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电话铃一响,留给额尔古纳宏源电力公司抢修班队员的时间只有15分钟。这支由8人组成的团队,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只要接到指令便立即赶往事故现场,守护着万家的璀璨灯火。日前,记者跟随额尔古纳宏源电力公司抢修班班长李真,体验供电抢修人平凡的一天。
早5:30分额尔古纳市迎春路
初见李真,是在额尔古纳市迎春路上的一个线杆前,眼前的这个线杆已经被撞成了两截,造成了镇三线全部用户停电,镇三线路全长14.35千米,李真告诉我们,早上凌晨两点20分,变电站报警说镇三线短路跳闸,为了尽快抢修线路保通电,天还没亮,整个抢修队就赶紧进行巡视,巡到71号杆一看,让车把杆撞断了,马上组织人开始抢修。
11月的额尔古纳已经进入了冬天,尤其是今天的气温已经达到零下25度左右,早上还伴有白茫茫的大雾。现场用吊车吊起线杆,然后抢修人员爬上线杆,卸掉所有的高压磁瓶和横担悬垂片。此时线杆和地面是分离的,但是所有的抢修队员从未畏惧。
“小猴,要保持平衡,先拆右边的悬垂片。”
“那边的螺丝先别拆。”
李真站在下面,不停的叮嘱指挥着。
连续4个小时的作业,截止到下午一点半,终于抢修成功,一点三十七分110KV变电站开始送电,九点五十分抢修人员将所有真空开关开启。保证了镇三线全面通电。
保证镇三线通电之后,所有的抢修人员没顾上喝一口热乎水,就又急忙的上了抢修车。
我们的记者也随着李真上了电力工程抢修车,向目的地驶去。
上午10:10分额尔古纳恩和俄罗斯民族乡
恩和俄罗斯民族乡是我国唯一一个俄罗斯民族乡,北纬51度,高寒地区,由于地表温度过高,忽然间的降温使额尔古纳地区早上雾后下了一场大的霜冻。路上真可谓是银装素裹,铁树银花,但是所有的抢修人员根本无暇顾及这样的美景,反倒这样的美景使他们的工作更加沉重。李真在车上紧锁着眉头,不停的接电话,虽然不太能听懂他所说的内容,但记者知道,都是与抢修协调有关的。
在频繁的接听电话间隙,李真断断续续的向记者介绍着所取目的地的情况:因为天气恶劣,下起了大雾引起霜降,以至于一些电线接地,造成三河、恩和、室韦等地都停电,我们现在就是要赶紧赶往现场,巡线,看看有没有好的办法能够解决接地现象。但是现在还有想出来好的办法,因为这么多年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12点25分,我们到达了目的地,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每一个线杆、悬垂片、电线上都挂满了霜降。
李真二话没说的穿好装备,爬上了线杆。由于线杆太滑,根本吃不劲,爬两步就往下滑一下,好不容易爬上了线杆,仔细勘察了情况,看来这次的情况真是难煞了李真。他摇摇头对我们说,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等天气好了,不上霜冻。其他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每120米一个杆,一共有530杆。这么多杆李真一个一个的巡视,看到可以处理的就赶紧处理。
为的就是能尽快的给老百姓送上电。
晚上19:00额尔古纳市
忙乎了一天,晚上七点,8名抢修队员才吃上一口热乎饭,喝上一口热乎水。吃完饭后,李真说你们回家吧,我回单位。记者很诧异的问,这都忙乎一天了,怎么还去单位。
天气越是恶劣,李真越是忙碌。”李真的同事告诉我们记者,除承担正常的维护、扩容工作外,李真带领的班组还担负着大量的抢修工作,最多时一天抢修了20多处故障。“李真兢兢业业,在配电检修岗位的10多年间,从没出过差错。”
李真回到单位原来是去值班,他说,晚上容易出现事故,守在单位能第一时间知道,第一时间处理。
后来我们才知道,一个星期,李真在单位值班五天。我们也跟随着李真去了单位,但是一进办公室,我们看见了一个50岁左右的妇人。原来是李真班长的妻子,
我们采访她时,她表现出了些许羞涩。她说,李真都已经在这工作10多年了,但是在单位的时间总要多过在家的时间。既然干这份工作了就要负责任。
李真说,其实这么多年的工作也多亏了我的爱人,要不是她的支持,我想我也不会坚持这么久,几乎每天值班她都来,给我送口热乎饭,有的时候在家,早上一整2点有任务了,她也会起来给我做口饭,尤其是冬天,咱这得温度太低,最冷得时候零下四十多度,我知道她也心疼,可是没有办法,工作就是工作。
我们的记者隐约的看见李真班长的眼睛已经湿润,也许这才是不老的亲情。
已近傍晚,外面的天气又开始降温了,希望今天李真能睡个安稳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