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时间,他负责改造70多台火力发电机组点火装置,每年可节约轻质燃油超过3万吨,节省资金规模每年超过亿元人民币;他的微油点火技术已申请国内相关专利17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他就是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李凤瑞博士。从普通技术人员到副总工程师,从微油点火技术到电力系统节能减排多领域,短短几年时间,李凤瑞这位蒙古族小伙儿,带着大草原的绿色,在浙江创业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倾心实践绿色理想近年来,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微油点火”作为一项新

首页 > 农电 > 人物 > 正文

谱写节能新曲 成就绿色梦想——记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李凤瑞

2012-11-27 14:35 来源: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作者: 马锦盈

六年时间,他负责改造70多台火力发电机组点火装置,每年可节约轻质燃油超过3万吨,节省资金规模每年超过亿元人民币;他的微油点火技术已申请国内相关专利17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

他就是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李凤瑞博士。

从普通技术人员到副总工程师,从微油点火技术到电力系统节能减排多领域,短短几年时间,李凤瑞这位蒙古族小伙儿,带着大草原的绿色,在浙江创业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倾心实践绿色理想

近年来,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微油点火”作为一项新型技术刚刚崭露头角,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就敏感地意识到,一场发电厂点火领域的节能“风暴”即将来到。初显轮廓的“微油点火”技术,是一项尚未成熟的全新技术,面对这样一个难度巨大的研发课题,李凤瑞博士毅然挑起了项目学术带头人的重担,带领研发小组迎难而上,在总结前人成败得失的基础上,开始了“微油点火”技术研发的艰难旅程。

“一旦研发失败,巨额的研发投资与项目投资将打水漂!”尽管常常会有这样的“寒意”突如其来地掠过全身,但更多的时候,他的心底涌动着一股荡气回肠的“暖流”。李凤瑞说,为了这项课题的研究和开发应用,院领导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满怀信任的鼓励,并在浙江杭州半山电厂建立了试验台,千方百计创造研发条件。当时热机所所长黄郁明为了这个项目的研发与推广煞费苦心,组建研发小组,为他配备了多名得力助手。负责项目实施的李剑、方磊等人足智多谋,干劲冲天,节能公司熊建国经理在项目推广上精明能干,四处奔波……这一切,让他感到了强大的支撑力,推动着他义无反顾地往前走。

研发过程是寂寞而艰涩的,有时他看到前面一片黑暗,没有丝毫的亮光,那时的他会紧锁眉头,不停地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苦苦地寻求着“突围”的通道。而当一组复杂的演算终于水落石出,一道久攻不克的难题终于破解,一项反复修改的设计终于成形……他的脸上便堆满了阳光,谈笑风生,快乐得像个孩子。

在李凤瑞科研的日历上,几乎没有双休日,没有节假日,没有白天与黑夜的区别,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会亮到深夜。一张折叠床,一床被子,静静地搁在办公室的一角,无声地述说着他以院为家日夜鏖战的故事。

紧张工作之余,李博士会打开电脑里存放的一张张女儿照片,细细浏览,百看不厌,眼里满是柔情。2006年,是他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候,几乎很少回家,妻子正在准备博士论文,女儿一时没人照顾,便送去了远在东北的岳父母家。“为了工作,李博士付出太多了!”领导和同事们对此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突破攀越崭新高度

经过不断的克难攻坚,“微油点火”项目的理论准备日渐“羽翼丰满”,种种富有挑战性的理论设计,能否经得起实践的推敲,最终还得由项目实施的成败来说话。2006年4月,浙江温州电厂5号炉300MW机组点火装置改造,是李凤瑞和研发伙伴们共同设计的第一个微油点火技术应用项目,这头把火能否点燃,关系到整个科研计划的成败。

真是万事开头难,第一步果然磕磕碰碰,让人不时惊出一身冷汗。设备厂家延迟发货、实际生产与设计尺寸不匹配等难以预估的问题一一出现,好在李凤瑞提前蹲守现场、紧盯施工细节,才不至于影响整个项目。

