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燕衔泥筑新梦,鲲鹏展翅九万里。吉林松花江热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松花江热电)坐落在“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的吉林市西北,毗邻高新技术开发区、秀水工业园区、哈达湾工业园区、江北化学工业园区。2003年,一期2台125MW供热机组上马;2012年二期1台350MW供热机组上马;2013年三期2台40MW上马、1台50MW背压式供热机组上马。
短短十年里,松花江热电从鲜为人知的125MW小机组一跃成为国家节能改造重点项目、吉林省供热能力最大、吉林市的热源保障基地,总装机容量实现730MW的热电联产机组,可承担城市居民集中供热1800万平方米,工业蒸汽1080吨/小时的产热能力。随着吉林市城区续建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松花江热电将逐步释放全部产能,倾力打造吉林市一流热源企业和吉林省内最大的热源基地。
中电收购 迎来柳暗花明
1993年,吉林哈达湾热电股份有限公司(松花江热电前身)获得批复立项,该项目曾经是地方政府引进外资的最大建设项目,属于国家“九五”基本建设和利用外资计划的热电联产工程。
此后,松花江热电经历了股份制、吉港合资到国家央企的质变,经历了电煤市场逆袭、火电建设紧缩、电网需求萎靡的阵痛。2006年10月,归属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自此,秉承着集团公司“奉献绿色能源,服务社会公众”企业精神,松花江热电坚持科学发展为主题,坚持集团公司“三步走”战略为指导,在促进吉林经济发展、造福吉林人民生活的同时,与时俱进,励精图治,以机组安全稳定运行为前提,以员工队伍稳定为保障,在煤炭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省内机组利用小时大幅下降的严峻形势下,全体干部员工精细管理、协同奋战、务实创新,企业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走出了自己的发展之路,逐渐成长为吉林地区电、热市场的中坚力量。自2006年7月以来,该公司累计完成发电量176亿千瓦时,完成供热量4800万吉焦,实现利税总额9.8亿元,为吉林市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先后获得“中电投集团公司先进集体”“吉电股份先进集体”、“中电投集团公司文明单位”、“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吉林市文明单位”、“吉林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背压机组 承载所有梦想
近年来,在国家节约能源的政策下,吉林省实施了既惠民又节能减排的“暖房子”工程,推动省内背压供热机组的建设。2010年4月,吉林省发改委、吉林省能源局于组织召开了全省背压供热机组建设的推进会,要求由吉林省能源局组织编制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建设规划。7月,组织召开了协调会,要求各发电集团选择一至二个县级城市进行背压供热机组的试点性建设。为积极响应吉林省政府的号召,结合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目标,根据吉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于2011年3月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精神,2012年,松花江热电公司从“服务地方百姓,响应政府号召,发展区域经济”的大局出发,顺势而为,决定建设2台40MW和1台50MW背压式供热机组,从而解决区域内居民采暖供热和工业蒸汽需求缺口严重问题。
从能源利用角度,建设背压供热机组成为提高城市供热的唯一选择。同时,该项目是国家节能减排政策鼓励的重点项目,2012年,被纳入吉林市“十二五”期间城区集中供热专项发展规划和热电联产规划的重点项目,是中电投集团公司在吉林省内建设的第一个背压供热示范机组,也成为了吉电股份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于一体的转型发展项目。
心有多大 舞台就有多大
