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企业的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是利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与电能计量技术的有机组合,将涵盖全网各级计量点及采集终端,集信息采集、监控和计量管理于一体。其主要功能是为供电企业有序用电、远程抄表、负荷制约、预购电、电费结算、市场管理等业务提供支撑,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线损四分统计、

首页 > 技术 > 正文

【热点关注】 电力计量是电力市场交易和营销的基础

2015-05-06 10:11 来源:北极星售电网 作者: 李兆清

供电企业的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是利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与电能计量技术的有机组合,将涵盖全网各级计量点及采集终端,集信息采集、监控和计量管理于一体。

其主要功能是为供电企业有序用电、远程抄表、负荷制约、预购电、电费结算、市场管理等业务提供支撑,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线损“四分”统计、供售电量统计、供电质量统计、客户节能评估等。电力计量工作涉及千家万户,直接关系到电力用户和供电企业的经济利益。

计量和测量不同,计量是把所用的电量(电能)记录下来,作为收费的依据,有高压计量和低压计量,有直接接表计量和经互感器接表计量,计量的核心装置就是电度表,它还分单相计量和三相计量。

一、电能计量对节能降耗的作用

电能计量不但是电力市场交易和营销的基本技术支撑和基础数据来源,同时也是生产技术单位对设备是否经济运行进行判别的基础数据来源,通过准确的计量核算,可以分析在用的电力变压器等电网设备的损耗是否超过允许值,对高损耗电网设备进行处理或更换,降低企业的单位能耗。

当前,在有限的资源下如何尽量满足社会的电力需求,节能降耗显得尤其重要。降低线损不仅可以提高运行设备的效能,而且可以减少供电企业的运营成本。

降低线损等于在同等的条件下,输送出更多的电能,在一定程度下缓解电能供应状况。从供电企业角度来说,节能降耗工作就是在电力输送环节有效地降低电能输送的损耗,从技术上、管理上入手降低线损,节约电能。而电能损耗的“节”和“降”,离不开电能计量这个基础和保证。

科学先进的电能计量工具为节能改造提供了准确的数据。电压、频率、有功、无功等主要数据的直接来源就是电能计量器具。计量器具的准确度、技术先进程度将直接影响数据的产生和分析应用。供电企业要加大投入,更新能源计量器具和进行技术创新,及时获得准确、系统的计量数据。

电能计量数据分析为节能改造提供了科学依据。要不断加强数据分析,向计量管理要效益。通过对运行中的电网设备实施节能监测,依据准确的计量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和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实现有的放矢地对电网设备进行节能技术改造、运行方式调整等,有效提高电能利用率,减少电能损耗,提高电网经济运行水平。

影响电力计量箱准确性的因素很多,根据电力用户的用电性质、计量方式、安装地点的不同而有差异,但大体可以分为技术方面、管理方面及其他方面的原因。

技术方面的原因

①电力计量箱装置配置不当;

②电力计量箱装置是指由电能表、与之配套的互感器和二次回路等组成。其配置的正确与否,对电力计量准确性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主要有:

1)电度表及互感器精度等级选择不当;

2)电度表接线方式选择不当,应该采取三相四线电度表的,采用三相三线电度表;

3)计量回路选择不当,回路负载过大等影响计量准确性;

4)互感器变比选择不当。如日常负荷在额定负荷的20%以下时,电度表及互感器的精度将降低;变比过小时,会烧坏电度表的电流线圈或者电流变换器,对于直接接表计量的低压电度表,烧坏电流线圈的现象更多且难以发现;

5)安装的电力计量装置不及时检定等;

6)对于负荷双向流动的,没有安装双向计量装置或者安装了带有止逆装置的电度表等;

7)电力计量装置安装地点不符合要求,比如高压专线用户,如果将计量装置安装在用户端,就会由供电企业承担线路损耗;

8)没有配置防治电力谐波影响的电力计量装置。由于大量的炼钢厂、轧钢厂等整流电力负荷的存在,在电力网上存在着大量丰富、动态的电力谐波,电力谐波可以最大产生-10%的电力计量误差;

9)在某些经济落后地区还存在无表估算、一表乘三计量方式等。

二、对电力计量准确性的分析

电力企业对电能计量水平进行提高,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能减少电能的损耗,对电力企业的发展影响巨大,在对电能计量准确性进行提高时,要对电能计量数据进行可靠的核算,同时,使用系统精确的电能计量方式。提高电能计量的准确性,对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的保障自身的利益,要对电能计量的准确性进行重视。

(一)、电力计量工作问题

到目前为止,智能化电表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而这些智能化电表大多是以微处理器为中心的,且具备多种功能的电子式电表智能网,使得智能电表在测量体系中能够实现数据收集、输送及储存等。在电力计量工作时常发生误差,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及产生。对电力计量产生的误差进行分析,可得到以下几方面原因:

