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国网天津电力公司牵头的首个国家863课题“智能配用电园区技术集成研究”正式通过技术验收将满一月。作为中新天津生态城智能电网的首个国家级项目,该课题填补了国内电力行业的多项空白,相关成果投入应用后,电力客户能实时掌握园区用电全景信息,人与电网的互动更加友好便捷,电力故障定位抢修更加精准高效。
人网互动更便捷
参与课题研发的天津电科院技术人员张磐介绍说:“‘智能配用电园区技术集成研究’分为规划技术研究、集成技术研究、运行控制技术研究三个维度。我们在生态城居民和工业区建成投用了智能配电设备集成、智能用电设备与系统集成、园区综合能量管理系统等3项示范工程。”
为进一步了解课题成果在生态城的应用情况,笔者来到中新天津生态城智能营业厅、季景园小区2号配电站和红树湾小区智能家居样板间。
“这就是课题部署的国内首套配用电系统集成的园区级综合能量管理系统,对于中新生态城的智能电网来说意义非凡。”在中新生态城智能营业厅里一块 8平方米的超大屏幕前,工作人员介绍说,“通过该系统的全景信息可视化展示,园区电力客户可实时掌握供电可靠率等配用电信息,还可进行用电远程能效监测。”
原来这个系统有机融合了园区电源、电网、客户等三方面需求元素,有效集成生态城的配用电相关设备及系统,通过对配用电海量信息的“大数据”挖掘和整合应用,实现对园区客户数、可再生能源使用率、配电网供电可靠率等指标的自动统计分析,供客户实时查询。
这是一套为中新生态城智能电网“量身打造”的系统,它涵盖了“综合能量信息实时展示、能效分析与节能管理、电动汽车优化调度、电能质量监测分析、配用电故障快速处理、多级能量智能协调控制”等6个高级模块。生态城园区的居民和工业客户,可在家中或办公室进行用电远程能效监测和智能控制,建筑楼宇也可智能用能管理,达到智慧用电、高效节能目标。
“它就像润滑剂和加速器,不但可以大幅提升能量信息展示的便捷性,让智能电网管控变得更加顺畅,还可以通过各模块功能切实起到提高电能质量等作用,为生态城居民、企业等提供优质电力支撑。”张磐这样总结工程成果的意义。
园区供电更可靠
“中新天津生态城季景园小区2号配电站,是课题的智能配电设备集成示范工程。”张磐介绍说,“这里通过对现有配电一次设备与配电终端技术条件和应用需求的深入分析,综合运用信息一体化采集、设备状态监测领域的最新技术,实现了配电一次设备与智能配电终端的深度融合与集成,投入实践后电力故障定位更加精准高效。”
在季景园小区的2号配电站内,笔者看到了“智能配电终端”“配电自动化直流电源柜”“配电自动化通讯柜”等6组新设备。“我们传统的配电一次和二次设备是集中式集成,二次设备占据了自动化、电源、通信三面屏柜的大量空间;而现在采用的是配电一次和二次设备的深度集成方式,在配电站小室内实现了终端、电源、通信等智能组件的统一部署,解决了配电自动化建设改造的占地问题,进一步提升了供电可靠性。”张磐说。
笔者在身后的配电变压器上看到了一块“无源测温”设备。“这个无线测温传感器可以对变压器重要部位需要进行温度测量,一旦温度过热将自动报警,甚至能自动切改,确保设备安全。”一旁的工作人员介绍说,“通过监测设备各重点部位的温度,可以实时了解设备运行状态,及早发现问题、诊断检修、排除故障,提升供电可靠性。”
“遥测、遥信也是生态城智能电网的一大特点,该项技术可通过远程控制保障电力通信的及时和可靠”,张磐说。原来季景园小区的每幢楼均实现了遥测、遥信,一旦某幢楼发生故障,供电抢修人员可及时从中控室了解故障详情,精确定位故障点,进行远程控制,切改负荷,大大提高抢修复电速度,减少停电时间。
在红树湾小区智能家居样板间,笔者又亲身体验了“用电设备与系统示范工程”。该工程通过综合利用远程能效检测、能效诊断、信息交互等先进技术,实现了用电设备管理与控制、用能管理、信息查询、信息发布互动服务等功能,对于健全需求侧管理机制、激发居民节电意识、拓展居民用电营销模式、建立智能用电规范,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到2016年年底,天津将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城市供电网,天津城区约900平方千米的电网供电可靠率将和生态城一样达到99.999%,同时与电网互动的客户比例不低于70%,智能配用电园区863课题成果的出色应用使得这一道路更加通畅。
原标题:国网天津电力:国家863课题“智能配用电园区技术集成研究”成果体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