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条国际及地区航线,253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国最快到达欧洲的铁路货运班列——蓉欧快铁,10家外国领事机构,以及“2013财富全球论坛”、“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这些全球财经盛会相继召开……作为中国中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成都对外开放的答卷已然出色,成都国际化之门全面打开。当前,成都市积极落实“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朝着“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

首页 > 市场 > 正文

成都智能配电网——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助推器

2014-05-28 09:07 来源:新华网四川 作者: 邓超

71条国际及地区航线,253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国最快到达欧洲的铁路货运班列——蓉欧快铁,10家外国领事机构,以及“2013财富全球论坛”、“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这些全球财经盛会相继召开……作为中国中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成都对外开放的答卷已然出色,成都国际化之门全面打开。

当前,成都市积极落实“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朝着“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奋力前进。

国网成都供电公司直面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建设对配电网提出的新要求,不断开展一流配电网建设和改造,构建智能电网体系,加强规划和管理提升,发挥试点带动作用,当好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动机”和“助推器”,为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再立新功。

成都夜景

智能配电网——成都的“新名片”

早在2007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成都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从那开始,破解涉及“三农”的供电问题,锻造与试验区相匹配的电网,彻底消除电力服务的城乡差别,让集中居住在现代农村新型社区的广大农民,享受延伸到农村的现代电力文明,成为成都电网肩负的国家使命。

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给成都供电网特别是成都配电网带来了巨大机遇和挑战。成都供电公司直面挑战,把握机遇,按照国网公司的统一部署,紧紧依靠当地各级政府,从配电网规划、建设、运维等方面,大力推动了现代配电网的发展,打造成都电力“名片”。

2014年5月17日,国网公司召开全国配电自动化工作会,成都公司作为国网公司配电自动化建设和运维的标杆单位,应邀参加此次会议,并交流成都配电自动化建设应用提升典型经验。

国网公司副总工程师单业才对成都配电自动化的建设和应用作出高度评价:“成都公司为国网公司配电自动化战略部署树立了信心和榜样,是配电自动化‘敢用、真用、管用’的典范。”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团队则认为:成都配电自动化工程全面实现了配电网运行监控、馈线自动化、配电网模型管理和配网应用分析等功能,建立了配网调控一体化和城区电网运维管理机制,建设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配用通信系统,是国网公司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中规模最大、终端数量最多、功能最全的实施项目。

目前,该系统运行良好,各项指标优异。今年4月指标:遥控使用率100%,遥控成功率98.16%,终端在线率95.31%,遥信正确率93.9%。

通过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成都完成了国内一流高可靠性配电网建设模式的探索,三环以内主城区供电可靠性达到99.98%,各项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得到了充分应用,得到全国各专家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成都公司迎接了来自国网公司、南网公司等全国多个省市兄弟单位的参观交流,接待各类工程技术专家和业内同行共计20余批、300多人次。配电自动化系统已经成为了一张闪耀的“成都名片”。

“超常规”推进——构建一流配网雏形

2010年-2011年,成都作为国网公司第二批配电自动化建设试点城市,项目一次性投资1.667亿元,从自动化、信息化、互动化三个方面,完成了网架设备、自动化主站整合、终端布设、通信网络、信息交互、调控一体化及其技术支撑等内容建设,建成国内实用化规模最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构建了一流配电网雏形。

系统覆盖了成都市主城区193平方千米的404条公用配电线路,51座10千伏开关站、512座环网柜、377台柱上开关和214台分支箱,共接入1504个配电自动化站点信息,开关站、环网柜、柱上开关三遥(遥信、遥测、遥控)比例达到100%。

工程建设之初,配电自动化系统对于成都公司而言,是一项新生事物。无论是在安装、调试还是在运行等方面,都从未接触过。其中涉及设备种类繁多、功能复杂、互联接口多,并且建设工期要求很短。为此,成都公司推出超常规工作法,一改过去坐等设备安装结束后再进行调试的常规做法,严格执行“施工与上线运行同步”的要求,提前介入、全过程参与、边施工边安装边调试。

这样在开关安装就位前,就已完成了70%的试验调试项目,开关安装就位后只需再进行一次联调即可。既避免了不合格设备的安装、拆卸的再次调整,又大幅减少了停电的时间,还保证了施工的安全。这项创新做法相比常规做法,至少可减少30%以上的停电时间,同时可缩短工期20%以上。

2011年11月1日,成都公司仅用短短的18个月时间,就实现了成都市三环路以内193平方公里373条公用配电线路具备了馈线自动化功能,配电自动化系统也于2012年1月11日,顺利通过中国电科院工程验收。

“352条线路全部投运FA(馈线自动化)功能并按交互式模式运行。其中核心区13平方公里所有73条线路全部实现FA全闭环控制运行模式,全国领先。”2014年,成都公司将建成2400个配电自动化终端,433条线路实现馈线自动化应用功能,实现城区配电自动化全覆盖,保持成都配电自动化实用化水平国网系统领先。

为满足智能配网运行管理需求,与智能配电网建设同步,成都公司还同步建设了集调控与生产指挥于一体的配网生产抢修指挥中心。目前,该中心为成都市城区570多平方公里的客户提供高效、快速、优质的抢修服务,开启了成都公司配网故障抢修的新模式。

