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太白县位于秦岭腹地,属典型的山区林业县,县域面积2780平方公里,人口5.3仅万人且居住分散,供电线路长,个别极偏远地区中低压线损率一度曾高达40%以上。太白县供电公司通过技术降损和管理降损“双管齐下”,取得了明显效果。
1、线路高线损主要原因分析
(1)线路分布不合理。随着新农村建设和移民搬迁工作进展,许多偏远山区的农户大搬迁到公路沿线建房居住,同时由于农耕生产等原因又季节性在山区居住,客观上形成了“一户两院”的分散型居住格局,为了满足用电需求,许多线路走径分布只能结合实际,加之电源点单一,从而造成迂回线路多,布点不合理,供电半径大,变压器负荷率过低(有些综合变延伸几公里,仅供两三户人家用电)。
(2)窃电现象查处难度大。由于山区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用电稽查难度大,加之供电企业实行定岗定员,管理人员捉襟见肘,导致许多偏远山区成为线损管理“盲区”,用户私拉乱接窃电现象时有发生,同时由于偏远山区用电所占份额相对较少,供电企业不愿意花有限的人力物力来整治。
(3)基层管理存在漏洞。许多山区台区仍沿用已淘汰的老式机械电能表,计量管理中“跑冒滴漏”严重,同时由于个别抄表人员责任心不强,常常估抄、漏抄、错抄,而县局职能部室监督从客观上难以及时到位。同时,临时用电管理相对混乱,流程不全,监督缺位,临时用电电量流失助推了线损居高不下。
2、采取的有效降损措施
(1)技术措施
目前,公司通过电网改造升级工程,重点对偏远山区线路进行了规范,从材料、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严格按照“典设”标准,通过“手拉手”供电模式等对接线方式进行优化,遵循“多布点、短路径、小容量”原则,采用电源点向四周辐射式的接线方式来进行配网架设,科学调配导线型号,尽可能避免采用单边供电的接线方法,减少迂回高损线路,尽量保证10kV线路的供电半径小于5KM,0.4kV线路的供电半径小于0.3KM。同时,结合配电台区改造,对负荷率过低的配变台区进行合理合并,提高运行电压,提升配变负荷率,尽量避免“大马拉小车”。根据个别村组用电量极小、季节性居住的现状对综合变台区运行实行动态管理,及时缩短和撤出闲置运行线路,降低损耗。
(2)管理措施
一是严格线损指标责任管理。出台《线损管理及考核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馈路专责职责,列出月度降损目标,实施重奖重罚,调动他们积极主动的查窃电,按时准确抄核收。二是扎实开展春秋季安全大检查,由部室、班站和驻村电工组成三级巡查督查体系,重点对线路通道树害进行彻底清理,避免树害引起频繁接地。三是规范“最后一公里”管理。将驻村电工逐步纳入供电所人员管理体系,适当提高待遇,落实工作责任,并通过定期培训和奖优罚劣杜绝普遍存在的抄表不到位、估抄漏抄、下甩电量等现象。
通过长期在以上两个方面“双管齐下”的针对性降损措施的实施,线损逐渐良性回落到正常水平,特别是中低压综合线损回落到10%以内正常范围内,所有高损台区全部实现明显降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