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七天的“2009年福州煤炭产运需衔接会”(以下简称“订货会”)最终以华能、大唐等五大电力集团未签一单的尴尬局面结束。“五大电企一单未签早在预料之中,现在电企极有可能选择与一些小型煤炭企业进行电煤合同谈判,如果谈判再次未果,那么电企很可能会效仿华能,选择购买小型煤矿,自产自用。”昨日,针对此次订货会出现的尴尬局面,中国煤炭市场网副总编辑李朝林透露了上述看法。
电企瞄准小煤矿欲低价买煤
“订货会开始之初,煤企要求价格上涨10%,五大电企因价格问题进行联盟,这些无不为五大电企未签一单埋下了伏笔。”李朝林说。
据了解,今年以来煤炭价格波动剧烈,煤炭企业在价格上涨中赚到不少后,又不得不面对需求下滑带来的市场价格回落和库存积压。“跳水”的煤价、需求疲软的电力市场,都使这届订货会分外敏感。而国家发改委针对订货会曾下发文件,文件显示此次订货会预计电煤合同汇总总量6亿余吨,五大电力集团订货为3亿余吨,占50%以上。而五大电企在订货会上一单未签,势必将对煤电市场造成不小的影响。
对此,李朝林表示,电企不看好市场未来、煤炭库存严重,这些都是五大电企一单未签的主要原因。另外,电企没有签电煤合同也不会对电力企业造成太大影响。目前,受电力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电企的存煤都在增加,虽然没有签订电煤合同,但也不会使电企出现煤荒的现象。另外,订货会上五大电企与大型煤企未签订合同,并不等于关闭电企的“煤路”,现在电企极有可能于日后与一些规模小的煤炭企业进行电煤合同的谈判。
收购小煤企自产自用将成趋势
由于电企坐拥大量库存煤,以及可以对没有什么谈判资本的小型煤炭企业低价收煤,因此在煤炭订货会中拥有绝对优势。退一万步,即便煤炭企业真的是铁板一块,那么电企还有最后的杀手锏——收购小型煤炭企业,自产自用。
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也同意李朝林的观点。他预计,五大电企一单未签,极有可能促使电企加速购买煤矿,自产自用。实际上,已有华能、大唐华银电力[4.96 0.00%]收购境内外煤炭企业的先例。未来收购煤炭企业恐成为电力行业的普遍现象。
他表示,五大电力集团没有签订重点煤合同,他们将有可能收购煤炭企业,因为他们具备这个资金实力和管理水平,而目前许多煤炭企业经营困难也为并购提供了机遇,目前煤炭企业许多电煤积压,现货市场价格也较低。
若年年交“白卷”将逼出电价市场化
去年煤炭订货会上,煤企电企因价格问题闹的不可开交,但最后因发改委出面而得到解决。而今年,发改委的出面却没有解决任何问题。据了解,国家发改委曾于26日召集五大电力集团和主要煤炭企业开会协调。但煤电双方因价格分歧过大,最后导致谈判不欢而散。
韩晓平表示,煤炭市场化后,煤企“赚了不少暴利”。而目前电价尚未市场化,一味让煤价市场化不合理。如果电企接受煤炭价格,那电企的亏损将更加严重。去年经济增长速度迅速,发改委出面调解,电企最终还能接受。但就目前经济发展趋势,电企根本不认为明年的经济形势会好转,所以今年的调解失败也在预料之中。
如果经济继续呈下行趋势,那么电企的亏损恐在短期内难以抑制,电煤谈判可能在未来数年内年年交“白卷”,这将使发改委认真思考电价市场化的问题。商报记者 周述
新闻事件回顾
2008年12月22日,煤企要求电煤合同涨价10%,此后,五大电企联合反对涨价。
2008年12月25日,3家电力企业与神华签订重点煤合同,五大电企不为所动。
2008年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召集电企煤企进行调解,最终失败。煤炭企业空手而归。
靖远煤电拟3812万元收购煤矿资产
靖远煤电 (000552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公告称,公司于2009年11月12日与大股东靖远煤业集团签署《资产转让、受让协议书》。根据协议,公司拟以自有资金3812.83万元收购控股股东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拥有的王家山煤矿部分资产,该次收购可以增加公司产能70万吨。
靖远煤电公告称,近年来公司一直在进行矿井技术改造,不断提高公司原煤产量。2006年公司原煤产量为158万吨,2007年168万吨,2008年177万吨,2009年公司预计产量190万吨,公司通过现有系统的改造提高产能已经达到极限。如要进一步开拓深部资源,必须新建两对井口进行中二区域和中三区域的深部资源开采。新建所需两对井口据估算投入资金2亿元以上,建设周期2年以上,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较大。
