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2年12月31日,随着新乡市玉峰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最后一笔电费入帐,新乡供电公司实现电费回收连续39年“双结零”。39年,完美数字的背后则是新乡供电营销人细致的服务和日夜的守望。记者走进这支“四时同堂”的营销队伍,“聆听”他们的故事。
50年代张克金:我是个用心的人
“小王送儿子上学呀,路上注意安全!”工具袋、自行车、和善的笑容、亲切的话语,穿梭于大街小巷居民家中,这就是新乡公司基层抄收员张克金一天工作的开始。
张克金刚走上抄收工作岗位那年,公司电费连续6年结零。一转他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干了33年,到目前公司实现电费回收39年结零,这12045个日夜的收获和付出也只有张克金自己心里最清楚。
1月8日,好不容易在办公室里见到了张克金,他正在整理辖区客户的电话号码。“张强,做家具生意,经常出差,发手机短信的同时,还要打电话提醒!”翻开他的“客户备忘录”,令记者大为惊讶,20多页的通讯录详细记载着客户的信息,备注一栏里,每个客户的缴费特征一目了然。不难看出张克金是一个用心的人。
“发过手机短信还需要再打电话吗?”记者疑问。“虽然有短信提醒,可是有些用户收到短信过后又忘记了,或者是有些客户根本就没有看短信的习惯,所以打电话非常必要。”张克金很肯定地对记者说。“每月交电费的时候,最多一天打200多个电话嘴唇都干裂了。当电话无人接时,还得一一做好记号。抽空就上门拜访,遇到有些客户不在家的情况就麻烦邻居帮忙告知一声,实在不行自己再继续多走几趟。”
新乡市东兴里有一个客户,有精神疾病,亲属又不和他住在一起,自己还看不懂电费单。为保证电费的按时收缴,张克金几十年如一日,在按时抄完表后,每月都抽空去找他的家属,亲自收上电费并把发票送到家里。
60年代杨玉苹:常换位勤思考
“新乡市中原水务有限公司未安装,需更换GPRS表。”“平原电器厂高供高计,加装采集终端......”原本约好的采访时间,可见到杨玉苹时,她还在忙着。
杨玉苹是新乡公司用电检查专业首席员工,也是电费及营业部为数不多的“双师技工”。《用电检查》、《电气装置安装验收规程》......在她的办公桌上堆满了书本。
2012年12月23日,位于新乡平原路上的移动营业大楼突然断电。下班刚进家门的杨玉苹接到电话,连口水都没顾上喝,转身就走。现场检查、认真核对、联系继电保护班、成功送电......回到家中已是凌晨3点。
2012年新乡公司新上营销系统和电采系统,但这并不是抄收工作的范畴。喜爱钻研的杨玉苹就闲不住了,利用收费外的时间,投入到各个环境中去,带路安装电采,和调试人员一起去客户现场熟悉电气设备,并联系停电、换表、装电采终端等事宜,以确保客户的正常用电和公司工作的顺利进行。“多站在客户的立场考虑问题,多为客户解决实际问题。”杨玉苹对记者说。
70年代刘文静:爱亦切事亦臻
刘文静是新乡公司营业及电费专业核算与账务班一班的班长,她也是一个八个月孩子的妈妈。
2011年的冬天,公司恰好赶上营财对接,这是一项繁琐的工作,要认真核对账单、查账等。为了使工作能够完满完成,已有7个月身孕的刘文静主动要求和大家一起加班。偌大的工作量对于正常人来讲已是辛苦的,对于一个孕妇来讲更是不容易。每天刘文静都要挺着大肚子对账,奔赴在几个大银行之间,一趟又一趟地和银行工作人员进行协商沟通,替用户解决进账问题。外面寒气逼人,她却满头大汗。
“我就是亏欠女儿太多!”2012年2月份,刘文静顺利生下了女儿,可提到孩子,这位妈妈却不禁愧疚起来。账务班负责着新乡供电全区和八个县的电费会计、非现金类缴费方式客户的电费收缴以及电费发票、增值税发票管理工作,并协助财务部完成电费账户的统一、电费资金的归集与上缴。月底结零更是让她“逢一不歇”,没有周末和节假日。对工作的热情与负责让她经常因为一本账册,一个工作中的细节加班到深夜。
80年代郭琨:那些天那些事
刚上班时稍显羞涩的“小郭”,两年的时间,已磨练成一个“小老师”,成为电费回收的骨干力量。
2011年,郭琨大学毕业走上抄表员岗位。郭琨每天要负责5600户的抄表催费工作,客户分布范围大,分表箱又占多数,每个月他都得靠双脚走遍辖区内的家家户户。每天早起摸黑勤上门,及时电话催缴费,不漏一表,不落一户,抄表到户,催费到家。
2012年12月的一天,郭琨在760厂抄表的过程中突然发现有40多块卡表一起出现欠费的情况,这在以前是没有出现过的,他经过认真思考并询问客户用电情况,原因出现在“阶梯电价”上。原来阶梯电价刚刚实施,一些客户不理解。了解到情况后,为了让客户都能够明明白白用电,郭琨挨家挨户地登门向客户宣传,耐心解释,并不厌其烦地用书面的形式对广大用户进行了通知。虽然吃了不少“闭门羹”,但最终使大家对自家所用电费有了清楚的认识,保证了电费回收。
“抄收工作确实挺枯燥,但认真去干也很有意思!”23岁的郭琨对记者说这句话时,一脸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