1、负载量过大

负载量过大是电力计量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CT的变化较大,加上选择不合理,进而降低了负荷率,加大负载量。一般情况下,CT是根据配变额定的二次电流来选择的一次电流,具有较高的精度。然而,若长期在较低精度的设备下运行,相应的就会产生较大误差,也就无法达到精确度的相关要求。

2、互感误差

其误差主要来源于互感器的存在,电力计量受到互感器的压降影响较大,进而影响到电力计量的准确性。

3、无表估算

由于用户的用电具有无规律性,部分居民的用电负荷率较低,加上管理不严格,导致在电力计量上出现误差。尤其在我国偏远地区,用户使用电量的计算仍采用一表乘三的方法,该方法不仅难以平衡负荷量,而且还不能够解决存在的误差问题。

4、装置自身问题

当前由于受到条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导致并没有配备相应的计量电压及电流互感器,使得二次符合过大,无法保证电力计量工作的准确性。同时,电能表线路上的压降及相移均给电力互感器带来较大的附加误差,而这种误差是由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并不不能够对其进行提前预测。因此,只有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相当重要。

(二)、提高电力计量准确性的若干对策

1、完善供电管理体系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应合理规划电网。规范后的电网应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采取标准统一规划及分阶段实施,同时积极鼓励电网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应符合实际情况,防止由于形式化而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对电压监测点进行合理设置,科学及规范管理电压监测装置,提高电压监测效果,使电压监测更加准确。在供电质量的管理上,应完善相关的指标统计,使停限的时间能够得到有效开展,客观及真实的反应供电可靠率及电压合格率。

2、采用正确的计量方式

(1)线路两侧表法

该方式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在关口线路两侧分别安装一套电能计量装置,一套作为电量结算使用,另外一套则用于备用。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检测其工作情况,防止在计量过程中出现较大的误差。若在检测过程中发现问题,则应及时采取方案给予补救,避免造成更大的问题。在检测过程中,以正常的电力计量装置所提供的电量为标准,同时根据线路损坏的计算方法,进行电量追补,从而提高电力计量的准确度。

(2)主副表法

该方法是指在同一个关口计量点装设同等级的2块关口表,并共用同一套电流互感器及电压互感器。设定其中1块表作为主表,另一块表为副表,分别供电量结算使用及电量参考使用。一旦确定哪一块表为主表或副表,就不能够随意对其进行更换。在确定主表或副表后,应定期进行校核,在校核过程中,若发现误差超过允许误差应给予报警,并到现场查找原因。若其中一块表出现超过误差的现象,可以另一块表供结算使用,不影响电力计量的正确计算。如果2块表都出现超差现象或其他故障,都不能够正常工作,应寻找其他方法进行电量追补。

(3)值班运行记录法

所谓值班运行记录法是指在确定超差或故障发生后某一具体时间上,以值班记录资料并显示关口线路负荷,在此基础之上得出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负荷,乘以所超差或者故障所持续的时间,最终得出追补电量。当然,若不能够确定超差或故障所发生的起止时间,则可选用与超差或故障相接近的关口电能计量,前后的2个秒表时间,将此作为追补电量的计算时间。采用该记录方法时不用考虑线损电量,相对以上两种方法操作较简单且实用。

3、加强电力计量的管理

首先,加强电能表设备的管理。定时更换及检查设备,并将电压及电流误差控制在二次负荷的范围内。对于电压互感器所造成的误差,应对其进行及时调整,有效减少误差。还应加强设备的现场管理。

其次,应做好电表的安装准备工作,合理规划,避免由于操作不当而引起的抄表错误现象,并在安装电表前应对电表数据进行记录,也可采取图片记录的方式。

最后,建立各项管理制度。

建立故障处理制度:电力计量装置一旦发生故障时,对其进行更换时需要专业的测试员,给予鉴定,并作出科学的检测报告,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更换,记录所发生的故障,为以后的故障诊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建立电能计量装置的保管及运输制度:在电能计量装置的运输中应保护电能计量装置及互感器,以防对其造成损坏。

建立计量装置建档制度:电能表及互感器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更换装置,应标明地址、原电量计数、互感器变比等。采取这样的方式有利于管理电能计量装置,提高电能计量管理效率。

建立抄表记录制度:作为电能计量的负责人应定期检查相关装置的使用情况,并检测电费及电量是否正确。对所有不合格的产品禁止购买。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计量是供电企业中很重要的内容,电力计量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及用户的切实利益。所以,提高电力计量的准确性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优质服务与企业发展的有机整合,最终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 来源: 北极星售电网 作者: 李兆清 )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