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蓉:下面请来自美国的3TIRE公司总经理张大为先生来做报告。张大为:大家好,现在已经快到吃午饭的时间了,所以我会加快。之前我讲了一段关于我们公司如何去做资源评估的,下面我花一点时间想讲讲关于功率预报的事情,因为预报都是在一起,在这里来讲。刚才已经讲过关于3TIRE公司介绍,我们现在想提提,一个是我们在国内风功率预报作为一个国家的要求,那么行业的一些具体的规定已经制定出来了。那么每一个做项目的风场的业主,他们也都在去做每一个项目的风功率的预报,从一个大范围里面,为什么要要求做这件事,那么大家实际上都已经很清楚了,那么我们总结一下,大致可能有这么几个方面

首页 > 风电 > 风电设备与材料 > 技术 > 正文

风功率短期预报的先进方法—风电技术论坛

2013-10-18 13:48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朱蓉:下面请来自美国的3TIRE公司总经理张大为先生来做报告。

张大为:大家好,现在已经快到吃午饭的时间了,所以我会加快。

之前我讲了一段关于我们公司如何去做资源评估的,下面我花一点时间想讲讲关于功率预报的事情,因为预报都是在一起,在这里来讲。刚才已经讲过关于3TIRE公司介绍,我们现在想提提,一个是我们在国内风功率预报作为一个国家的要求,那么行业的一些具体的规定已经制定出来了。那么每一个做项目的风场的业主,他们也都在去做每一个项目的风功率的预报,从一个大范围里面,为什么要要求做这件事,那么大家实际上都已经很清楚了,那么我们总结一下,大致可能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说需要一种可再生能源的供应和供给之间的可靠性。另外是在于市场需要有一个很低成本来做这样一件事。再一个是现在对这个碳排量和污染的强制性的要求。这样的话就构成了这样的一种关系。大家谈到说这是一个风能的项目,这是一个可再生能源的项目的时候我觉得第一点是说和我们的传统能源究竟区别在什么地方。像所有的可再生能源的最大的特点是每一个项目是不一样的。分布的场置和能力和变更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做发电和计划的时候,他会带来跟我们传统的发电有很多不一样的因素。我们如何来去看这些不一样的情况,我们先看看一个热力的电厂。一个热力电厂,第一个是一般来说都有很大的一个发电量的计划。第二个是通常来说他的发电的容量系数都是比较高的。能在70%以上,另外他的输出和去对调度的这种反馈是可以控制的,来去做这样的要求。我们再来看看像可再生能源的方面,一个方面通常来说规模是要小一些,比如说几十个兆瓦,几百个兆瓦对于风来说,太阳能会更小一些。

另外一个方面,他的容量和系数,他的真正发电的能力,也会比他的名义值要低,占25-30%这么一个数。再一个是因为他在变化的一种能源。所以说它的所有的输出的控制,以及调配在时间方面是会有难度的。因此,那么如何来根据可再生能源的情况,以及我们现在对传统意义上的一个大的电网的要求,能够做到有好的复合型,我觉得这件事就很重要。

那么我们通过对电网这个方面的要求的理解,那么对风电的期望是什么?我们可以期望作为一个发电的电源来说是可靠的。另外是可以依靠,我们确实是拿着用的,而不是弃掉了,另外一个方面根据你的需要进行调配的。这实际上是电网对我们这些风力项目的要求。我们看看我们去做不同的一个区域的预报的时候,那么他带来的误差我们可以看看。那么大概在不同的规模上40个兆瓦,400个兆瓦,4G瓦这样的情况下做预报的时候给你的误差是类似的。这样的一点是说你可以尽量的去减少到集中的力量,集中智慧去减少大范围面积的预报的误差,实际上来得更有效一些。

我们会举一些例子如何来降低这种误差对电力系统的影响。通常来说我们大家做预报的时候,通常我们有一些概念我们做大区域的预报的时候,我是需要知道每一个项目,每一个风场的一个气候情况,知道他的风机的出利情况,把这些叠加起来获得一个总体的大区域的结果的情况。但是,我们公司做了很多这个方面的研究,也尝试过这样的方法,但是我们后来发现,是一种方法,但不是一个好方法。

