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立碳排放预算管理制度2025年,制定碳排放预算管理方案,完成全市碳排放预算管理试编制工作,推动碳预算管理与用能预算管理衔接。
二、建立碳排放预算管理制度2025年,制定碳排放预算管理方案,完成全市碳排放预算管理试编制工作,推动碳预算管理与用能预算管理衔接。
2025年3月14日浙江省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点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要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浙江省推动碳排放双控工作若干举措》要求,加快建立以区域碳预算...(省发展改革委,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各市、县〔市、区〕为责任主体,下同)2.探索开展省级和杭州市、湖州市碳排放预算管理试编制,推动其他设区市加快启动。
3月19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印发《浙江省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点》的通知,加快建立以区域碳预算、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为重点的碳排放双控制度,扎实推进“6+1”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19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印发《浙江省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点》的通知,加快建立以区域碳预算、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为重点的碳排放双控制度,扎实推进...年3月14日附件1浙江省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点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要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浙江省推动碳排放双控工作若干举措》要求,加快建立以区域碳预算
要做好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的衔接,推动将绿证市场作为与碳市场并行的企业碳排放市场化调控工具,在地方碳考核、碳预算管理等政
加快建设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稳步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市场交易体系和碳预算管理制度,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扩大绿电绿证交易。
“十五五”时期,实施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建立健全地方碳考核、区域碳预算、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配套制度,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到2025年底,省级和杭州市、湖州市率先完成碳排放预算管理试编制工作,其他设区市加快启动。“十五五”时期,科学确定碳排放预算总量以及分年度预算量,全面实行省市两级碳排放预算管理。
“十五五”时期,实施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建立健全地方碳考核、区域碳预算、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配套制度,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到2025年底,省级和杭州市、湖州市率先完成碳排放预算管理试编制工作,其他设区市加快启动。“十五五”时期,科学确定碳排放预算总量以及分年度预算量,全面实行省市两级碳排放预算管理。
文件提出,“十五五”时期,实施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建立健全地方碳考核、区域碳预算、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配套制度,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十五五”时期,实施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建立健全地方碳考核、区域碳预算、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配套制度,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
“十五五”时期,实施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建立健全地方碳考核、区域碳预算、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配套制度,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一、总体要求“十四五”期间,碳排放双控先行先试取得明显进展,碳排放预算管理编制探索取得积极成效,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持续提升,深入推进能源、工业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力争碳排放强度下降。
文件提出,市人民政府应当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积极稳妥推进全域全面绿色转型,结合碳预算做好各类产业规划,科学设定碳预算总额,实现碳资源高效配置、高效利用,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一是健全碳排放“核算+预算”制度,开展碳预算管理课题研究,启动碳预算管理前期工作,成功争取省碳效码试点。...一是健全碳排放“核算+预算”制度,开展碳预算管理课题研究,启动碳预算管理前期工作,成功争取省碳效码试点。
原文如下:深圳市作为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立足城市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积极推进能源、城建、交通等领域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碳预算、碳足迹、绿电绿证等政策创新取得积极成效,各项试点行动有序推进。
自1850年以来的累积排放量已经达到了2,607亿吨二氧化碳,其中94%的全球碳预算用于1.5摄氏度的目标已经用尽。
开展碳足迹管理体系探索研究,探索建立项目碳排放评价、区域碳预算等制度。
以重大项目为重点,结合碳预算制度,把好碳排放“入口关”。将碳排放评价有关要求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开展综合评价,制定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对各地区而言,要加紧建设满足碳排放双控管理要求的统计制度、建立省市两级碳排放预算管理制度,提前谋划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评价制度等;对于各部门而言,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碳排放
穗府函〔2024〕189号),《实施方案》分为总体要求、主要任务、科技创新、政策创新、全民行动、保障措施六大部分,提出多项工作举措,聚焦破解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分类别明确碳达峰目标任务,并建立碳预算...逐步推进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通过碳预算管理,合理分解能耗强度及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任务。推动重点碳排放单位设立碳排放管理岗位。鼓励企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等模式推进节能低碳技术改造。
逐步推进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通过碳预算管理,合理分解能耗强度及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任务。推动重点碳排放单位设立碳排放管理岗位。鼓励企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等模式推进节能低碳技术改造。
2.争取国家全过程碳预算管理试点。开展全市碳预算编制工作,探索区县级和重点行业碳预算编制,科学合理制定全市年度碳预算方案,结合吴兴区工业控碳数智平台开展区县级碳预算试点。
2.争取国家全过程碳预算管理试点。开展全市碳预算编制工作,探索区县级和重点行业碳预算编制,科学合理制定全市年度碳预算方案,结合吴兴区工业控碳数智平台开展区县级碳预算试点。
2.争取国家全过程碳预算管理试点。开展全市碳预算编制工作,探索区县级和重点行业碳预算编制,科学合理制定全市年度碳预算方案,结合吴兴区工业控碳数智平台开展区县级碳预算试点。
建设碳排放速算、碳预算、项目碳评价、用能预算管理等政府侧“双碳”数字治理场景,深化建筑绿色数字化监管、交通治理在线等场景,实现“双碳”治理全链式闭环管理。...加强企业用能数据监测,构建以电力等高频监测数据为基础的碳排放核算模型,建立覆盖高耗能行业的企业碳账户,探索建立基于企业碳账户的数字治理新机制,开展用能预算、碳预算分级管理,打通节能审查、用能权确权、能耗监测
建设碳排放速算、碳预算、项目碳评价、用能预算管理等政府侧“双碳”数字治理场景,深化建筑绿色数字化监管、交通治理在线等场景,实现“双碳”治理全链式闭环管理。...加强企业用能数据监测,构建以电力等高频监测数据为基础的碳排放核算模型,建立覆盖高耗能行业的企业碳账户,探索建立基于企业碳账户的数字治理新机制,开展用能预算、碳预算分级管理,打通节能审查、用能权确权、能耗监测
加强企业用能数据监测,构建以电力等高频监测数据为基础的碳排放核算模型,建立覆盖高耗能行业的企业碳账户,探索建立基于企业碳账户的数字治理新机制,开展用能预算、碳预算分级管理,打通节能审查、用能权确权、能耗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