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长三角地区25%煤炭的来源地,每天直供上海3个小时的电力,是泛长三角区域名副其实的动力源。然而,这个具有百年煤炭开采史的华东地区最大煤炭资源城市,由于过于依赖煤电工业,造成产业结构失衡,成为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沉疴痼疾”。
面对严峻形势,淮南市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城市战略决策,提出实施立足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的‘四煤’发展战略,全面转型突围。经过五年不懈努力,淮南“一煤独大”的产业布局正在逐步改观,开始向多元产业齐头并进转变。同时,一座依山傍水、滨河滨湖、宜居、宜游、宜学、宜业的淮河流域现代化中心城市,正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出来……
“四煤”战略转型
采煤塌陷始终伴随着煤炭产业的发展而发生。目前,淮南塌陷区面积约17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8%,已塌陷土地中耕地面积约16万亩,涉及居民约30万人。
随着塌陷范围的不断扩大,大规模采煤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破坏,对经济社会发展也造成越来越重的负担。
“百年煤都”实施全面转型战略已势在必行。淮南市委全会提出,淮南应以建设“两型”城市为着力点,以“四煤”发展为主要路径,以扩大开放和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推进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
“立足煤”,淮南大力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先后建成18对安全高效矿井。2010年,淮南市原煤年产量首次突破8000万吨。同时,推进煤电一体化建设。淮南矿业集团在全国率先打破行业与区域界线,组建2家煤电一体化公司。淮南年发电量从“十五”末的230亿千瓦时,提高到465亿千瓦时。
依托省级煤化工基地,发展煤化工产业成为“延伸煤”的典范。作为安徽最大的煤化工企业,安徽淮化集团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5年来,公司销售收入从14.9亿元增长到32亿元。
淮南积极引进煤化一体化合作项目,与中石化合作,一期投资256亿元的项目已开工建设。与国投新集和皖能集团合作,引进总投资260亿元的煤制气项目。
“不唯煤”,淮南积极推动以煤炭产业为主向非煤产业为主转变,引入一批重大项目,与陕汽重卡合作,启动实施总投资20亿元的年产5万辆新能源专用汽车生产线等。
“淮南的发展最终要‘超越煤’”。淮南正在全力做强服务业,提出“双百亿”战略,龙湖路商业中心、现代物流基地等加快建设;7.8平方公里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在规划建设……
通过建设“两型”城市,践行“四煤”发展战略,五年来,淮南综合实力得到大幅提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63.6亿元增加到603.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116.1亿元增加到388.6亿元,工业化率从44.8%提高到57.3%。
多元产业齐头并进
随着“四煤”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淮南“一煤独大”的产业布局,正逐步向多元产业齐头并进转变。据了解,过去一两年,立足产业转型,一批产业新、技术精的新兴产业在淮南落地,仅今年上半年就引进内外资超200亿元。目前,在建项目已达799个。
创新和招商引资为支撑,致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以高倍聚光太阳能发电系统项目为代表的新能源工业和以循环经济为主的节能环保工业可谓新兴产业中的典范。
淮南将加速新型工业化,把煤机装备等装备制造业打造成又一支柱产业。目前,正在与美国比塞洛斯煤机等合作,联手打造世界一流的煤机成套生产线。
在打造多元产业过程中,淮南还特别重视产学研结合。今年以来,淮南与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分别签订了协议,在高新区建立核聚变项目产业基地,设立分支研究机构,培养更多的技工人才,并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持。
站在“十二五”的起点,淮南力求做大做强煤电优势产业,巩固壮大煤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三大资源拓展产业,引进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纺织服装、轻工食品两大特色产业,推进“两型”城市建设向纵深迈进。
推进“两型”城市建设,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成为关键手段。五年来,淮南万元GDP能耗预计下降21.2%。
转型发展的以人为本
建设“两型”城市,不仅是产业结构的转型,综合实力的增强,更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践行。面临日益严峻的塌陷形势,淮南坚持统筹生态修复、搬迁安置、农民就业和产业发展,进行“集中式搬迁、发展式安置、开发式治理”,走出一条塌陷区综合治理的新路。
作为淮南国土面积最大的区,潘集区采煤塌陷区治理工作尤为艰巨。按照“搬迁用地先用后补、建设资金先付后算、安置用房先建后分”原则,潘集区坚持定期调度、跟踪督查、全程服务,“十一五”期间,每年均完成当年塌陷区搬迁安置任务。
采煤塌陷区的综合治理,不仅要让农民“安居”,而且要使他们“乐业”。近年来,潘集区坚持招商引资与就业安置并重,重点发展纺织服装和农副食品加工业,仅平圩经济开发区就引进21家企业,带来38亿元投资,解决当地就业上万人。
为破解塌陷区治理难题,淮南在推进搬迁安置的同时,加大土地复垦和整理力度,探索出生态修复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三产、资源枯竭矿井土地盘活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带领农民走上增收致富之路。
五年来,淮南共投入搬迁资金26.1亿元,建立居民安置点61个,搬迁居民28.7万人;投入环境修复资金27.5亿元,实施环境修复项目133个,使60万居民受益。
民生工程让群众得到实惠。仅2010年一年,淮南就拨付资金10.5亿元,推动包括采煤塌陷区居民搬迁安置在内的42项民生工程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