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电网,像人类的毛细血管,把电力输送到千家万户、商厦工厂。上面串联着大量的电力设备(如智能电表),不仅能实现计量计费,还实时传递着电网用电数据与运行状态。如何确保海量设备的稳定运行,实时感知电网运行状态,是摆在眼前的难题。
计量设备AI指挥官的诞生,改变了这一困局。
计量设备AI指挥官,五千万设备的实时巡视员
广东电网目前在网的智能电表等计量设备已超过5000万,待“守护”和“关注”的设备点多面广。每天都有大量设备运行到期、待周期检验,还有大量无故掉线、缺抄电量、电压异常的设备故障待处理。
传统模式下,零散派单的处置时效性和准确性都有待提升,计量设备点多面广,仅仅依靠人力很难实现“智能决策”,容易出现救火式运维的困境。
计量设备AI指挥官,结合了大瓦特与通义大模型,学习了大量电网计量、设备运维知识,并从各个系统中获取故障数据进行训练和验证,真正成为“懂行”的电力计量专家。
正如广东电网市场部计量科经理孙颖所说:“这相当于有了一个AI指挥官,24小时不间断地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控,自动筛查出需要重点关注的设备,业务人员只需要关注过滤后的设备清单,即可掌握5000万+设备的运行状态”。
计量设备AI指挥官,四大模型智能体协同的指挥中枢
计量设备AI指挥官,由四大智能体协同构成,覆盖AI巡视、AI检验、AI运维、AI日报核心场景,让大语言模型、多模态模型、时序大模型各展所长,形成“全天守护”的最强大脑。
1、AI巡视,自主“生成”设备健康报告
每天时序大模型定时运行,在5000万计量设备中标注出需重点关注的待周期检验设备,筛选出异常设备;并识别出优先处理事件,结合完成时限要求,对设备状态进行全量感知和精准筛查,自主“生成”设备健康报告。把一天的设备巡视安排得妥妥当当,计划有效性提升30%。
4月17日,广东电网计量系统3.0照常生成AI巡视计划:“当前有**3单异常工单,今日新增**5单,AI已经完成修复**9单,其中通过系统已经派发**5单。本月计划周检设备**6台,已经完成周检设备**2台,剩余待周检设备**3台,AI线上已周检设备**2台,*2台周检正常,*8台周检异常请注意。建议紧急处理**3单即将超时工单与**6单现货交易关联工单;重点关注**1单用户用电影响工单与**8单抄表结算影响工单。“
2、AI检验,让设备 “体检” 更贴心
电表就像“电量小管家“,精准记录每一度电能消耗,在并网时会有次现场首检,但运行时间久了,也可能会 “闹脾气”,所以定期体检很有必要;而在网运行的过程中,也要求远程或现场周期检验。
现场检验,通常采用拍照、记录的方式进行记录,但仍然需要依赖人来进行运行状况判断。在多模态大模型的助力下,实时完成检验仪和设备照片的AI识别,数字记录更加快捷准确,时间缩短50%。

而远程检验,则通过大模型定期安排召测计划,检验的准确率和覆盖率大大提高,表码误差推理和计算的命中率提升30%。让电表更好地服务用户,守护每一度电的准确与安全。

东莞供电局的黄远胜,在对比AI辅助下的检验工作效率变化时表示:“以前,计量运维人员需跋山涉水前往现场逐一对电能表进行人工检验,耗时费力且手工记录易产生偏差;现在,依托AI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可远程获取设备数据,自动完成误差分析,并通过AI算法实现异常状态告警提醒,检验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80%以上。未来,还会结合气象数据,并根据设备的GIS ID自动匹配所在区域的温湿度参数,直接同步检验报告对应字段,与现场填写的效果将分毫不差。”
3、AI运维, 让设备“悬丝诊脉”更智能
设备运维是对故障进行“对症下药”的过程。不影响抄表结算的隐性故障,“有序挂号听诊”;影响用电和现场交易的显性故障,立即问诊。在AI的帮助下,设备运维“望闻问切”更加智能和准确到位。

以前有异常需要全量派单,消耗大量人力而且时间周期长。AI根据自动研判故障类型,为设备开出检查单,自动完成设备远程对时、系统升级等自愈操作,100%免人工干预完成在线修复。工单分派范围缩小,仅“修复失败的设备“派单,从而优化工单分派与资源调配。

AI还可以实时分析现场运维工单的故障成因,给出“诊疗”、“用药”建议,如生成“通信丢包调整组网功率”、“接线错误修改AC相序”、“硬件故障携带某厂家配件”等处理建议,现场人员处置效率提升80%。诊断过程中还持续收集和沉淀设备故障模式数据,不断提升大模型训练效果,实现AI诊断自主优化。
孙颖提到:“韶关供电局的老师傅们,把多年压箱底的现场运维经验拿了出来,将设备运维的每个环节穿针引线变成一张大图。然后喂给AI,看着它像一个小孩子一样蹒跚起步,逐渐成为‘懂行’的专家,学会了判断接线错误、学会了处理设备失压。期待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能在计量设备运维领域发挥更多作用。”
韶关供电局市场部副总经理刘洪政谈到应用成效时,如数家珍:“我们实时召测监控到某块表的一相电压仅有195伏,系统工单诊断为‘核实低压线路是否有接触不良等缺陷和故障、表计接线是否良好;电能表内部故障’,急修人员现场发现表计接线端松动,急修后电压恢复正常。以前没有AI诊断,客户有反馈我们才知道设备异常,现在做到了从被动运维向主动服务的跨越,问题解决效率显著提高”。
根据韶关供电局统计,2025年计量设备运维工单处置时间由上线前的平均2.51天大幅降至上线后的0.25天,大大节省了运维人员在处理营销系统工单的时间。

4、AI日报,自动复盘一目了然
设备运维工单日报,是回顾和复盘每日运维工作结果的重要方式,直观反映了工单的完结效率和待跟进情况,方便更好地决策和调配资源。
传统日报统计,不仅仅数据有时延,还需要消耗大量人力。而基于计量系统3.0提供的高质量数据,AI日报已实现自动统计分析,可提供包括“当日办结率是多少?快超时的工单多少?已超时的工单多少?未关联工作计划的工单有多少?单位和人员表现异常的有哪些?”等多维度关键信息。让日报的实时性大大提升,也节省了人员精力。通过AI飞轮持续训练提升效果,实现对AI巡视的反馈和更新,还将每日复盘效率提升90%。

计量AI应用创新,实现全域进化下的持续升级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广东电网计量专业在智能化转型之路上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对未来电力系统智慧化蓝图的坚实探索。
计量设备AI指挥官,将广东电网计量专业2024年已经落地的“AI智能问数”、“AI智能运维”等实践成果,由分散的智能工具,聚合升级为具备系统能力的高级智能体,实现了计量AI应用从点状创新到系统性突破的重要跨越。
这背后的价值远不止于技术层面的提升,而是实现了营销计量从数据驱动向智能决策的跃迁。在大模型的助力下,以更高效的方式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维成本,并显著提高供电可靠性。
不仅让全网计量设备的“健康状态”尽在掌握,更为电网运行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智能防线。
这也正是广东电网计量专业用实际行动诠释科技创新担当的最佳写照——以科技赋能未来,用智慧点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