靖远煤电表示,此次拟收购的资产深部资源权属为公司所有,收购后,主副井筒通过倾斜延伸,开采上述深部资源;收购东井资产和西井资产,可以节约公司扩产资金投入。据估算,此次收购仅需资金3812万元,通过开拓延伸,贯通联络巷道改造投入资金预计1500万元,即可达到通风运输等生产技术要求,可节约资金投入1.6亿元以上;通过收购可大大缩短建设周期,此次收购完成后,可以增加公司产能70万吨,2010年公司产能将从目前的190万吨提高到260万吨,大大缩短扩能改造的时间;此外,通过收购还可有效保护公司资源,利用原有井巷工程向下延伸,既有效保护了公司资源,又为公司提高产能提供了可靠保障。
靖远煤电表示,此次资产收购符合公司日常生产经营和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公司产能,保障公司实现安全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
靖远煤电同时公告,根据公司矿井当前安全生产、矿井技术改造和深部资源开采的安全投入实际需要,公司拟将煤炭生产安全费提取标准由原来的8元/吨调整为20元/吨,自2009年1月1日起实行。
按照公司矿井年度生产任务计划计算,该项安全费计提标准的提高,将减少公司2009年度利润总额2000万元左右。公司将进一步加强成本管理,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将由此对利润总额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华电国际16亿收购三煤企
华电国际 (600027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2010年12月10日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山西茂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收购山西晋能白芦煤业有限公司、山西朔州平鲁西家寨煤矿有限公司、山西朔州一半岭煤业有限公司的合法采矿权及其他相关资产,总代价15.89亿元。
公告称,上述三项交易相互独立且不构成公司之关联交易,亦不构成公司之应当披露的交易。于交易事项完成后,茂华公司将把白芦煤矿、西家寨煤矿及一半岭煤矿整合为一座年产能120万吨的煤矿,并成立山西朔州平鲁区茂华白芦煤业有限公司,以运营该整合后的煤矿。
对于收购煤矿资产对公司的益处,华电国际表示,公司所属发电厂对山西煤炭的依存度较高,在山西进行煤炭资源开发,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此前,公司已收购山西朔州万通源二铺煤矿、晋能二铺煤矿、安太堡煤矿,以及东易忠厚煤矿,分别整合为茂华万通源煤矿和茂华东易煤矿,核准年产能分别为210万吨和90万吨。此项交易事项作为整合山西煤炭及构建山西煤炭产业基地之进一步举措,将公司在山西朔州的煤矿核准年总产能提升到420万吨,有利于提高公司发电厂的煤炭自给、平抑煤炭价格,也可使公司取得稳定的经济效益,且对延伸公司上游产业链,培育煤炭产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具有积极意义。
二级市场上,华电国际股价自进入12月份以来呈逐级下跌走势,前日更下探至3.49元的阶段新低,昨日平收于3.53元。分析人士认为,华电国际走势不佳,很大程度上由于该公司是对煤价上涨敏感度较大的发电企业,煤价上涨导致煤炭成本激增,侵蚀了公司的利润所致,华电国际近来一系列的煤矿投资无疑将进一步加强其业务垂直一体化、平抑煤炭价格,但具体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观公司基本面,还有待时间观察。
自建煤码头降低成本 煤电博弈中地方电企自救
2009年6月初,五大电力集团与山东省内煤企达成4%涨价合同,僵持半年的电煤僵局首度破冰,但与神华、中煤这些煤炭巨头仍未达成一致。同是大型国资电企的浙能集团去年却与煤炭企业签订了2009年的“有量无价”重点电煤合同。
6月初五大电力集团与山东省内煤企达成4%涨价合同,僵持半年的电煤僵局首度破冰,但与神华、中煤这些煤炭巨头仍未达成一致。两个上下游产业链密切关联的国企阵营在煤价上展开了10多年来最为激烈的“对峙”。
