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创新建立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在宏观经济不景气、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创新会给我们巨大的奖赏。坚守自己的主业,想明白自己的发展路径,决定自己的目标,我们中国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同样可以做得很好,同样可以参与全球创新与竞争。
每个人都有梦想。我的梦想是什么?我的梦想是把开山做成世界最顶尖的压缩机制造商,这是我的梦想。
我们在上市前提出一个愿景,叫“五年成为世界一流的压缩机公司,十年成为世界顶尖的压缩机公司”。很多人都质疑我有这个能力吗?记得当时压协有一个领导给我打电话说,你是不是搞错了,你应该要打造的是世界顶尖的空气压缩机企业,因为压缩机包含的范围非常广阔!我说当然知道,我们就是要打造世界顶尖的压缩机企业,然后就这么一路走过来。从我们上市时开始计算,我们正在朝“五年成为世界一流的压缩机公司”这个目标努力前进。到现在为止我们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上市两周年,公司市值大概增长了70%~80%。
开山集团有两大板块业务,一块业务是机械制造,我们是气动凿岩机行业的隐形冠军,大约40%~50%的市场是我们的。另一块业务就是压缩机产品,可以分成四类:第一类是空气压缩机,我们大概用了三四年的时间把公司做成了中国空气压缩机领域规模最大的企业。我可以非常骄傲的说,我们是世界最优秀的空气压缩机公司!用数据来描述,我们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可以把所有的空气压缩机能效做到一级能效的企业!我们的能效水平比大多数的跨国公司要高出20%到25%。这个数据不是我发布的,今年国家在空气压缩机领域推出了节能惠民工程,展示了所有参加节能惠民工程企业的产品目录和能效水平,我们已经是全球最领先的空气压缩机制造企业。
第二类是中央空调产品,我们的技术可以使每一个中央空调螺杆冷水机组都做到一级能效。另外我们在冷链产业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已经应用在很多冷库中。第三类是工艺气体压缩机,可以很高兴的说,我们的产品比国内的同类产品省电15%以上。第四类是我们开发了一款革命性的新产品——螺杆膨胀发电机,它可以把80度以上的热水、热液体以及没有压力的蒸汽高效的发电。我们有一个天津的项目,天津市管工业的市长去安全检查,临走时顺便问了一句:你们节能环保做了什么?这个公司说自己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把废蒸汽都利用起来了。这个市长是中石化出身,非常感兴趣,他考察之后,每隔半个月有时甚至每隔一周就召开一次会议,督促这件事情。又组织了天津大学、天津电力科学研究院对我们产品做检测、鉴定。今年11月20日,天津市政府在现场开了一次技术推广会,因为这个产品太有前途了,他们希望开山能来天津建制造厂。我的美国客户告诉我,地球上高品位能源是稀缺的,而低品位能源是广泛存在的,回收的技术需要人们去突破。我们的产品在地热发电、生物发电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我们在这四个领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就。为什么?归功于创新,归功于我们有明确的目标和定位。首先创新在运营模式上。什么模式?叫“北美研发,中国制造”。我们把研发中心放到美国,进行分布式人才管理,所有的专家都在他居住的城市里建了实验室,由他来做研究,最后我们上海的本土团队去对接,变成产品。短短三年时间,我们开发出大量的产品。我们的制造当然也就不输给任何人了。
现在中国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资源环境问题。我们多煤、少油、缺气,煤是一个糟糕的东西,美国人很快都不烧煤,为什么?烧煤会产生大量的PM2.5,有大量的硫、二氧化碳出来,实际上京津冀地区,努力的方向就是煤改气、煤改油。我们的资源禀赋非常糟糕,能源消费却非常奢侈。我们的国家安全、产业安全、能源安全,其实都没有有效的保证。只有在产业上崛起了,解决了自己的能源供应问题和环境问题,才有真正的安全、独立。所以我们就找这么一个切入点,为节约中国做贡献。我们所从事的行业的产品,耗用了全中国发电总量的40%,包括在座各位家里的空调、冰箱压缩机。假设所有的压缩机产品能把能源使用效率提高15%,那大家可以算一下,我们可以把中国的核电站都关掉了。我们的梦想就是要大幅度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而我们现在正在做到。在技术创新上,我们就是静下心来,不去追求其他任何东西,只追求我们的核心制造,开山所有的核心专利都是自己的。
我们公司现在有两位“千人计划”成员,马上还有一位世界最顶尖的稀土永磁电机专家会加入开山。今后我们的压缩机产品大半会装上稀土永磁电机。现在中国的高效电机推广很难,超高效电机推广更难。而早在1998年,美国人就强制使用高效电机了,2009年美国人开始强制使用超高效电机,而我们还在用普通电机。这次我们开股东会的时候,很多机构投资者去问我们的专家,你为什么选择开山,他说他从来没有看到过一个公司有这么强的执行力,这么快的速度推进技术创新,把很多想法变成产品。我们的技术研发在以非常惊人的速度进行,从原创技术、核心制造到能源回收,我们已经把框架构筑起来,把核心技术定型下来。我们在技术创新上真的静下心来了。开山有“四个不”:我们从来不做房地产,从来不给人家担保,我们不涉及到不熟悉的领域,也不去炒股。如果大家做企业能静下心来,就可以吸收全球最好的人才,中国一定同样可以制造出最优秀的产品。
第三个要讲的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既然有这么多好东西,你怎么去推广。说到合同能源管理,大家都很关注,但是真正做到的其实不是很多。我们今年有两亿五的合同能源管理业务在做,你需要有核心的节能技术和核心的节能装备。我们怎么卖能效高15%~25%的空气压缩机产品的呢?我们是这么做的,到人家工厂去,让人家把机器换成我们的;但是对方需要把原来的用能情况测好,测好了以后省多少电,双方都确认了。结果证明,与我们合作的用户可以获得巨大的收益。
其实我们中国人是很精明的,也有足够的环保意识,一旦认清楚了,推广是非常顺利的。有一个上市公司原来用的一台机器是国产的,今年上半年用了五个月我们的机器,省了很多电费。他就下发一个文件,不再招标了,以后只用我们的产品。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大家都觉得很难,风险很大。但我们觉得只要你真的有好东西,真正为用户创造价值,其实推广并不难。
现在大家都说中国产能过剩,我说一点都没有过剩,中国制造业面临一个重大的机遇是什么?是技术水平的提升。如果你的产品创新足够好,怎么会过剩?今年压缩机产品同行企业都下降了15%~40%,但我们是正增长,一正一负比起来,领先地位就完全显示出来了。事实上我们的产品不光在国内,在国外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一个德国合作伙伴,把我们的产品大量卖到南美州去。所以我觉得过剩是一件好事情。不过剩,消费者怎么会有选择的空间?不过剩,怎么会促使企业进行持续的技术创新。产业也会通过竞争促使每一个参与竞争者提升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