吉林市是吉林省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工业企业尤其是化工企业众多。而在吉林市五大公用电厂中,松花江热电离采暖和工业热负荷中心较近,其重要热源地位不言而喻。近年来,随着吉林市“三年看吉林,实现新跨越”发展体系的实施,工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工业用汽量也随之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提供稳定充足的汽源,就能为吉林市提供发展的保障。而背压式供热机组项目不仅能满足区域内当前的工业用汽需求,更能为未来的发展提供空间。
2011年,吉林市人民政府授予松花江热电独立承担哈达湾工业区搬迁后区域供热经营管理和扩建热源的特许经营管理权。该区域占地面积约8平方公里,扣除道路等公用设施占地面积,可用于商业和民用居住开发的面积约5平方公里,按平均容积率计算,新增加的供热面积可达到1000万平方米左右。吉林市市政公用局下发了《吉林市市政公用局关于松花江热电厂以网源合一方式独立承担哈达湾工业区搬迁后原区域供热经营管理和扩建热源的批复》。文件要求在2012年10月25日前要完成一期增加300万平方米供热负荷的热源建设任务,2015年10月25日前再完成二期增加700万平方米供热负荷的热源建设任务,并随着规划区域的建设及时敷设供热主干管网。同年8月,吉林市政府同意修建秀水大桥,使松花江热电具备了向吉林化工园区供热的条件,供热半径4.5公里,同时吉林化工园区也将区域内供热特许经营权授予了松花江热电。
松花江热电承担着区域内百姓对采暖的殷切期盼,担负着地方政府对促进区域企业蓬勃发展的厚望,2012年8月,松花江热电公司新建背压机组项目第一罐混凝土的浇筑,正式拉开了工程建设的帷幕。
攻坚克难 逐梦松花江畔
“立志欲坚不欲锐”。在背压机组工程建设初期,为了节约建设资金,松花江热电拆除了公司原有职工食堂、车队、办公楼,将厂址选在原厂区内,因此给企业员工的吃饭、办公、出行带来极大困难,但大大减少了耕地面积的占用。国内没有同类型机组做参考,设计出图晚,造成施工、设备招标、定制等各项工作延期;同时3台机组交叉施工,作业空间狭小;工期紧、任务重、施工难度大、人员经验少;北方寒地四季天气多变,雨雪、风霜、高温、酷暑等,都给施工带来了难以想像的困难。
按照施工计划,松花江热电公司背压机组工程是2013年吉林省唯一投产的火电工程,也是吉林市城区发展的配套建设项目,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得到了集团公司、吉电股份和吉林市政府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多次带领相关领导深入施工现场把握工程发展方向,解决各种棘手问题。背压机组项目在上级公司和吉林市委、市政府的帮助与关怀中,以前所未有的施工速度、高标准的施工质量、精细化的理念管理,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创造了令人赞叹的基建工程奇迹。
背压机组在设计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母管制,给水系统、主汽系统、燃油系统、冷却水系统都是母管制。3台机组要相继投产,既要保证第1台机组投产时各系统满足投产需要,又要保证其他2台机组投产前的安全隔离措施到位;既要保证管道走向及路径符合设计,又要保证施工顺序科学合理,施工道路畅通;背压机组施工场地非常狭小,整个炉后作业空地仅能容纳一辆货车通行,为了保证环保设施与机组同时投入,几家施工单位交织在一起,很多时候需要根据工程的轻重缓急来协调各施工单位的施工顺序。这就需要工程管理人员要对各施工单位的施工计划、工作内容和施工工艺掌握清楚才能合理的安排施工。
背压机组在施工进度上遇到的最大难题莫过于锅炉厂房暖封闭。6号炉与7号炉在设计上是整体封闭,这就要求在冬季到来之前不仅6号炉要进行封闭同时7号炉也要进行封闭,否则就会出现现场管道冻结的严重后果,尤其是锅炉内部水压后所存的水无法排出会造成受热面管冻胀情况。所以参建人员在日以继夜抢6号炉点火的同时又要保证7号炉水压成功,从而使7号炉具备封闭条件。参建的工程管理人员每天工作超过16个小时,超过5个小时在施工现场,沟通施工顺序,了解施工进度,修改不合理的施工设计。
由于背压机组项目工期异常紧张,必须开展冬季施工。众所周知,北方的冬季实属严寒气候,为了确保冬季施工的安全和质量,工程管理者打破常规,谨密研究,编制了可行的冬季施工方案。在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天气里浇筑混凝土,为了保证施工质量,避免返工贻误进度,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跟踪与监督。浇筑物做了严格有效的保温措施,但工程管理人员却站在寒冷的北风里,丝毫不敢懈怠。确保了整个冬季施工现场未发生一起不安全事件,也未出现任何质量问题,为工程春季安装奠定了基础。同时,背压机组的烟囱工程从7月5日开挖,到10月17日外筒到顶,只用了104天,比计划工期提前43天完工,创造了180米烟囱外筒施工工期的新记录,为烟囱附近的脱硝和除尘基础施工提供了时间和场地。
