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我国多地出现雾霾天气,作为重要污染源的燃煤污染,其整治迫在眉睫。日前,发改委下发《关于扩大脱硝电价政策试点范围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进一步加大脱硝电价政策试行力度,以加快燃煤机组脱硝设施建设,提高发电企业脱硝积极性,减少氮氧化物排放,促进环境保护。通知规定,自今年1月1日起,将脱硝电价试点范围由现行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部分燃煤发电机组,扩大为全国所有燃煤发电机组。脱硝电价标准为每千瓦时0.8分。“今年是全面落实脱硝工作的攻坚之年,扩大燃煤电厂脱硝电价试点范围政策的出台,起到倒逼企业积极安装脱硝机组的作用。"十二五&q

首页 > 火电 > 火电产业 > 市场 > 正文

阴霾天气引爆火电脱硝 九龙电力等企业迎商机

2013-01-15 10:09 来源:经济导报 王伟 

连日来我国多地出现雾霾天气,作为重要污染源的燃煤污染,其整治迫在眉睫。

日前,发改委下发《关于扩大脱硝电价政策试点范围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进一步加大脱硝电价政策试行力度,以加快燃煤机组脱硝设施建设,提高发电企业脱硝积极性,减少氮氧化物排放,促进环境保护。

通知规定,自今年1月1日起,将脱硝电价试点范围由现行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部分燃煤发电机组,扩大为全国所有燃煤发电机组。脱硝电价标准为每千瓦时0.8分。“今年是全面落实脱硝工作的攻坚之年,扩大燃煤电厂脱硝电价试点范围政策的出台,起到倒逼企业积极安装脱硝机组的作用。"十二五"期间,市场投资规模将达1950亿元。”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侯宇轩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说。

任务仅完成25%

脱硝进程加速,其压力来自于此前“十二五”期间火电脱硝任务的严格规定。

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污染物排放限值进行了从严修订,其中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烟尘等的排放限值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要求。该标准一度被火电企业称为“史上最严”。

标准对现有和新建火电建设项目,分别规定了对应的排放控制要求:对新建火电厂,规定了严格的污染物排放限值;对现有火电厂,设置了两年半的达标排放过渡期。

眼看着火电厂对旧设备进行改造的过渡期限已经过去了1年,但是火电企业的脱硝进程并不十分理想。

“"十二五"期间火电脱硝任务繁重,到2015年,需进行去除氮氧化物改造的现有机组和新增机组容量约为8.17亿千瓦,投资达到1950亿元,而当前仅完成了计划的25%左右。”侯宇轩表示。

在业内人士看来,火电厂脱硝进程的推进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政策补贴。“此次发改委将脱硝电价试点范围由现行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部分燃煤发电机组,扩围至全国,今年脱硝行业将迎来飞速发展。”金银岛分析师戴兵分析说。

补贴标准低于预期

脱硝电价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但补贴标准还是让很多火电企业感到低于预期。

此前,对14个试点省(自治区、直辖市)试行的每千瓦时0.8分的补贴标准,普遍认为补贴标准较低。

国电石横电厂生产技术部主任魏小兵透露,目前,火电厂应用的脱硝手段有3种:低氮燃烧脱硝,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脱硝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脱硝。低氮燃烧脱硝是在燃烧过程中控制氮氧化物的产生,也称前端脱硝;SCR和SNCR是对燃烧锅炉排放的尾气进行脱硝,净化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也称后端脱硝。目前来看,主流脱硝技术以低氮燃烧技术和SCR为主。

“上马低氮燃烧器每台花费1000多万元,SCR设备每台则要1亿元以上。”魏小兵说,根据目前国家颁布的氮氧化物排放标准,火电厂必须在前后端同时加装脱硝装置才能有效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在侯宇轩看来,0.8分/千瓦时的脱硝电价补贴不足以填补火电厂机组安装和运营成本,在政策倒逼下,火电厂将面临巨大资金压力,继而影响到供电安全性问题。因为通知规定,脱硝电价资金暂由电网企业垫付,这也使得供电企业不愿意配合火电企业的脱硝机组安装,导致脱硝工作难以加速。根据试点企业计算,1.1分/千瓦时的电价补贴才能平衡成本,对于新建和改造设备,由于在机组性能上有所改善,脱硝成本相对较低。

第三方企业迎利好

“受政策推动,第三方企业将迎来订单猛增期。大气污染治理企业脱硫订单仍有望增加,但增速将放缓。今后3年,利润增长点将集中在脱硝和除尘两大领域,脱硝和除尘市场将迅速扩容,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将得到技术补贴和税收优惠等。环保设备生产企业将首先获益,进一步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侯宇轩说。

由于脱硝补贴电价低于预期,在业内人士看来,火电企业对脱硝工程的造价也会更加看重,低运行成本的方式会受青睐。脱硝第三方企业迎来利好的同时,相互之间的竞争也必然会加剧。

据了解,脱硝相关产业市场主要包括脱硫特许经营、脱硫脱硝工程建设承包(EPC或BOT)、脱硝催化剂生产销售、专用和配套设备等。相关上市公司,如九龙电力、国电清新、龙净环保等都将从中受益。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