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网容量和用电负荷的日益增长,电力系统对自动化和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力系统自动化对可靠性的需求,使人们注意到“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这种高可靠性和强抗工业干扰的技术。90年代以来,PLC发展迅猛且应用的局域网技术日趋成熟,产品不断向系列化、标准化发展,在自动化控制领域中,新一代的PLC改名为PCC已逐渐跃居主导地位,成为实现自动化控制的关键技术,在电力系统也不例外。PCC(ProgrammableComputerController)是一种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它是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工业计算

首页 > 光通信 > 市场 > 正文

PCC汰换PLC:发电厂监控技术更迭迅猛

2013-01-10 10:35 来源: OFweek工控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网容量和用电负荷的日益增长,电力系统对自动化和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力系统自动化对可靠性的需求,使人们注意到“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这种高可靠性和强抗工业干扰的技术。90年代以来,PLC发展迅猛且应用的局域网技术日趋成熟,产品不断向系列化、标准化发展,在自动化控制领域中,新一代的PLC改名为PCC已逐渐跃居主导地位,成为实现自动化控制的关键技术,在电力系统也不例外。

PCC(ProgrammableComputerController)是一种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它是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工业计算机,采用“面向用户的指令”,因此编程方便;它直接应用于工业环境,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更高的可靠性、广泛的适应能力和应用范围;大容量的存储能力、标准通信接口,基于过程总线的系统互联、高级语言开发和运行环境,自诊断能力,都使得PCC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具备了出色的友好“平台”。

1.PCC系统CPU的特点

继承了PLC与微机技术的PCC技术形成第一代自动化软硬件平台结构,采用32位CISC和RISC的CPU,多处理器结构。图1为本系统所用的CPU模块结构。图中除了主CPU外,I/O–Processor即I/O处理器主要负责独立于CPU的数据传输工作。DPR-Controller即双向口控制器主要负责网络及系统的管理。一个模块上的3个处理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通过DPR),从而使主CPU的资源得到了合理使用,同时又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整个系统的速度。

图1CPU模块结构

2.PCC在发电厂监控中的应用

以某热电厂机组设备改造为例,介绍应用PCC实现的智能分布式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该热电厂有大小机组7台,装机容量194MW,现准备对主要的4~5号机及整个电气系统进行监控系统改造。

2.1设计原则

系统按分布式结构设计,采用开放系统、分层控制等先进的计算机设计思想,将计算机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图形和图像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采集和自动控制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技术成熟,运行经验丰富,能够满足近期的功能要求和远期的发展需要。整个设计遵照国际90年代IEC1000系列标准,满足ISO9001国际标准。

(1)整个系统分为5个采集控制站,计有4号机组监控、5号机组监控、35kV出线监控、同期控制、01/1~3号机/6kV监控。两个操作员工作站。

(2)通过计算机对励磁调节器(KFD)、发电机有功进行遥调。在4、5号机控制屏上设有手操有功调节和KFD无功调节及与汽机联系指挥信号。

(3)不含同期点的出线,原控制回路取消,采用计算机控制。含有同期点的出线,应用成熟的计算机同期装置,采用计算机控制。

(4)事故音响,预告信号原回路取消,功能由计算机系统实现。

(5)厂用电BZT功能由计算机实现,对4、5号机强行励磁及主变风扇启动控制均由计算机来进行判别控制。

2.2系统结构

系统的网络结构系统配置如图2所示。

图2系统配置框图

2.3系统管理层

操作员工作站、工程师工作站和通讯服务器组成智能分布式系统结构的管理层。

管理层通过PROFIBUS网络与5个PCC采集控制单元相连,各工作站和服务器分别相当于PROFIBUS网上的一个独立的结点。

管理层采用多机及双网络方式运行,各工作站及通讯服务器之间还组成一个小的局域以太网,实现数据的传输与共享,互为备用,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软件平台采用32位多任务、多进程设计,可支持Windows95/98/NT操作系统软件,配有多种应用软件接口,并支持OEM开发,为用户提供了二次开发平台;硬件平台可采用小型机、微型机或工作站等设备。

通讯服务器完成与地调、模拟盘、GPS天文时钟接收装置以及电厂已有的几台RTU设备的通信;还通过HUB与该厂的MIS网相连,实时监控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实时信息的管理。

若用户具备与Internet连接的条件,管理层还可以提供PVI浏览器方案,实现远方读取数据。

2.4系统控制层

PROFIBUS网上的各采集控制单元组成智能分布式系统结构的控制层。控制层按照机组或线路等监控对象的不同分别组屏,可以使各单元组合置于过程对象附近,减少电缆投资。各监控单元分别完成相应监控对象的模拟量、数字量采集以及数字量的输出控制。模拟量采集采用交流采样。