在背压机组的攻坚战中最难的是运行机组翻车机室外地下13地道的施工,施工单位采用先制作地道箱涵,然后把制作完的箱涵整体顶进。在顶进施工中发现,翻车机室地下全是砾石,非常松散,且地下水十分丰富,要边挖土边降水。施工人员将已施工完的人工挖孔灌注桩周围的砂砾石全部挖空时,却因灌注桩底悬空,致使翻车机室北侧墙体下沉,对现役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威胁。工期迫在眉睫,如果此项工作不能完成,后续的13段输煤栈桥等工程项目就无法继续,如何加固?如何顶进?如何安全?计划工期中没有给工程管理者留下思考的时间,他们通宵达旦与施工单位多次研究和编制加固方案和措施,但都在审查方案时被一一否定,面对异常复杂的施工局面,施工单位也无计可施。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工程负责人深夜召集吉林省电力设计院、铁路设计院、并聘请专家组织研究加固方案,在十几次的方案对比中最终制定出采用人工挖孔桩的方案进行翻车机室加固,既保证了翻车机室的结构安全,也保证了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
2013年12月30日,三期工程6、7号机组顺利实现年内“双投”,两台机组均一次性通过“72+24”小时试运,机组热力性能试验一次验收合格;保护自动和仪表投入率及正确率达100%;脱硫、脱硝环保设施同时投入,并取得环保脱硝电价。脱硫、除尘效率优于国家标准,各项性能指标优于设计值,并实现当年投产当年盈利,事实证明所有松电人用心血与汗水创造了三期工程“即投产即稳定即盈利”的斐然成绩。
勇于担当 肩负社会责任
2013年, 国电吉林热电厂于7月关停了1-5号机组,从而产生吉林市今冬采暖供热面积热源缺口1000万平方米。吉林市供热办要求松花江热电公司承担原供热范围内采暖面积自然增量,以及相邻国电吉林热电厂关停机组带来供热增量。同时,该公司已经与该区域内吉林燃料乙醇、博大公司、恒源纸业、嘉孚化工、华润啤酒等知名企业正式签订了《供用工业蒸汽合同》,并制定了包括“阶梯热价”等鼓励用户多用蒸汽的相关营销措施。2013-2014年采暖期,松花江热电具备了1800万平方米的采暖供热能力和每小时提供1080吨不同压力等级工业蒸汽的热能生产能力。
为保证服务质量,该公司要求全员树立供热服务意识、品牌意识和信誉意识,始终将保障区域内大型企业工业用汽,百姓采暖,实现向江北化工园区新供工业蒸汽,作为维护地方经济和社会稳定、关乎民生的大事抓紧、抓实、抓好。目前,该企业供热范围北起吉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至吉林市政府,西起化工园区,东至越山路,是吉林市内供热辐射面积最大的热源企业。该公司新建背压机组投运后,还有大量产能没有完全释放,在未来的五年内,该公司将着力打造成为省内最大的热源产业基地,为吉林市区域经济发展和促进全省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热能”。作为吉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唯一的热源点,该公司将实现向工业集中区内热用户集中供热,替代工业园区内其他分散的自备小锅炉,提高热能的利用,大大减少该区域烟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碳氧化合物的排放,节约煤炭资源和生产成本,对区域环境保护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具有综合效益,为吉林市经济发展和“营造碧水蓝天”城市工程提供了有力保证。
面对夏季工业蒸汽需求量锐减与新投运背压机组大量产能急需释放的矛盾,该公司全体干部员工认清形势,找准定位,扩大利润增长空间,大力开发现有工业用户用汽额度,加大低压工业蒸汽市场的开拓力度。2014年,该公司把“开发热力市场”作为全年工作的重头戏,开年布置的第一项工作,并详细制定了十项具体可操作的热力市场开发措施。
未来,吉电股份松花江热电公司将一如既往的履行责任和使命,力争打造成为吉林市一流热源企业,省内最大热源基地,为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更好、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