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体化电网、一体化服务、一体化管理,助力城乡一体化建设。”谈及城乡一体化,济源供电公司总经理张明亮如是说。
近年来,济源公司用“三个一体化”统筹城乡电网协调发展,推进城乡无差别管理服务,全力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
一体化服务:提前介入,全程跟踪。
整齐的住宅楼,宽敞的街道,华丽的路灯,精致的绿化带,往来的车辆和店铺酒肆的清香……3月10日,笔者徜徉在济源市大峪镇王坑新村,仿佛置身于温馨的小城一隅。
走进一家小饭馆,几张桌子围坐着十几个食客。烧菜师傅在液化灶、电磁炉、电饭煲前忙碌着。
这是村民王丽的小店。她说去年搬进新居后,利用自家的门脸房做小生意。因处于镇区干道上,生意还可以。
沟连沟、山摞山,鸡犬相闻却少有往来,这是昔日的王坑村。支部书记李小星说,全村1000来人,24个自然村,零散分布在方圆10多公里的坡脑沟底。因线路长,电压低,100瓦的灯泡也不怎么亮,有时候连看电视都费劲,多数居民每月也就用十度、八度电。
李小星介绍,2008年王坑纳入城乡一体化“迁户并村”规划,择地另建新村,首批134户于去年夏天入住,二期工程今年6月份可投入使用。“我们现在每户居住面积260多平方米,水电路一步到位,公共设施一应俱全,电磁炉、洗衣机、空调、冰箱基本普及,并不比城市差多少,每户每月用七、八十度电很正常。”他说。
供电所长马文杰告诉笔者,王坑新村电力设施投资30多万元,安装160千伏安变压器2台,完全参照城市小区配套标准,10千伏架空线路为绝缘线,400伏线路为电缆地埋,220伏直接入墙进户,避免了树线矛盾,群众享受到了安全电、放心电,线损由以前的12%降到了现在的4%左右。
马文杰说,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中他们提前介入,全程跟踪服务。密切与镇政府沟通,做到早知情、早介入。提前建好用电台区,统一安装临时电表。按照城区用电标准规划,预留地埋、墙埋管道,保证高压入地、低压入墙,在居民入住前包括一户一表安装全部到位。鉴于“迁户并村”存在不确定因素,以往曾有因村委规划不当造成线路重复拆改现象,他们一方面与村委协商优化规划方案,一方面预留容量、线径走向空间,满足今后发展需要,并尽可能把线路架到田间地头,方便群众种植提灌和养殖用电。
分管村镇发展的副镇长曹树青说,大峪镇面积265平方公里,3万多人口,30个行政村,目前已有16个村正在或已经实施“迁户并村”和旧村改造,另有部分村已列入规划,优质的供电服务是为规划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济源按照新型社区的理念规划农村建设,已完成3万多人的迁建任务,全市526个村(居),已有306个村陆续实施迁户并村、旧村改造或城中村开发。济源公司则以新型社区的标准服务新农村建设,2008年以来投入资金1亿多元完善了配电网络。
一体化电网:统筹城乡,适度超前。
济源因济水发源地得名,是传说中愚公移山的地方,面积1931平方千米,人口68万,是河南省最小的省辖市,2003年列入中原城市群,2005年列入河南省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市。
上世纪50年代,济源以“五小”工业闻名全国。现在已形成钢铁、铅锌、能源、化工、建材等支柱产业。2008年底,工业总产值达760亿元,工业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70%。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增强了经济实力,也为工业反哺农业、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电网一体化,建设标准化,运行高效化。”2006年,围绕市委城乡一体化战略,该公司领导班子迅速达成共识,高标准制定“十一五”电网规划,并先后两次优化修订。
“十一五”期间,河南省电力公司对济源电网投资达16亿元,建成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3座,110千伏8座,增加变电容量380万千伏安。建成35千伏及以上线路200余千米,实现了主电网建设适度超前。
同时,按照城乡一体化配网建设思路,逐年加大配网建设,目前已拥有10千伏线路91条,长1868.4千米。线路台区3435个,台区密度为1.78个/平方千米。同时,随着电气化村改造力度的不断加大,供电可靠性大大提高,人均年用电量达7300千瓦时,人均年生活用电量超过320千瓦时。
电网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为城乡一体化建设创造了条件,该市“关键抓发展、重点抓农村、核心抓统筹”的思路得以实施,以“四个加快”为重点,即基础设施加快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加快向农村覆盖、社会事业加快向农村侧重、公共财政加快向农村倾斜,形成“三农”投入长效机制,近年来投入“三农”资金超过13亿元,并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递增。
目前济源市城镇化率超过48.5%,城乡收入差距为2.24比1,并呈逐年缩小趋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7440元,收入增幅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连续4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多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实现了镇镇通高速公路,率先实现自来水、广播电视、电话宽带“村村通”和硬化路“组组通”,率先实现城乡医保和城乡养老保障全覆盖,率先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为85周岁以上老人发放敬老补贴……
一体化管理:精细周密,惠农便民。
“电工服务真好,也就一顿饭功夫,线路就改好啦。”邵原镇花园新村的杨凤大嫂说。她家前几天买了电磁炉、电饭煲,因厨房线径小,她就打电话请电工帮忙。
花园村支部书记曹宪录认为,规范的管理、优质的供电服务是“家电下乡”持续火热的重要因素,如果管理服务跟不上,老百姓就不可能充分享受国家的惠农政策。
该公司坚持管理一体化,把95598客户服务热线向终端延伸,通过系统平台与基层供电所形成联动。接到报装报修电话,通过信息平台把工作单发送到供电所专用电脑上,供电所实行24小时值班,专人管理,跟踪督办,将办理情况及时向95598反馈,自动保留工作记录,列入各所月度考核,让95598最大限度地覆盖城乡。
打破电工分片包村、集抄核收为一体的旧体制,各供电所实现营配分离,专人上门收取电费,其余人员一门心思规范用电管理、进行线路维护、实施优质服务。每个所成立流动服务小分队,进村入户帮助群众解决用电难题。他们还把13个供电所划分为四个区域,便于突发情况下协同作战,力保电力畅通。
“济源城乡一体化新的经济增长点就在旅游和文化产业,把王屋山打造成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品牌,并大力开发工业游、城市游、新农村游,打造好济源大旅游品牌。进一步挖掘愚公移山精神等文化资源,打造好文化产业品牌,实现文化与旅游完美嫁接、互促共赢。”目前,该市在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已把目标定位在新的起点。
用更好的服务助力城乡一体化建设,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发展成果,依然是济源公司今后面临的重要任务,他们正在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实践着。(李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