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河西地区的戈壁荒滩宽广无垠,大漠孤烟和长河落日令人顿生豪迈。这里,风光无限。风能可开发量在4000万千瓦以上,可利用面积近1万平方千米,年平均有效风功率密度在150瓦/平方米以上,有效风速时数在6000小时以上。丰富的风能资源使世人关注的目光一次次在这里聚焦。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风电技术中心主任汪宁渤表示,甘肃风能资源储量大且稳定,用于风电开发的土地资源丰富,平坦开阔的戈壁滩更适合大规模开发,加之有利的气象条件,都使酒泉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大规模风电开发条件。为此,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河西风电走廊,再造西部陆上三峡”的战

首页 > 风电 > 风电产业 > 市场 > 正文

酒泉风电:期待特高压直流送出

2013-06-20 09:13 来源:国家电网报 

甘肃河西地区的戈壁荒滩宽广无垠,大漠孤烟和长河落日令人顿生豪迈。这里,风光无限。风能可开发量在4000万千瓦以上,可利用面积近1万平方千米,年平均有效风功率密度在150瓦/平方米以上,有效风速时数在6000小时以上。丰富的风能资源使世人关注的目光一次次在这里聚焦。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风电技术中心主任汪宁渤表示,甘肃风能资源储量大且稳定,用于风电开发的土地资源丰富,平坦开阔的戈壁滩更适合大规模开发,加之有利的气象条件,都使酒泉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大规模风电开发条件。

为此,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河西风电走廊,再造西部陆上三峡”的战略目标。

酒泉风电场一隅

开展风电并网试验

建设风电送出工程

风电并网和消纳难题如鲠在喉

2008年,酒泉风电基地获批成为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总装机容量超过1200万千瓦。以“先干起来”“大干快上”思路为指导,酒泉风电开发一路风风火火,大规模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2011年,酒泉一期516万千瓦风电项目全部建成投运;2012年,酒泉二期第一批300万千瓦风电项目开工建设并定于2013年投产。目前,甘肃省发“路条”的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到1578.96万千瓦,其中已并网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658.66万千瓦。根据《甘肃省“十二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预计到2015年年底,甘肃省风电装机将达到1700万千瓦。

风电产业的长足发展,有力带动了甘肃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也为国家建设大型风电基地积累了经验。甘肃省将风电开发利用作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风能在全省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由2005年的0.34%上升为2012年的8.5%。全省风电装机容量由2005年的6.4万千瓦迅速增长到2012年的634万千瓦,发电量达到93.99亿千瓦时。

然而,迅猛的风电发展势头,却难掩如鲠在喉的风电并网和消纳问题:甘肃电网难以全部消纳本省的风电,送出又存在外送通道容量不足的问题,只能降低风机的利用小时数,以致出现大量弃风现象。

汪宁渤认为:“风电的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特点,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较大影响,必须配装相应电源进行调峰调频。”

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当前风电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电网企业服务风电发展功不可没

按照国家促进新能源快速健康发展的要求,为了将甘肃的能源优势尽快转代为经济优势,国网甘肃电力坚持履行央企社会责任,在服务风电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2011年2月以来,酒泉地区频繁发生大批风电机组脱网事故,对甘肃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重影响。国家有关部门调研后认为,主要原因是风电机组性能与风电场建设运行水平不高。

对此,国网甘肃电力严格执行风电新机组并网检测规定,认真总结风电大规模脱网原因,加强低电压穿越能力检测,全面推动风电厂涉网安全整治工作。目前,已有47家风电场的汇集线路系统具有单相接地故障快速切除功能,完成36台次低电压穿越能力检测,合格率为100%,完成36家风电场的40套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功能测试。

2012年,甘肃电网在并网风电场数量比2011年增加20座的情况下,设备故障率同比下降30%,没有发生风机脱网事故,风电场和电网安全运行水平显著提高。

据国网甘肃电力负责人介绍,为加大酒泉风电的送出力度,该公司积极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进一步完善电网主网架,努力推动风电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国网甘肃电力在投资103亿元建设750千伏武胜—河西—酒泉—敦煌工程等风电配套电网项目,满足酒泉一期风电并网及送出需要的基础上,2012年又建设完善甘肃电网,全面开工建设新疆与西北联网第二通道工程、哈密南—郑州特高压直流工程、750千伏兰天宝等一批重点工程;为满足酒泉二期风电第一批300万千瓦的并网要求,配套并入主网送出工程将于今年11月底竣工并具备有功调节、无功控制、低电压穿越、风电功率预测等能力;为确保酒泉二期800万千瓦风电送出与消纳,规划建设酒泉—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计划今年6月底投运的新疆与西北联网第二通道工程,将打通河西向青海主网送电的通道,显著增强酒泉风电送出能力,缓解风电出力受限情况。

国网甘肃电力还加强对风电接入主网的全过程管控,优化调度模式,积极拓展省外市场,加强风电并网技术研究,先后建成1个国家电网公司实验室、2个甘肃省工程技术中心,实施2项国家863项目。该公司超前开展大型集群风电有功智能控制、风电功率超短期预测预报及友好型风电场建设等项目的研发和应用力度,为提高电网消纳能力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酒泉风电日最大上网电量和日均上网电量不断刷新历史纪录。截至2012年12月底,新技术应用平均提高风电上网能力8%。

外送通道建设仍是当务之急

风电迅猛发展在带来巨大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使传统的电网控制技术与运行管理模式面临较大挑战,风电大规模集中开发和利用带来的电力电量消纳问题、输送能力问题、调峰问题和电网运行问题,成为风电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

国网甘肃电力发展策划部主任王海涛透露,到今年年底前,酒泉地区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大部分风电通过2010年投产的750千伏武胜—河西—酒泉—敦煌工程送出,而现有通道的送电能力只有330万千瓦。新疆与西北联网第二通道工程建成后,通道的总输电能力将达到750万千瓦,但仍然不能同时满足“疆电外送”和酒泉风电送出的要求。要想彻底解决酒泉风电消纳难题,还需加快推进特高压工程建设。

国网甘肃电力负责人说:“要科学持续推进甘肃风电发展,必须解决消纳问题,一方面要培育新能源特性负荷,在河西地区优先发展高载能负荷就地消纳风电,另一方面要促进外送通道建设,加快酒泉—湖南特高压直流工程建设进程,实现风电在全国更大范围内的消纳。”

他的看法得到了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甘肃省发改委主任赵春就提出了关于协调解决甘肃新能源消纳问题的建议,建议“努力推动甘肃特高压直流外送通道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将酒泉风电及其配套电源进行打捆外送”。

酒泉市委书记马光明也建议,将酒泉特高压直流外送工程列入国家“十二五”电网建设规划,支持甘肃启动该项目建设,实现风电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目前,酒泉—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项目已完成可研和内审,有望在今年取得“路条”。

盼望着属于酒泉风电的“春天的故事”,早日真正到来。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