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们的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到了啃硬骨头的时候,社会认识还有不一致,并逐步涉及深层次的问题。”3月10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国资委原副主任黄淑和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小组会议上表示。
当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这块硬骨头怎么啃,关系重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此方面有明确论述——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有序实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而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混改的表述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从“积极发展”到“有序实施”,释放出了一些信号。
国企改革,准确界定不同国企的功能十分重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说,国企改革和探索要有整体的判断,哪些企业需要绝对掌控,甚至还要增资,哪些可以转让一部分股权,哪些可以完全退出,应该根据不同的功能定位分类操作。全国人大代表、华北油田总经理黄刚谈得更加具体,他认为当下想要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首先明确区分国企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和提供公共服务两种不同的职能。全国人大代表、五粮液集团公司董事长唐桥明确表示:“国企改革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搞齐步走。”
国企改革,还需要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国企是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肩负重大责任。改革必须明确目标,不能偏离航向。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国资委主任王昌说:“国有企业推进包括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在内的一系列改革,其核心是增强企业活力、创造力、竞争力和效率。不能离开这个目标,为改革而改革。”
很多代表委员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能偏废其一,国企、民企各有优势,应该协同发展,都给予两者支持。全国政协委员、中电投集团总经理陆启洲的建议是,国家层面继续完善有关法律和政策,鼓励企业转型,同时国企提高公司治理能力,通过优化配置国有资本提高资本利用效率。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王永庆提出,将国企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落到实处,修订有关法规,落实问责制,筑就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防火墙。
综合来看,国有企业改革牵一发动全身,既要大胆深入推进,也要有序稳步实施,防止“急躁症”。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助力国民经济发展。
阅读延伸:
叶檀:国企改革落子淡马锡模式?
原标题:国企改革要有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