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锡盟-山东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工。这项工程也被称为“特高压入鲁第一工程”,是国家能源局批复的12条特高压项目之一。据业内人士分析,这项工程运行背后,是山东对亟须弥补用电缺口和治理大气污染两项任务的考量。能源增长需求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很多时候是一对无解的矛盾结合体,而特高压交流工程的出现,却有望击破这个矛盾,取得“一石二鸟”的奇效。那么什么是“特高压”,这种新型输变电方式能够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哪些“正效应”,又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更为直接的改变?

首页 > 输配电 > 输变电工程 > 报道 > 正文

特高压入鲁 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改变?

2014-11-07 13:58 来源:济南日报 

11月4日,锡盟-山东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工。这项工程也被称为“特高压入鲁第一工程”,是国家能源局批复的12条特高压项目之一。据业内人士分析,这项工程运行背后,是山东对亟须弥补用电缺口和治理大气污染两项任务的考量。能源增长需求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很多时候是一对无解的矛盾结合体,而特高压交流工程的出现,却有望击破这个矛盾,取得“一石二鸟”的奇效。那么什么是“特高压”,这种新型输变电方式能够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哪些“正效应”,又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更为直接的改变?

摆脱煤炭消费“依赖症”

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当前电力缺口增大。与此同时,环境污染加剧。如何平衡环境治理环境与发展经济成为当前社会面临的难题。

面对日益紧张的用电需求,我省自2008年以来,已在尝试“外电入鲁”,500千伏辛聊双线、黄骅~滨州500千伏联网工程、宁东直流双极工程先后建成。然而这并不能弥补我省急剧增长的用电需求。来自我省电力部门一组数据显示,预测到2015年全省最大电力供应缺口将达到1000万千瓦左右,2020年将达到3700万千瓦左右。

与此同时,环保与经济发展矛盾日益突出,我省煤炭消耗量面临减产局面,摆脱煤炭消费“依赖症”成为硬性要求。按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到2015年山东省环境空气质量要较2010年改善20%;万元GDP能耗降低17%;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减少14.9%和16.1%。到2017年,全省煤炭消耗需较2012年减少2000万吨。到2020年,煤炭消费总量继续下降,煤炭在一次能源中所占比重力争降到60%左右。

在能源紧张和环保因素的双重压力下,”特高压“的到来就像天降甘露一般及时。专业人士介绍,“特高压”是指电压等级为交流1000千伏及以上和直流±800千伏及以上的输电技术。特高压交流输电用于电网主网架构建和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类似于输电线路中的“高速公路”;交流电可以使用变压器直接升压或降压,线路中间可以随地落点,电力的接入、传输和消纳十分灵活。为了满足更大容量、更远距离的电力传输,发展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成为我国电网发展的战略方向。

用电紧张局面将大为缓解

每年夏季用电高峰时,城市电力主管部门和供电公司总是会发布当年夏季保电计划,确保稳定度过用电高峰。而“特高压”的建成,将有效缓解这种紧张局面。省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特高压入鲁后,百姓用电紧张局面将大为缓解,蓝天白云出现的几率也更大。

我国能源资源与生产力逆向分布,80%以上的煤炭、水能、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70%以上的电力消费集中在东中部地区。源头建在西部,能量输出在东部的格局这恰好满足中东的用电需求与环保治理的双重需求。

我省电力部分相关负责人介绍,锡盟-山东特高压交流工程计划2016年7月份建成投运。工程投运后,年输送电量220亿千瓦时,每年减少省内标煤消耗75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100万吨、二氧化硫2万吨。

拉动沿线投资带动就业发展

到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输电通道全部建成投运后,华北电网将初步形成特高压交流网架,京津冀鲁新增受电能力3200万千瓦,华东电网将形成特高压交流环网,长三角地区新增受电能力3500万千瓦,每年可以减少发电用煤1.5亿吨,减排二氧化硫52万吨、氮氧化物60万吨、烟尘10万吨。

此外,这条南北贯穿多个省份的特高压工程也将拉动沿线的投资,带动就业发展。资料显示,锡盟-山东特高压交流工程途经内蒙古、河北、天津与山东4省(区、市),新建锡盟、北京东、济南3座变电站和承德串补站,工程投资178亿元。山东段线路全长78.467公里,途经德州市庆云县、乐陵市,滨州市阳信县、惠民县,济南市商河县、济阳县。

2014年6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加快建设12条输电通道。根据投资估算,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输电通道总投资将达到约2000亿元,增加输变电装备制造业产值900亿元,直接带动电源投资约5000亿元,每年拉动GDP增长640亿元,增加税收120亿元,增加就业岗位14万个。特高压入鲁历程

2006年3月1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就山东电网“十一五”建设发展问题进行会谈,共同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山东电网建设发展会谈纪要》,由此开启了山东省历史上政企协作、共同推进电网建设的新模式。

2008年6月17日,华北电网通过500千伏辛聊双线向山东送电75万千瓦,有力支撑了山东奥运保电工作。

2008年11月8日,山东省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签订了对山东省电力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于推进山东电网建设、实施“外电入鲁”战略会谈纪要》。2009年6月19日,黄骅-滨州500千伏联网工程建成投运。迎峰度夏期间,及时从华北来电200万千瓦,解决了山东缺电的燃眉之急。全年省外购电71.36亿度,其中四川清洁水电0.62亿度,实现了山东省跨区购电“零的突破”。

2011年,宁东直流双极投运。山东电网接受华北、西北来电达到750万千瓦。到2013年,我省接受省外来电从2008年30亿千瓦时提高到486亿千瓦时,有力保障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

2014年5月16日,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条重点输电通道建设的通知,共包含国家电网公司“四交四直”8项特高压工程,其中,“两交一直”落点山东(内蒙古锡盟-山东交流、陕北榆横-山东交流、内蒙古上海庙-山东直流),2条直流过境山东(内蒙古锡盟-江苏泰州,山西-江苏)。特高压电网发展迎来重大机遇,我省特高压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我省规划建设4个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锡盟-济南、榆横-潍坊、潍坊-临沂、济南-枣庄-临沂)和2个±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上海庙-临沂、呼盟-青州),投运4座特高压交流变电站(济南、潍坊、临沂、枣庄),新增变电容量3000万千伏安。投运两座直流换流站,新增容量预计1800万千伏安。

原标题:特高压入鲁,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改变?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