与电煤“紧缺”形势不同,6月份全国发电量同比增幅8个月来首次转正。作为近几个月发电量增速最快的省份之一,浙江省6月发电量增幅达5.9%。同是大型国资电力集团,浙能集团去年发电业务亏损严重,但却与煤炭企业签订了2009年的“有量无价”重点电煤合同。
减少合同量增加进口
6月23日,气温32度。记者来到位于杭州萧山区临浦镇的萧山电厂。这里的两台燃煤机组正在运转,从外观上看不出有任何异常。
萧山电厂是浙能集团距离杭州市区最近的一个电厂,拥有两台12.5万兆瓦燃煤机组和两台40万千瓦的天然气机组,主要向杭州市区供电。
“我们这里受金融危机影响还是很大的,现在一般平均负荷率只有75%,前几天气温特别高,才满负荷运行了几天。对于机组而言,只有满负荷运转才能达到最高的效益。”萧山电厂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社会需求上不去,电厂不能满负荷运转,效益下降。“由于负荷上不去,用煤量也大幅下滑。”
按照浙能集团管理模式,萧山电厂并不需要自己采购电煤,而是由浙能集团下属的富兴燃料公司给电厂统一购煤。这里电煤主要是从秦皇岛港运送到上海再经过京杭运河运到电厂。记者在现场看到大半个煤场都堆满了煤,而整个堆煤厂容量有7万吨左右,“即使满负荷运转也可以用10天以上。”
去年底,由于煤炭企业坚持要求每吨电煤涨价50元,五大发电集团与煤炭企业在煤炭订货会上不欢而散,一单未签。而浙能集团则与中煤、神华和同煤集团签订了总量4200万吨的重点电煤合同。
“现在来看我们全年消耗量可能只有3400万吨,远远不到4000万吨。”富兴燃料公司的一位高层对记者表示,虽然去年与各个煤炭企业签订了合同,但这些合同基本是有量无价的合同,“在实际的执行中,我们每个月都会提前商量定下来所需煤量。”
浙能集团共有12家电厂,其中有8家沿海电厂,具有进口海外电煤的优势。
“现在进口海外电煤加上税收,每吨价差至少还有20元以上,因此在国内减少合同量的同时,我们也加大了海外电煤的进口。去年浙能集团进口煤总量仅有50万吨左右,今年预计会超过150万吨以上。”浙能集团上述人士对记者表示,海外进口也是一场博弈,一味地加大进口必将带动国际煤价的上升。即使今年进口量是去年的3倍,达到150万吨,这在浙能集团去年全年3400万吨的电煤消耗量中仍是小数。
“现在只能这样,谁都想把成本控制到最低,在已与煤炭企业签订重点合同的情况下,一方面减少国内合同量,一方面适时增加进口。”上述浙能集团人士表示。
自建煤码头 降低成本
6月24日下午,杭州滨江新区,浙能集团富兴燃料公司总部,浙能富兴燃料公司的代表与浙能舟山煤电公司负责人正在就双方即将要签订的煤炭中转协议中的中转费讨价还价,在每吨15元还是16元上争执不下。
“现在进口煤比较多,只有你们先把量放出来才能跟外面签合同。”富兴燃料公司负责人表示。
“我们答应把场内堆放的情况每天都发给你,并且专门有人盯着这块,尽快解决堆放不均衡的问题”舟山煤电公司负责人承诺。
与富兴燃料公司签约的浙能舟山煤电公司是由浙能、中煤集团等5家企业共同组建、并由浙能控股一家新公司。其主要运营舟山煤炭中转码头,被称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煤炭中转码头。
浙江作为工业经济大省,对外能源依赖严重,早在5年前浙江就计划在舟山建立一座煤炭中转码头,存放电煤。
“现在海外进口煤炭每吨价格仍比国内低20元-30元,即使加上十几块的煤炭中转费,价格跟国内煤价相比还是有优势的。”浙能集团一位负责成本运营的人士对记者表示,在煤价相对平稳时,中转码头的作用发挥并不明显,但是在去年煤价飙升时,中转码头就很好地发挥了降低成本的作用。
去年煤价上涨近乎疯狂,价格从600元上涨到700元用了不到一个星期,“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能提前采购到煤炭,存放在中转码头,无疑可以大幅降低成本。”他表示,浙能集团下属8家沿海电厂仅有少数电厂可以停靠2万吨级的大船,因此在没有自建码头前,无论是从秦皇岛港下来的煤,还是海外进口的电煤,都需要在上海、宁波港等地方中转,现在集团自身有了中转码头,也相当于把这部分利润留给了自己。
此外,目前浙能集团自身煤炭中转仅能占到其港口业务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其他一些在浙江设有电厂的企业如五大发电集团中的中电投和华能也在该码头进行中转,这也为企业增加了额外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