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市发改委获悉,为缓解电力紧张状况,我市将通过加快新增电源装机建设和争取外电输入两种途径解决。为此,“十二五”期间我市新增电源装机将从原规划的1000万千瓦提高到1560万千瓦,而新增的三峡送渝电和四川水电也将在下月到位,以缓解迎峰度夏缺口。用电需求增长旺盛直辖以来我市能源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电力装机容量从2005年的575万千瓦提高到1167万千瓦,电源结构更加优化,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近40%,形成500千伏“日”字型双环网为骨架、220千伏电网分层分区的供电格局。“十一五”期间全市电力运行形势总体良好,GDP年均增长14.7%,全社会

首页 > 风电 > 风电运维 > 政策 > 正文

新增装机 外电入渝 重庆"内外兼修"缓解电力紧张

2011-06-28 10:02 来源:华龙网 

记者昨日从市发改委获悉,为缓解电力紧张状况,我市将通过加快新增电源装机建设和争取外电输入两种途径解决。为此,“十二五”期间我市新增电源装机将从原规划的1000万千瓦提高到1560万千瓦,而新增的三峡送渝电和四川水电也将在下月到位,以缓解迎峰度夏缺口。

用电需求增长旺盛

直辖以来我市能源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电力装机容量从2005年的575万千瓦提高到1167万千瓦,电源结构更加优化,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近40%,形成500千伏“日”字型双环网为骨架、220千伏电网分层分区的供电格局。“十一五”期间全市电力运行形势总体良好,GDP年均增长14.7%,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率为11.1%,负荷年均增长率为11.2%,最大负荷达到1210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622亿千瓦时。

但是我市一次能源资源有限,“贫煤、少水、富气、无油”,属于能源匮乏地区,已没有支持新上燃煤发电项目的煤炭资源,天然气配置权不在地方,剩余水电资源不多,且开发成本较高。长期以来国家对重庆的能源保障定位于“煤炭自给、川电保渝”,直辖之后重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开始遭遇能源瓶颈,目前能源对外依存度已超过20%,旧的能源定位已经不适用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

市发改委副主任詹成志表示,预计“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率12.1%,最大负荷年均增长率11.2%,到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1050亿千瓦时,最大负荷2060万千瓦。而到“十三五”期间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0.4%,最大负荷年均增长率9.9%,到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1720亿千瓦时,最大负荷3300万千瓦。

“如果只考虑当前在建项目,取得路条项目及三峡、四川水电协议,扣除备用及容量受阻因素,预计2015年全市丰水期电力缺口1025万千瓦,枯水期电力缺口930万千瓦;2020年全市丰水期电力缺口2420万千瓦,枯水期电力缺口2180万千瓦。因此,必须寻找新的出路。”詹成志说。

能源保障上升到国家层面

解决我市“十二五”乃至“十三五”电力保障,我市启动了新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市内资源开发电源,与周边能源丰富的省份开展能源战略合作,构建我市电力保障体系:通过网对网多渠道争取电力输入,充分消纳四川水电;加快本市合川双槐、石柱、奉节电厂等一批市内电源建设;点对网建设贵州习水、陕西安康等电厂;加快推进小南海水电、抽水蓄能和天然气发电等项目前期工作。

为此,我市在国家层面做了大量的争取工作,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就保障重庆电力供应作出了重要批示,新的工作思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已将重庆的能源保障上升到国家层面;二是“十二五”期间,三峡送渝电量列入正式计划,并从“十一五”的20亿千瓦时增加到40亿千瓦时;三是增加了四川水电送渝量,2011年四川水电送渝量由2010年115万千瓦增加到235万千瓦;四是“千万千瓦”的火电项目初步列入国家“十二五”能源规划,其中特别规划布局了贵州习水和陕西安康两个“点对网”的火电项目,所发电量全部送渝。

多途径实现保障平衡

据悉,“十二五”期间我市新增电源装机从原规划的1000万千瓦提高到1560万千瓦后,其中,新增火电机组装机容量898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236万千瓦,新增水电装机容量311万千瓦,风电及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115万千瓦。加上外来电输入,“十二五”后期我市电力保障基本可以平衡。

具体将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新建一批市内燃煤发电项目。“十二五”期间新开工燃煤发电项目1370万千瓦,其中,市内燃煤发电项目906万千瓦,市外能源合作燃煤发电项目464万千瓦。扣除关停机组容量,“十二五”期间新增火电机组装机容量898万千瓦,接转到“十三五”期初投产装机容量408万千瓦。

推进大型水电项目建设。乌江银盘、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项目即将投产发电,确保2011年内新增大型水电容量110万千瓦。长江小南海、乌江白马梯级前期工作正在推进,力争2012年开工建设。綦江蟠龙抽水蓄能电站争取2012年开工建设,“十三五”投产,新增120万千瓦调峰能力。

“十二五”新增中小水电装机容量203万千瓦。90万千瓦在建中小水电工程建设正在全力推进,确保绝大部分项目在2012年底前投产发电。170万千瓦中小水电工程也将提速开工,确保“十二五”投产113万千瓦。

“十二五”全市最终大致形成300万千瓦左右的热电联产规模。当前在建和拟建的热电项目装机规模约320万千瓦,供热能力16400吨/小时。“十二五”全市最终大致形成300万千瓦左右的热电联产规模。

“十二五”全市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115万千瓦。“十一五”全市规划储备风电项目180万千瓦,生物质(秸秆)发电项目63万千瓦。“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石柱、万盛、丰都、巫溪、云阳等19个风电场,新增装机规模约90万千瓦。建设包括江津、开县、合川、酉阳、秀山、丰都、彭水、永川、垫江、云阳等区县的10个生物质(秸秆)发电项目,新增装机容量25万千瓦。

开展天然气发电前期工作。按照100到200万千瓦装机规模,做好我市天然气发电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优先支持两江新区云计算中心天然气发电项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