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座500千伏变电站全部实现无人值守集中监控;电网在线安全分析完成率99.99%,状态遥测合格率99.97%,配抢指挥业务合格率99.97%;有14位员工成为国家电网公司专家,15位名列公司领军人才培养对象……这是江苏电力全面建设“大运行”体系以来交出的一份出色的成绩单。
自2010 年初国网公司推行“大运行”体系建设以来,江苏电力作为试点单位率先实践,经过不断的完善提升,使运行体系达到了更集约、更扁平、更专业的既定目标,大电网的调控能力和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有了显著增强。
积极转型,优化业务管理模式
早在2010年年初,江苏电力就先行先试,开始探索“调度一体化”的实施路径,并通过电网调度运行“一体化运作”、电网调度计划“一体化编制”、电网运行方式“一体化决策”、各级调度内控机制“一体化建设”,重点推进电网在线安全分析、电网综合智能告警应用、日前计划量化安全校核等工作,不断推进调度业务模式转型,最终全面实现了调度业务智能化、在线化、精益化。
建设“继电保护定值在线校核及预警系统”是该公司“调度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该系统从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获取相关信息,实行在线校核,并提供预警信息。调度人员据此可及时发现和消除电网安全隐患。2013年3月,江苏电力在国网系统内率先展开该项试点建设。自该系统投用以来,已累计校核保护装置10622套、保护定值102178项。
针对县级调度工作中存在的专业人员缺乏、专业管理薄弱的问题,2013年11月江苏电力选取南京、扬州和连云港三个供电公司推进“地县调业务一体化”试点建设,由地调统一执行停电计划、保护定值审批等业务。2014年1月,三个试点单位的试点工作都通过了江苏电力的专题验收和国调的检查评价。随即,江苏电力在全系统展开“地县一体化”建设并于当年4月建成。自此,县级电网运方、保护、自动化等方面的管理都由地调实施,从而实现了调度专业管理的集约高效,有效提升了专业管理的规范性和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提质增效,实现业务集约融合
2010年,江苏电力率先开展“调控一体化”建设,实现了省地县三级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业务与电网调度业务的高度融合,同时通过推广应用“配电网调控对象一致性运行模式”推广远程监控,进而建成设备监控管理标准体系,电网调控运行效率自此大幅提升。
到2013年12月31日,江苏电力所有地县供电公司配网抢修指挥业务已全部纳入了大运行体系。
2014年年初,江苏电力在国网公司系统内率先提出并建立了大运行“一二三四五”遥控操作防误体系。即,构建“一套体系”、强化“二个抓手”、编制“三项规定”、实施“四点要求”、开发“五条措施”,通过配置个人安全认证证书、开发手动遥控关联闭锁功能及遥控指令双重校验技术等手段实现了远方操作的有效防误。该防误体系自去年5月投运以来,半年内就使操作成功率达到99.81%,期间未发生一起遥控误操作事件。
精益智能,强化技术平台支撑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是支撑“大运行”体系的技术支持系统。2014年,江苏电力开始建设全新的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并通过科技创新,建成了具有江苏特色的一体化智能电网调控系统。
2014年4月,江苏省调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顺利通过国网公司组织的首批实用化互查。在该系统的建设过程中,江苏还完成了不少创新性工作,比如利用云技术统一全省的系统模型。在系统建设初期,江苏省调就组织编制了江苏省系统图元规范,同时建设了省级及地区云平台。
此外,由于江苏智能电网调控系统中的一套地级调控系统可支持原来两个地调范围内的电网调控,由此节约了相应备调建设投资约7200万元,同时还节约了大量人力,区域电网的运行经济性与集约化水平也因此得到提高。
今年,江苏电力将继续推进该系统建设工作,确保系统于年内上线运行。
原标题:“大运行”体系建设带来大变化——江苏电力率先跨入智能调度新时代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