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报告:党的十八大以来,地方国企改革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深化。首先,请整体介绍河南国企改革方面的情况。李涛: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深化国企改革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融入国资国企改革

首页 > 火电 > 火电动态 > 访谈 > 正文

对话河南国资委:促进改革持续深化 打响 “僵尸企业”处置总攻战

2018-05-08 09:20 来源: 国资报告 

国资报告: 党的十八大以来,地方国企改革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深化。首先,请整体介绍河南国企改革方面的情况。

李涛: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深化国企改革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融入国资国企改革全过程,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针对河南国企改革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历史包袱沉重等突出问题,把工业企业改革作为首场战役,以“三煤一钢”(河南能源化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郑煤集团和安钢集团)为突破口和主抓手,全面打响“国企改革攻坚战”,坚定不移地把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

按照时间表和路线图,河南国企改革攻坚第一年是“前哨战”,第二年是“总攻战”,第三年是“扫荡战”。我省国企改革“奔着问题去”,全省上下凝聚改革共识,形成了改革合力,在部分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各项重点改革工作任务取得明显成效。

国资报告:主要做法有哪些?经过近两年的改革,河南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如何?

李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精准定位国企改革聚焦点,在全国率先完成剥离省属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河南省委省政府把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作为河南国企改革攻坚的前哨战,选定省属企业作为“突破口”,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经过全省上下一年奋战,到2017年6月底,用一年时间完成了省属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任务,比国家要求提前一年半。

二是重点在“破”上下功夫,打响 “僵尸企业”处置总攻战。从我省的实践看,僵尸企业大多是“挂名空转”,靠“输血续命”,不仅自身难以为继,还大量挤占了优势资源和市场空间,像“黑洞”一样吞噬着企业的优良资源,是企业产权结构、组织结构、治理结构改革的重要掣肘。我们紧紧扭住“僵尸企业”处置牛鼻子,发起国企改革总攻战,围绕“用一年时间完成全省千家僵尸企业的处置”这一目标,坚持因企施策、强化引导、盘活资产,探索形成了“六个一”工作法,特别是明确5种基本处置方式和完成标准,遴选了中介机构专家服务团队,走在了全国前列。

三是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加快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2015年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空间、效益基础和动力来源。具体到我省,第一,化解过剩产能年度任务顺利完成。第二,大力推进降杠杆防风险。第三,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

经过两年的深化改革,企业经营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整体素质实现了跃升,活力更足了,竞争力更强了。截至2017年12月末,河南省市两级监管企业资产总额24255.3亿元,所有者权益6312.2亿元;其中省管企业资产总额10987.8亿元,同比增长8.7%,所有者权益3152.2亿元,同比增长13.7%。省管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268.4亿元,同比增长14.9%;实现利润134.9亿元。

郑煤机集团生产的世界领先的8.8米液压支架

国资报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明确提出“制定出资人监管权责清单”。对此您怎么看?

李涛:国资委作为省管企业出资人,必须积极适应监管职能转变的要求,更多采用市场化、法制化监管方式,促进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监管机制,更好激发企业经营活力。

一是及时修订出资人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严格按照出资关系界定监管范围。取消没有法律和政策依据的审核备案事项;能够授权的,及时授权企业董事会;国资委承担的一些公共管理职能,要及时归位于相关部门。该管的坚决管好、决不缺位,不该管的要依法放权、决不越位。

二是明确监管重点。按照管资本为主要求,把监管的重点放在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上来。

三是完善监管方式。按照事前规范制度、事中加强监控、事后强化问责的思路,优化监管流程,加强对关键业务、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监督,提高监管效能。组建审计稽查办公室,加大问题检查、整改、追责力度。

科学把握“高质量发展”

国资报告:以河南国企为例,国有企业距离“高质量发展”的标准还存在哪些方面的差距?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

李涛:高质量发展,在本质上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发展,是能够全面体现和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管企业实力大幅提升,结构持续优化,动能转换加速,但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比如,一些企业经营管理粗放、体制机制不活;传统产品过剩、优质产品不足;创新能力较弱,动力转换滞后,等等。十九大后,我们突出问题导向,在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下一步,我们还要持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主动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要求,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科学内涵,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工作。