4月23日正式点火开始,看到燃烧器喷射出的耀眼火焰,悬着的心刚刚有几分放下,但是很快又提到了嗓子眼,又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原来,助燃用的轻柴油在喷射前要加热到150℃,这时油会发生裂解,析出碳颗粒,用不了多久就堵塞了油枪的喷嘴。于是,他们连夜拆卸清洗,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终于渡过了又一个难关。三十多个小时后,听到“机组复役”的消息,李博士高度紧绷的神经刹那间松弛了下来,欣喜的潮水一下子漫过了全身。温州电厂几台机组经过“微油点火”改造后,当年节油1千余吨,节油率达到95%以上,这样的“开门红”连他自己都有几分不敢相信。

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由他负责研究和开发的“微油点火技术”科研项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采用多项创新技术针对性地设计开发了十几种不同型式的微油点火燃烧器,分别在浙江、广东、广西、湖北、江苏、河北、宁夏、内蒙古、印度尼西亚等国内外70多台机组推广应用,其中100万千瓦的机组有4台,60万千瓦以上的机组有20台。锅炉采用微油点火技术启动,最高节油率高达99%左右。浙江嘉兴发电厂600MW机组改造后冷态点火启动用油仅11吨,而未改造的同型机组用油约631吨,一次冷态启动节油约620吨;广东红海湾发电厂2号600MW锅炉经过微油改造后,基建冲管过程中微油用油仅为20吨,而此前未改造的1号机组用油1500吨;内蒙古准葛尔发电厂基建过程中原计划用油1000吨,最后用9.9吨就完成了启动过程。该技术在应用上还取得了多个国内第一:首台300MW直吹式制粉系统机组轴向点火微油项目、首台600MW直流燃烧器机组微油项目、首台600MW旋流燃烧器机组微油项目等。

根据发电厂提供的数据初步统计,目前经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实施微油点火技术后的机组总计每年可节约轻质燃油超过3万吨,节省资金规模每年超过亿元人民币。节油节能成效显著。该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运用,给企业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李凤瑞的微油点火技术自开发至今,已申请国内相关专利17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国际发明专利已通过欧盟初步审查。经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批准,浙江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负责制定该技术行业标准。

携手凝聚团队力量

李凤瑞对技术毫不保留,“微油点火技术”研发期间共指导研究生4名、本科生2名,在工作中尽可能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和探索精神,创造机会让他们去锻炼和承受压力。他认为,创新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团队中成员准确的自身定位和合作氛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用人所长天下无不用之人;用人所短天下无可用之人”,作为一个团队领军者,要有“识英雄”的慧眼更要有容人的雅量和“重英雄”的战略意识。团队中的成员从创意产生到市场推广配合默契。他为人正直谦让,平时以一名普通党员形象和实际行动无形地影响着团队成员和周围群众,在广大的专业技术人员中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

2008年8月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科技研发中心成立,李凤瑞兼任科研中心主任。2009年又兼任省电力公司科技项目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中心成员有11人,其中博士毕业生6人,所涉及专业包括电网规划、系统、高压、发电等专业。在他的带领下,通过跨专业进行知识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新方向。2012年4月,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院组建,李凤瑞担任院副工程师一职。

在担任科技研发中心主任一职期间,他努力为大家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科研中心成立两年来,中心全体成员奋发努力,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潘泉、周祖飞等管理岗位的同志将浙江省电力公司项目管理中心和院里科研项目的日常工作处理得的井井有条,赵波博士负责的“分布式电源与微网实验室”通过短短一年多的建设就获得了“浙江省重点实验室”的称号,余绍峰博士负责的“浙江电网数据中心”、张雪松博士的仿真实验室等建设均以初具规模,在国内反响很大,前来参观交流的同行络绎不绝……

如今,李凤瑞和他的节能减排团队将在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舞台上续写新的辉煌。

作者: 马锦盈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