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杭富沿江公路一路向东不远,绿树成荫、亭台鳞次,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映入了笔者的眼帘,这里就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富春山居图》的隐居之地——黄公望村。10月21日,笔者走进这座“风情小镇”,体验农网改造为其带来的突飞猛进的变化。
今年54岁的夏启发是黄公望村的村书记,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对农网改造有着深刻的体会。
“从1993年开始,黄公望村共经历了3次电网改造,最近的这次改造是2010年开始的。”在夏启发的记忆里,2011年年底完成的这次改造彻底解决了该村的低电压问题,村民用电得到了保障,村民的生活水平也直线上升。
黄公望村的村民多以旅游餐饮、炒茶为业,以前,低电压导致供电末端电压不稳,很多人家拉开灯泡发出的都只是红色的微光,就更不用提使用炒茶机和空调等大负荷电器了。
“改造前,我家餐馆的客人一多,我就提心吊胆,生怕跳闸停电。”黄公望村土乡园农家乐老板李焕荣对笔者说,他曾吃过低电压的苦头,“包厢里安装的空调都只能是摆设。”如今,他家的15个包厢天天爆满,他还添置了冰柜、消毒柜、中央空调。未来,他还打算扩建会议中心、住宿房间,农网改造让他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据了解,在此次对黄公望村的改造中,富阳供电局结合当地打造“风情小镇”的规划,将原先的架空线全部改成入地电缆,敷设主干线和支线超过7千米,入户线15千米,总投入850万元。
“线路入地后,整个村子再也看不到电线搭挂的杂乱场景了,‘风情小镇’更加名副其实。”据该局东洲供电营业所所长郭敏介绍,此次改造供电企业采用了集中远程抄表系统、安装了智能公变终端,所有的箱变都架设在古典风格的配电房中,和整个村子的风光形成有机结合。
笔者了解到,电缆入地改造后,很多村民自发地将家中的线路也进行了埋设改造,以适应村子的古朴面貌。农网改造带来的,不仅是美丽乡村的景观呈现,更是村民文明素质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