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由中国科技协会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煤矿生态矿山”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国家能源局、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环保部等领导出席研讨会。中国工程院彭苏萍、魏复盛、杨裕生等7位院士和相关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冀中能源“煤矿绿色开采生态矿山建设与技术创新”进行了专题研讨论证,并给予高度评价。
冀中能源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刘建功介绍了冀中能源近年来在绿色开采生态矿山建设与技术创新方面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他指出,冀中能源目前成功实施了充填开采、矿井地热利用、保护水资源、装备自动化、构建循环经济等技术,均已取得明显成效。2003年邢东矿建成了全国第一个没有矸石山的花园式矿井。近年来,固体矸石充填、矸石膏体充填、矸石似膏体充填和超高水材料充填等充填技术的应用,控制地面下沉205公顷土地,不仅保护了土地资源,实现了不迁村开采,而且已经安全采出呆滞煤炭资源469.6万吨,充填固体废弃物381.6万吨,消除矸石山三座。在节约资源的同时,该技术还可以减少采空区瓦斯积聚,有效防止瓦斯爆炸的发生。目前这项技术已经推广到全国上百个煤矿。
“不因善小而不为”,刘建功介绍,“矿井回风和矿井水同地面空气的温差也是能源,冀中集团利用温差作为能源而实施的风源热泵和水源热泵技术,使生产煤炭的矿井不消耗煤炭,不建锅炉房,有效改善了地面环境。”目前该技术已在东庞矿、梧桐庄矿、云驾岭矿、章村矿和葛泉矿推广应用,拆除锅炉房12座,拆除空调2126台,年节约标煤20172吨,节电160万度,减排二氧化碳50289吨。
冀中能源还首创了矿井水地面回灌系统,对封堵控制减量化后排出的矿井水,在有条件的矿井实施深井回灌保水技术,回补地下水系。在梧桐庄矿实施保水技术,矿井涌水量由建井初期的每分钟17.5立方减少至5立方。这项技术的实施不仅减少了采矿活动对地下水系的影响和地下水的涌出,而且通过回灌系统实现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循环利用。矿井涌水量总计减少了70%,年节约电费1700万元以上,矿井水实现100%处理,再造了地面景观9处。
反馈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施,使煤矿走出了传统的单向直线式经济发展模式的束缚,将上一级的废物变为下一级的原料,有效地避免了煤矿生产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形成了“矿井只有煤炭产品输出,无废水、无废渣、无废气外排”的生产格局。
经过研讨和论证,领导和专家们一致认为,冀中能源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和地表环境,统一规划矿区生产和生态布局,创新煤炭科学开采技术,在煤炭开发过程中,保护了土地、水和空气资源,把固、液、气废弃物作为资源加以利用,不造成污染性外排,以最小的生态扰动获取煤炭资源,并具备了环境恢复和生态再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