路、丝绸之路交互融合、形成亚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推动中国中亚能源管线与中巴经济走廊、西亚能源网络的互联互通,实现中国西部、中亚五国、巴基斯坦和西亚地区、里海沿岸地区经济的融合发展。这一地区覆盖了大约2亿人口,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和市场潜力,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发展领域。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将大大推动中东地区的和平与发展进程,给全世界带来重大的安全利益。
三、推动中国与东盟的能源合作,包括加强中国南方电网与缅甸、老挝、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国电力项目的互联互通,形成区域性电力网络,利用清洁的水电资源改善南方地区的能源结构;加强中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合作,加快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油气市场的进一步融合与东亚定价中心的形成。
相关阅读:“一带一路”战略下能源基建先行 中企探路土耳其

原标题:实施“一带一路”推动形成亚洲能源共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