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电工装备创新与发展论坛上,北京北变微电网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宏介绍了微电网的定位、边界、容量及典型模型造价分析。北极星电力网整理内容如下:
微电网的定位:微电网是接入分布式发电的配电子系统:它的本质是一个智能配电网;微电网应该是分布式发电与大电网之间的桥梁;微电网能够促进分布式发电高比例的接入上级电网,减少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对于电网的冲击,从而促进分布式发电,尤其是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快速发展。
总之,大电网的归大电网,电源的归电源,微电网是桥梁。让接不了的分布式发电能高比例接入,让不好用的垃圾电变得优质好用。让电力用户得实惠。
综合各方情况,现在国内微电网的边界拟定如下:电压等级在35kV及以下,含35kV、 10kV、400V:与大电网的分界在微电网变电站或开闭所出口;含内部变配电系统;含微电网监控、保护、计量、通信、能量管理系统;含调节用储能系统;可高比例接入(但不含)各种分布式发电系统可接入(但不含)储能电站;可保证微电网中负荷的安全稳定可靠供电,孤网时可保证重要负荷供电;可接入并管理可调节负荷。
微电网的容量:微电网的容量是指微电网中能够保证稳定供电的负荷的额定容量;容量范围从30kW到50MW;容量范围涵盖大部分的分布式发电;微电网内部配置的调节用储能系统,与其容量相匹配;微电网所能够接入的分布式发电的能力,与其容量、储能配置相关,目标是高比例接入分布式光伏发电,应>25%.比如30%、 50%、 80%、 100%;微电网通过能量管理系统,综合调控储能、分布式发电、可调节负载,实现微电网的安全、稳定、可靠,高效的运行。
由于微电网的多样性、不确定性,对于微电网的经济分析目前还是个难题。之前,有分析常把微电网和分布式发电放在一起,感觉微电网是在常规分布式发电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块造价,这就造成了人们对于微电网投资成本高的一个误解。
微电网造价的比较参照物应该是大电网,尤其是大电网中的配电网,而不是分布式发电的电源本身。电源的还是电源.电网的要归电网。由于我国的电力市场不发达,电网的成本造价也不是很清晰。有资料表明,电网造价约为电源造价的1 - 1.5倍,此处的电网指包含输、变、配的完整的大电网,电源指传统的火电、水电等。
因此,作为主要是配合分布式新能源接入而建设的微电网,其成本造价与新能源电源造价相比较来分析,确定一个适当的比例,应是一个有意义的思路。
有必要确定一个微电网的典型模型,包括微电网内部的变配电、配套储能、控制系统、各项安装施工服务等,其衡量的主要指标是微电网的供电容量、成比例的新能源接入容量及储能配套容量。
由于微电网的复杂与多样性,必须提炼出一个典型的模型。下面就一个典型微电网模型进行详细分析。
模型的三个关键指标为:微电网供电容量250kW;分布式光伏接入容量为80%(光伏装机容量为200kW):储能系统为供电容量的20%(储能系统装机容量为50kW),储能元件为50kW*2H(铅酸电池)、或者*1H(锂电池、液流电池)。
其他类似容量的微电网,可类推分析。不同的光伏接入比例、储能配置比例可继续研究分析。大型微电网可以此作为参照。根据模型分析结果,小型微电网(容量为250kW左右)的综合造价为5000元/kW,即5元/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