第一,加快企业战略重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主要是从省管企业外部、省管企业之间、省管企业内部三个层面,推进横向重组或合并同类项,优化资源配置,减少同质化竞争;推进纵向重组或整合关联项,发挥协同效应,重塑产业优势;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创新体制机制,破解发展瓶颈。201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启动了相关工作。今年我们结合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重新对这项工作进行了研究,形成了更加明确的工作思路和重点,计划实施一批重点重组项目。

第二,加快推进企业战略转型。发展战略是指引企业发展的关键,有了科学清晰的发展战略,企业才能有效应对市场竞争,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走远、走好。2017年,我们指导省管企业明确了战略定位,并推动3户省管企业结合战略定位和主业发展需要,加快实施了战略转型。今年,我们还将继续推进一批重点企业战略转型,一方面重新明确企业主业,适度“去杂归核”,该退出的业务要坚决退出,促进更多的优势资源投向主业领域;另一方面,推动一些企业更加突出国有资产管理功能,更好满足全省国企深化改革的需要。

第三,加快建立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河南正处于转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因此,促进企业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主攻方向,补齐发展短板,提高整体素质,是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一是在改造传统产业方面,推进煤炭、化工、钢铁等企业着力提升精深加工和节能减排水平,加快产品升级换代。二是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坚持创新引领和重点突破,在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逐步实现产业化;积极培育发展新业态,促进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三是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促进物流、金融服务等企业创新服务和商业模式,完善服务体系,提升专业化服务品质。四是在自主创新方面,积极对接郑洛新自主创新国家级示范区建设,用好鼓励政策,整合内外部资源,加大产学研合作,集中开发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同时,我们要结合自身职能,在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改革薪酬分配等方面制定一些激励措施,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工作取得新进展。

第四,扩大与优势企业的战略合作。这是企业增强发展新动能、增添改革新动力、增创竞争新优势的内在要求。一是理念创新。加快由单个项目的合资合作向承接产业链式转移、促进企业运营机制创新转变,不仅引进资金、技术,还积极主动地引进先进的发展理念、管理模式。二是结合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分专题对接和引进先进技术、优势资本,在机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延链补链上取得新突破。三是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把握有利时机,整合省外境外资源;到技术资源密集地区设立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

安阳钢铁集团冷轧车间

培育优秀企业家队伍

国资报告:您此前有着丰富的国企工作经验,对于最近大家比较关注的“企业家精神”,您有哪些见解?

李涛: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提出过“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表明了企业家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力量。习总书记也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过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弘扬企业家精神已经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是生产要素的组织者、创新创业的引领者、转型升级的推动者、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企业家应该是能够完整地做好一个企业,并能总结出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人,优秀企业的领军人物才能称为企业家。企业家是凤毛麟角的稀缺资源,既定条件下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往往比技术创新还要高。但是企业家才能不是一种能被生产或复制出来的人力资源,而是具有个体特征、符合某种外部生长环境、稀缺程度很高的天性禀赋。企业家精神是点燃、助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资报告:请结合河南的具体情况谈谈,应如何培育国有企业家、激发企业家精神?

李涛:河南知名的一流企业不多,缺乏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家,缺少素质高、数量充足的企业家群体。受地域环境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我省每千人企业法人数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7%和浙江省的26%、山东省的45%,企业家总量不足、结构不优、活力不强,缺乏具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知名企业家,在市场环境、社会氛围、激励机制、政策支持、服务体系等方面与沿海地区差距明显。

当前,河南省委省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前一阶段已经展开调研,打算研究出台河南《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 弘扬企业家精神 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实施意见》。

当然,环境的营造、对企业家精神的认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到位,优秀企业家队伍的构建,和企业家精神的激发需要时间、耐心和条件,需要慢慢呵护培养。

激发企业家精神需要法治、透明、公平的政策环境,需要普遍认可、共同尊重的舆论环境,需要鼓励创新和宽容失败的社会环境。环境的营造必将坚定企业家信心,稳定企业家预期,形成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的正确导向。之前中央也出台了相关意见,突显了党中央对企业家群体的高度肯定,对企业家健康成长和企业家精神的传承传导了良好心理预期。

从中央到地方文件的出台,各项举措的设定,都是为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培土沃壤、保驾护航。可以说,随着《意见》的发布和十九大报告中对企业家精神的倚重,中国企业家已经迎来了最好的时代,当然他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责任,任重而道远。

原标题:对话河南省国资委主任李涛:构建优秀企业家队伍,促进改革持续深化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