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社长,马上就要催芽了,没通三相电发芽机怎么开,快去所里办手续吧,走‘绿色通道’两天就能通电。”
“张师傅,仓库里的漏电保护器坏了得赶紧换,上午去买好,我中午就过来帮忙换。”
“孙大娘,您放心吧,这几天催芽关键期,我们24小时值班待命,保你们安心用电,稻芽肯定长的好!”
进入5月,海宁市14个现代农业综合合作社里活跃起了电力员工忙碌的身影:查线路、验设备、宣传安全用电、了解用户需求、帮助合作社解决用电问题,海宁市供电局正努力做好农业“现代化”生产的坚强后盾。
“现在正值水稻催芽时间,今年我市共有水稻种植面积24万亩,其中机械化作业试点2万6千多亩。”海宁市农业机械技术服务站唐镇渊介绍说,“机械化农作第一步就是催芽,芽的质量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现在我们一般都把谷种在恒温32度的发芽机里浸泡24小时,这样长出来的苗质量更好,更符合机械播种要求。”
近年来,海宁市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广机械化生产,解放农村劳动力,力助农民增产增收。而在农业“现代化”生产建设过程中,电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种子催芽要用电、农田灌溉要用电、收获储藏包装还得用电,现代农业生产样样离不开电”5月14日的随访中,袁花镇民兴农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治国这样形容,“电是我们现代农业生产的‘先锋’”。
为助力农民增产增收,多年来海宁市供电局一面深化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优化农村电网结构;一面提高服务质量,设立24小时“绿色通道”,并主动联系政府、服务企业和农民,倾力助推农业生产“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