抢修配电线路

安装配电网环网柜

实现“主动抢修”——配网变得“更聪明”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实际应用彻底转变了传统的配网图纸管理模式,整合了单线图、电缆网图,涵盖线路供电范围、维护单位、重要用户及双电源用户等信息。这一平台的搭建,为整合配网资源奠定了物质基础,为成都公司“大检修”的集约化进程扫除了技术难题。

“事实也正是如此,系统让配电网变得‘更聪明’。”据成都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郑毅介绍,配电自动化系统建成至今,馈线自动化功能成功启动431次,它的实用化使得成都城区配网初步具备了“自愈”能力,为抢修服务提供了准确故障信息,减少了停电事件,将供电可靠率提高到99.965%。

在配网生产抢修指挥中心,抢修值班人员用一个实例向记者证实了该系统的优越性:“2013年8月18日18点01分30秒,10千伏槐东路故障跳闸,配电自动化系统收到告警报文后,馈线自动化功能自动启动。01分40秒,系统判定10千伏槐东路建材路开关下游区域发生故障,并自动隔离建材路开关。01分58秒,上游区域恢复供电,故障自动处理结束。全过程仅仅用时28秒,就实现了槐东路非故障区域送电。”

伴随着配电自动化工程的实施和系统的投运,配电网传统运行管理模式彻底得到改变。在配电自动化改造之前,一旦发生故障线路跳闸,故障点的查找、隔离全过程只能靠人工,平均耗时3小时。系统投运后,一旦线路发生故障,馈线自动化功能自动启动,判定故障区域、隔离故障点、恢复非故障区段供电,平均耗时只需2分钟。

“系统的稳定运行为成都配网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供电可靠性得以明显提高;同时也减小了调控人员的操作量,并减轻了配网运维人员巡检压力。”郑毅说道。成都供电公司结合配电网建设改造与管理提升,深化构建响应迅速、运转流畅、服务优质的城市配网抢修,逐步由“被动式”向“主动式”抢修转变。

由于实现“抢修服务协调指挥、运营监控、配网调度”一体化运作,缩短了抢修管理的链条,达到人员配置减少和抢修效率提高的目的。由于实现配网故障信息的全监视和抢修过程的全展现,并通过故障智能研判和可视化展现、抢修联合调度、低压追溯功能为“主动式”抢修提供技术支撑。

“2013年7至8月,成都市三环以内的主城区共接收处理各类抢修工单2.4万起,日均处理故障400余起。”配网生产抢修指挥中心一名值班员向记者感慨道,“如果没有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强力支撑,局面简直不敢想象”。

“配电自动化系统也是调度人员的工作好帮手。”调控中心金勇说,现在,通过对配电线路电流、电压、开关位置、设备运行环境等信息的实时监测,调度值班员坐在调控室内,只要轻点鼠标,实行遥控操作,就能全面掌握配电网的运行工况,能及时发现故障,第一时间判断故障原因,并制定最优的故障隔离和负荷转移方案,彻底告别了以往配网“盲调”的历史,从而实现“实时性高、操作效率高、控制精度高”的“三高”调控。

可靠智能低碳——社会经济成效多

配电自动化的建设也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都主城区的供电可靠率从配电自动化建设前的99.915%提高到运行后的99.98%,进一步提高了客户满意度,营造了更加和谐稳定的供用电关系和社会氛围。

成都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工区主任徐忠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通过配电自动化系统投运,2013年成都主城区减少停电时户数10969(时.户),多供电326.9万千瓦时,避免了上百万元的电费损失。同时由于故障排除更加智能和快速,全年可减少故障巡视行车距离4800千米,减少车辆和人力成本至少20万元。

“现在,成都市三环区域内一但发生配电故障,客户几乎感觉不到停电的发生。”徐忠林说,配电自动化提高了供电可靠改性、改善了电能质量,客户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自动化、互动化、智能化因素的大幅度增加,无论对配电网技术还是管理都带来了“进化”式的发展。

通过以配电自动化为基础建立的协同抢修服务机制,故障抢修到位快、协调快、复电快,全年实现到达现场的时限达标率99.92%,平均故障抢修时间较去年缩短15%;通过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强大功能,2013年,公司圆满完成“财富全球论坛”、全国“两会”、世界华商大会、中国西部博览会等177项保电任务。

2010年4月26日,成都市人民政府与四川省电力公司签署了《2010-2012年加快推进成都坚强智能电网工程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协议,总投资166亿元实施成都“坚强智能电网工程”开建,为成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智能电网开建后,成都大力推进居民“一户一表”改造及智能电表安装工作,成都为全国首批启用智能电表的城市。为创造低碳生活,构建节能性社会,为成都建设“现代国际大都市”注入新的活力。

为了让客户早日感受到智能电表开启的划时代意义,在克服重重困难的情况下,成都供电公司把整个智能电表改造工作按照“成幢成片,整体改造”的原则分步实施。截至2014年4月底,成都换装智能电表约390万只,拥有缴费渠道13种,缴费网点4045个。

今后,成都智能配电网建设将进一步扩大,对于企业和市民而言,用电客户可享受到更安全可靠、更省心、更低碳的供电服务。

原标题:成都智能配电网——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助推器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