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国输电开发商公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唐纳德表示,纽约州将建333英里长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主要在加拿大边界和纽约之间的水下、铁路、高速公路敷设。开工第一年将主要对电缆生产商及环境管理建设计划等进行最终审批。随着全球各地电网建设的不断推进,全球电力需求呈上升趋势。高压直流输电是一种能将发电厂产生的直接电流的交变电流并发送回交流电供给的方法,可以实现最小损耗长距离输送大量电能。在全球电力工程建设中,长距离输电所需的高压直流电缆需求越来越多,全球高压直流电缆市场呈不断增长的趋势。目前,全球掌握高压直流市场的有瑞士ABB、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日本东芝

首页 > 市场 > 正文

我国缆企需争高压直流电缆大市场

2014-01-13 09:11 来源:电缆网 

日前,美国输电开发商公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唐纳德表示,纽约州将建333英里长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主要在加拿大边界和纽约之间的水下、铁路、高速公路敷设。开工第一年将主要对电缆生产商及环境管理建设计划等进行最终审批。

随着全球各地电网建设的不断推进,全球电力需求呈上升趋势。高压直流输电是一种能将发电厂产生的直接电流的交变电流并发送回交流电供给的方法,可以实现最小损耗长距离输送大量电能。

在全球电力工程建设中,长距离输电所需的高压直流电缆需求越来越多,全球高压直流电缆市场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目前,全球掌握高压直流市场的有瑞士ABB、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日本东芝等。其中ABB和西门子是发电和输电市场主要的参与者。这些巨头公司的业务占领了全球高压直流电市场80%的份额。

据英国商品研究所(CRU)铜业分析师李春兰此前调研分析,目前,全球有200多个工厂具备高压电缆生产能力,中国有70多家,欧洲地区有近40家,也就是说中国具备高压电缆生产力的企业占全球总数的1/3。

很显然,中国具备高压电缆生产能力的企业在全球高压直流电缆市场占比与在全球高压电缆生产企业总数的占比,这两组数据形成了较鲜明的对比。

近日,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设计咨询公司副主任张子引表示,一些直流电缆目前国内线缆企业的一个弱项,这块可能也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国内外轻型高压直流电缆的制造能力差距比较大。目前高电压等级的电缆都是引进国外的比较多,之间的差距是需要中国电缆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共同努力去缩小的。

ABB集团电力系统业务部全球负责人柯˙睿思表示,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项技术,尤其在可再生能源的并网和互联等新兴领域。ABB集团一直是该领域的市场领导者,基于以往的成就,将继续开发高压直流输电新技术。另外,阿尔斯通项目负责人也表示,未来10年,阿尔斯通旨在占据全球高压直流项目20%的市场份额。

面对国外电缆企业只增不减的挑战,中国缆企可以通过“先内而外”的方式,不断增强自身在全球高压电缆市场的竞争力,缩减国外电缆企业在中国高压直流电缆市场中的占比,中国的高压直流电缆市场应用十分广。

西安交通大学钟力生教授认为,随着国家“西电东送”、“南电北送”等工程的推进,高压直流电缆将成被应用的主力军。新能源规模化接入及城市输电的电缆化建设,都需要应用高压直流电缆。高压直流电缆更是海上风电、海上孤岛的唯一输电手段。

此前,上海交通大学电气材料与绝缘研究中心主任江平开教授就表示,随着人类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多,远距离输电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高压直流电缆的市场前景将十分广阔。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研究总院首席电气工程师魏澈认为,在中海油中的也将不断尝试拓展应用高压直流电缆。

业内专家认为,就其本身的特性来看,高压直流电缆不仅传输容量是交流电缆的2倍,而且输电电能损耗仅为交流电缆的40%,其输电距离大大加长。阿尔斯通电力技术和自动化高级副总裁帕特里克˙普拉斯认为,高压直流输电虽然成本较高,但是能够保障电网稳定,防止出现印度遭遇的短暂断电。高压直流输电可提高电力的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

除了中国的高压直流输电建设发展较快外,从国外市场发展前景来看,瑞典、印度、巴西、德国等国家也建设了许多高压直流项目。尤其是印度,是继中国之后第二个发展实施800kV直流项目的国家。此前,高压直流电缆巨头公司法国阿尔斯通就做过调研,未来4年在设立高压输电线路上,印度拥有近157.2亿市场潜力。

目前,印度大多数的电力是以交流形式产生的,印度已将高压直流建设作为国家能源安全计划的一部分,未来市场较大。2013年,印度总理辛格提出,连接孟加拉国的跨境高压主流输电线路投产,实现向孟加拉国输电能力达500兆瓦。印度外交部长萨尔曼˙卡苏也表示,印度正计划与尼泊尔、布丹合建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以提高与东盟和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国家之间的电网互联。

高压直流电缆有着如此庞大的国外市场和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面对具备一定优势的外国电缆巨头公司,中国缆企唯有主动去争,才能争得更多的全球更多高压直流电缆市场份额。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