我们可以看到这两张图是我们在做预报的时候,针对一个单一的风场以及对一个区域,做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趋势都是很类似的。误差也是在不同的时间段上都会产生误差,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也想引进的一个概念是什么?就是说我们看看这个上面的三个框图,实际上大到小不同规模的一个风场的范围。当你去做更为快速的去调度,那么快速的去计划。做这样的事情的时候,他会为你的这个整个的预报的成本会带来一个降低。为什么会说是这样的呢?我会详细的讲讲,这是一个150兆瓦的风场,我们做的是4.5小时前的一个预报。那么他这个图里显示的是下面是一个误差的情况。说你预报完了以后,那么他的绝对误差是10%。那么有40%的一个时间是都可以落在正负5%的误差范围。我们把这个作为计划的频率提高的时候,提高到1.5小时的一个频度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在这个时候的绝对误差包括他在这个正负误差带里面占的百分比都能够得到改善。那么这个实际上是说我加快了我的预报的节奏。

另外一个方面是说我从一个150兆瓦这么大规模的一个风场,如果我去做,我能不能不单独考虑它,我去考虑一个更大范围一个区域。比如说4.5个吉瓦,这种情况下我们做完的结果可以看到实际上从10%降低到了6%的一个绝对误差。同时的话有更多的时间的百分比是落在了正负5%的一个落差带上。因此实际上这个过程非常能够说明问题,比如说我们再扩大到12G瓦这个系统,这个系统和这个尺寸相当于我们东北电网或者是其他的电网,这是一个相当的范围或者是说区域,这个范围是频次1.5小时的预报的时候,绝对的误差是2%的水平,这样的话落在正负5%的公差带里面达到了88%的时间,这个比起来做一个单一的风场,把每一个单一的风场的预报集合在一起,你能得到的效果,大家是可以看到的。

时间关系这里就不会讲太多,但是我觉得希望大家能够记住从我们做预报的一个经验得出来的结果。第一是我们觉得在预报的时候,应该尽量的去使用中央的集中式的,或者是说区域性的预报。那么同时要去增加这种你在去做预报的时候的频度。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没有必要去细揪每一个风场的预测的情况,把所有的这些细节的东西,去反应到一个整体里面。这样的话实践证明并不会带来个最好的结果。实际上中国现在,因为我刚才也讲了,开始这个方面的探索。以便可以得到更准确的一个预报的调度。那么因此实际上我们在这个方面是非常有幸运去为此做一些事情。通过刚才我讲的整个的这个题目,我觉得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就是说通过这样一个区域性的区域预报的方法可以把风能作为可靠的,可以的电源进行准确性的预报,可以依赖它,可以像对待传统的能源在电网中的作用一样可以进行计划调度的一种清洁的能源,谢谢大家。

提问:请问一下这个观点有没有在比较大的风场出现过。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

张大为:实际上这种事件活动,包括北美、印度、欧洲这些国家我们都做了很多的项目。比如说北美实际上可能和中国更有相似性,第一个国家的国土很大,也是分成了很多的区域性,区域有不同的风场的集群。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我们是对这些包括单独的风场,包括区域性的面积里面,都去做预报,最后得到了这样的结论。

提问:本地是基于多长时间的预报。

张大为:实际上有不同的时间段,这只是举出一个例子。比如说一天里边或者是说一个周期里边的一个统计的误差。

朱蓉:就是说你是用模式预报。然后因为他就模式就是一个区域的平均值,所以可能会对你整体考虑可能会好一点。检验的时候你也要整体的来检验。所以相对好一点,对于复杂地区,对于小的风电场可能不一定。

张大为:您说这件事我们也做过一些实践的活动。那么实际上您说的,就是说比如说项目地自己有自己的一些自然的条件包括地形,气候的条件。那么在遇到这样的不同的,或者是说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我们可能会对这个WT的输入会多增加一些,这样的话可能会更好的反应气候和项目之间发电量的关系,这样的话实际上它会有一些就是说并不是一视同仁的来对待它的区域,会分一些情况。

朱蓉:好,谢谢。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