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北京时间昨天(22日)下午4点,国家主席习近平乘坐的专机,抵达莫斯科伏努科沃2号机场,开始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在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的一天半时间里,习近平将与普京总统举行大、小范围会谈,并将分别会见梅德韦杰夫总理等俄方领导人。同时,中俄两国元首将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确定今后一个时期中俄关系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合作领域。

在习近平主席出访俄罗斯的第一天,中俄双方签署了多份合作协议,并决定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合作。
习近平:我想强调中俄能源合作是全面的、全方位的,中俄经济合作也是全面的、全方位的。双方都考虑和照顾对方的关切和利益,旨在实现互利双赢。中俄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合作是双方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双方将充分挖掘两国经济的互补优势和发展潜力,共同提高我们两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普京:我们还决定继续在高科技领域密切合作,包括航天信息技术,航空制造业和核能。
对于中俄双方今天(23日)早上在莫斯科签署的多份合作协议,位于我国江苏省连云港市的田湾核电站的员工,与普通民众相比,更多了一份关注。特别是普京在今天上午的讲话中提到的"核能合作"。这个"核"字为田湾核电站的未来,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
核能合作不仅是两国能源范畴合作的主要构成部分,并且是中俄两国计谋协作伙伴关系深刻成长的主要表现。事实上,中俄核能合作由来已久。在老一代中国核能行业从业人的心里,田湾核电站是中俄核能合作历史上,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工程。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赵成昆告诉记者: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旗下的田湾核电站,就是中俄两国核能合作的标志性成果,是两国核能合作的一张历史名片。
赵成昆:90年代,两国核能合作的项目是1999年江苏田湾核电厂的合作项目,应该是最大的民用合作项目,田湾核电厂,两个百万机组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核电技术,大概七年左右建成了,核电厂的技术是先进。这个电厂的建成是中俄合作的成果,不光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也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通过田湾核电厂成功的建成,提高了我们国家核电建设的能力跟管理水平,而且培养了大批人才。俄罗斯从合作当中不光是取得了经济效益,田湾的建成也印证了俄罗斯新的设计技术,在国际上对俄罗斯核电安全的安全性增加了信息,1985年发生了切尔诺贝利事情,我国的核电一度在国际上影响并不大,通过田湾建设得到了很大影响。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田湾核电站的合作建设,成为中俄两国政府间合作走向正常化的需要。之后,中俄之间签署的有关核能合作的多项协议,都与田湾核电站,有着密切联系。
根据中俄两国政府协议和总合同,俄方负责田湾核电站总的技术责任和核岛、常规岛设计及成套设备供应与核电站调试,中方负责工程建设管理、土建施工、围墙内部分设备的第三国采购、电站辅助工程和外围配套工程的设计、设备采购及核电站大部分安装工程。与核电站配套的输变电线路工程和调峰设施,由江苏省电力系统负责建设。
2012年11月,继田湾核电站1、2号机组建成投产后,中俄又签署了《田湾核电站3、4号机组总合同》,标志着田湾核电站二期项目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可以说,位于江苏连云港的田湾核电站是迄今为止,中俄最大的高技术经济合作项目。据统计,仅俄罗斯就有150多家企业和组织 、参与了田湾核电站项目。正如俄罗斯核能工程出口公司指出的,该核电站核反应堆有双层安全壳。应当说,田湾核电站拥有最现代的安全系统。此外,中国已成为应用俄罗斯保障核安全最新技术的第一个国家。
回顾历史,中俄两国核能合作取得多方面结果,包含核电站扶植、核燃料供给、科技交换、职员培训等。如今,两国都在大力成长核电,这为深化和拓展两国核能合作供给了有利前提,两国核能合作远景辽阔。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赵成昆认为,未来中俄双方核能合作的不断深入,不光体现在核电站的建设方面,还体现在核能新技术方面。
赵成昆:中俄合作第二个方面就是快堆,我们国家核电的发展分三步走,从现在的热衷纸堆步入到快堆,最后到聚变堆,假如快堆技术能发展起来,今后能够在核电资源保障方面起更大作用,中俄在快堆面的合作将加快我们国家快堆方面的进展,因为俄罗斯它的快堆技术方面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第三个中俄合作领域在核燃料浓缩方面,我们从俄罗斯引进了两个各五百吨的燃料浓缩厂,这加快了我们这方面能力的建设,另外为保证核电厂核燃料的供给也作出了贡献。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赵成昆提示中国企业:要主动、充分地利用中俄核能合作深化的大背景,勇敢地走出去,改变以往两国能源合作中,主要由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单线"状态。中国企业也能够、并且应该走进俄罗斯的核能市场。
嘉宾观点
中俄两国目前签署这个协议以后,未来的核能发展是不是还存在很大空间?
王朝阳:福岛的核事件出了以后,这两年核能技术整体出口增长最快的就是俄罗斯,因为俄罗斯出事早,所以他的核设施安全领先于全球,现在在无人看守设备自动运行时能达到非常安全的程度。它现在整个俄罗斯核设施建设,主要是核电设施建设、工程建设承诺五六年建成,其他几个强国都做不到。
俄罗斯的铀矿和核电燃烧必须的这几个原料具有非常丰富的资源。它能够从原材料到一体化服务、安全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这方面中俄这方面加深进一步合作的话,我们在人才、技术包括在一些海外市场的共同获得上,都有巨大的空间。现在是我们学习的机会。
中国企业从中能得到什么机会?
赵成昆:这对中国制造企业肯定会有很大好处,像一些建造企业,因为有大型的电场在里面,特别是建造安装企业也增加卓越的空间,在经济方面或者企业发展方面很有好处,随着范围的深入可能会有更多机会。
到目前为止,我认为中俄核能领域合作处于单向状态,我们从俄罗斯进口电厂、设备、技术比较多,这是一段历史时期内的客观现实,中国20多年来,特别是近十来发展很快,自身核电厂的设计能力、建造安装能力以及核电设备制造能力都在大大增强,所以我个人感到今后中俄在核能领域的合作应该逐步改变单向从俄罗斯进口技术装备的局面,应该是联手起来,把中国在这方面的优势,特别是设备制造方面的优势,以及核电厂建筑安装方面的优势,共同开拓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