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早晨,奉化大堰镇南溪村。振富食品厂三间平房外,水泥地上成片的花生在阳光下闪着金光。车间里,轰隆隆的机器声和着欢快的笑声飘来,赶走了初冬的寒寂。
“樊大嫂,刚到门口就听到你的笑声,今年你们的食品销量一定很旺吧!”大堰供电营业所的董科爱和竺芝亮说着走进了烘炒车间。
“哈哈,多亏你们供电小伙子帮忙啊!”车间里,一位40岁左右的大嫂正忙着翻筛网兜上的花生。
一走进车间,两人也忙活起来:检查烘炒机动力开关、线路接线情况……“嗯,设备运行都正常。大嫂,您用电方面有什么需要尽管提。”
“有你们电力作保障,我放心。只要不停电啊,越到过年,生意就越好!”樊大嫂乐呵呵地在服务单上写下“满意”两个字。
樊大嫂和丈夫经营着一家有机蔬果小型加工厂,生产的富硒紫薯干、天然白花生、玉米饼等农家食品远销浙江省内外,年产值有200多万元。
在镇上像他们一样生产加工有机农产品的微型企业有20余家。
产业转型电力先行开路
奉化大堰镇是宁波市主要饮用水源保护地之一,随着“梯度移民”以及工业项目的陆续迁出,全镇的用电量连年递减,仅今年就比去年降低了5个百分点。
从前几年开始,大堰镇政府转变发展思路,打出“高原生态”牌,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富硒土壤发展起有机特色农业,基于各村土质、环境条件,逐渐形成有机稻米、有机白茶、有机番薯、有机竹笋等分片集中产区。
“在西畈、竹林、张家一带,主要是有机米的产区;有机白茶分布在董家、毛竹、畈里;有机番薯集中在董家、李家;万竹有好几百亩机笋。”董科爱对大堰镇的有机产区如数家珍。他说,供电营业所为从事有机农业的相关企业开辟了供用电“绿色通道”,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办理业扩增容、报修等一条龙服务。
可靠电力助茶叶品质提升
由于海拔高、生态环境好,全部施用农家肥,大堰的白茶、“黄金茶”相当出名。现今山里开的炒茶厂有十三四家。
今年12月初,位于环山村的一家“黄金茶”厂需要架线接电,大堰供电营业所接到申请当天就前去勘查设计供电线路,组织所里员工加班加点,为其架设了一条800米长的低压绝缘线路。为配合茶厂扩建,还将赶在明年1月份采茶季开始前增放一条线路。
“有机农产品的生产非常严格,种植、生产、加工、流通,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达到绿色无污染。很多加工企业购置了专门的自动化流水线,机器设备对供电质量的要求很高。”大堰供电营业所所长胡盛介绍说,由于农产品生产季节性很强,在加工前后期的时间里,所里员工都会上门做好用电方面的安全检查,特别是在加工忙季,还会指定专人负责相关企业用电,一有突发事件立马抢修。
优质服务护卫农民致富路
竹林村村民周伟军是一家有机米的生产加工厂主,尽管有机米价格比普通大米高很多,但在市场上却供不应求。
12月2日中午,正当厂里开启机器轧米时,突然停电了。看着上千斤等着加工的大米,周伟军焦急地打通大堰供电营业所电话,值班员竺芝亮和同事立即赶到厂里。经过一番检查,原来是从10月底稻谷丰收以来,设备连续超负荷运行,再加上机器启动时电流过大,空气开关烧坏了。经过十多分钟的抢修,机器再次转动起来,周伟军抑制不住的激动:“没有你们的及时服务,咱厂里的‘宝贝’不知怎么办才好啊!”
“每到忙季,我们都不敢掉以轻心。”竺芝亮说,只要用户电话一来,他和同事便扛上工具包出门。
目前,有机农业已让大堰镇的村民尝到了甜头。如今,大堰镇政府将发展有机农业、打造有机镇作为该镇“十二五”经济发展的“引擎”,整合现有资源重点建设“高山有机农业产业园”,并计划沿江打造农家乐旅游休闲带。
“我们已经做好了相关的供电配套设施规划,满足有机镇供电配套建设无杆化、电缆化、绝缘化的需求。”所长胡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