系统具有可扩充的模块化结构,电源、CPU、网络板、I/O板、模拟量输入板、通讯板等都是独立的模板以总线方式连接在底板上,它取代了标准的框架装配的局限性,可在标准的DIN轨道上任意拆装、组合。

每个单元都有一电源模块。系统电源是系统可靠性与完整性的第一保证,PCC的输入电压有AC、DC两种,可实现交/直流切换。

系统配有当地调试通信口,便于对不同的数据采集与控制设备进行跟踪与调试,方便了参数设置及运行监视的维护。带电插拔采集板件使得现场维护变得简单方便。

在软件支撑环境方面,PCC采用高级语言编程,为用户提供透明的服务接口,同时,也支持直流采样,使得功能实现、系统增容都十分方便灵活。

操作系统为实时多任务系统,在操作系统中一个任务的循环周期可根据任务的优先级确定。操作系统主要分三层:

(1)操作系统核。

(2)PCC软件包。包括:系统管理、系统任务、功能库、一般任务、高速任务级、通讯软件。

(3)应用程序。包括:循环任务、非循环任务。操作系统为保证系统的高可靠性提供了监视和安全的功能,包括:模块检测、系统结构检测、栈溢出检测、I/O数据传输检测、循环周期检测、硬件看门狗等。

由于PCC的CPU采用68000+RISC的32位微处理器,具有极强的运算处理能力,可使大量运算、控制功能、保护功能分散在各智能单元,大大提高了站内通信网的利用率,使整个系统效率达到最高。另外,系统软硬件方面良好的自诊断功能,可把故障范围减至最小。

2.5现场层

智能分布式系统结构的外围层为现场层,包括采集层使用的传感器、二次控制回路等。

现场层根据现场总线网络传输速率快(≥500kbps),软硬件实现简单的特点,可以用CANBUS

(或RS485)来连接厂内的其他自动化装置如保护单元、故障录波、无功补偿设备等的主干网,并通过现场总线网络连接到采集层,与上一层进行必要的数据通讯。

2.6网络通信

采用的PROFIBUS(ProcessFieldBus)网络是一种高速数据链路,是具有标准通讯能力的开放式现场总线,用于PCC与PCC之间,或与其它接到本网络上的智能设备(如显示单元、上位机等)间传送数据和系统状态。PROFIBUS网络作为传输速度最快的现场工业总线(500kbit/s~10Mbit/s),物理连接方式简单,既可以用双芯屏蔽通讯电缆,也可以用光纤等;多主多从的“PeerToPeer”方式,采用TokenRing结构,网上最多可连入多达128个结点,最大传输距离达4800m;与第三方系统通讯方便,兼容性能;可任意的增加和删除网络结点,而对其他结点和整个网络没有影响,可靠性高。PROFIBUS网络协议符合德国国家标准DIN19245。

系统的CPU模块、专用的网络模块和通讯模块(本系统未使用)提供了多种标准通信接口(TTY,RS422,RS232,RS485等),使得CPU的局部I/O总线扩展、远程扩展I/O(通过RS485电缆)以及CPU间的现场总线组网非常灵活,从而方便地实现系统纵向或横向集成。

3.系统改造后效果

应用PCC实现的电厂机组设备改造,充分发挥了可编程编辑控制器(PLC)的标准控制功能和工业计算机的分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的集成优势,不仅方便地实现了各机组、厂变、出线及同期控制单元的开关量和模拟量的采集,而且其双网络结构的管理层、具有大型机分析运算能力的PCC模块组成的控制层均为实现发电机有功调节、同期控制、强行励磁、备自投等回路的自动控制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从而使该电厂的自动化管理水平登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建立全厂信息监控和管理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电厂节能增效、提高供电质量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4.结束语

总之,开放式系统平台是当今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的方向。现代的PCC与微机的发展相互渗透,它已是一种可提供诸多功能、成熟的用户应用控制系统,而不是一种简单的逻辑控制器,它已被开发出更多的接口与其它控制设备进行通信,生成报告,多任务调度,可诊断自身故障及机器故障。基于现场总线的智能分布式的新型控制思想,基于标准化的开放性和兼容性,通用性和高度专业化的融合,这些优势使PCC可以实现电厂的各种运行、分析与控制功能,能够满足当今的电厂实现生产、管理自动化的需要,而且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PCC应用为电厂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可行性方案。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