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搜词 > 碳吸收

碳吸收

北极星电力新闻网为您提供碳吸收相关内容,帮您快速了解碳吸收最新动态。了解碳吸收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北极星电力新闻网。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吸收”相关结果约11000+个
  • 降低60%碳排放!南京市首个零碳园区完成优化升级

    生态科技岛相关负责人介绍,“‘零碳’是指采取节能减碳措施减少碳排放,并采取碳吸收措施抵消部分碳排放,以此达到‘零碳’运行的碳中和目标。

    碳源减排 江苏生态环境 01月24日
  • 零碳乡村:绿色转型 共筑生态未来

    什么是零碳乡村零碳乡村,顾名思义,是指通过一系列绿色转型和创新实践,实现碳排放与碳吸收相平衡,乃至实现净零排放的乡村。它旨在通过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工商业光伏 升阳光 01月09日
  • 提升绿色电力消费规模 以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抢抓新机遇,以绿色转型开拓高质量发展新空间仿佛“天然氧吧”的制药基地、碳排放与碳吸收自我平衡的综合保税区、让荒山披绿的林下经济……记者在调研时感受到,各地正在发力探索绿色低碳转型之路,擦亮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能源服务 新华社 2024年09月27日
  • 考虑碳捕集和气网混氢的气电耦合系统低碳经济调度

    储液式碳捕集机组利用储液罐的设计,将碳吸收和碳利用的流程解耦,实现在高峰负荷时吸收并存储碳资源,而在低谷负荷时释放利用碳资源。...储液式碳捕集依靠装置协同作用,将碳的吸收与释放过程解耦,提高系统运行灵活性。

    火电产业 中国电力 2024年06月07日
  •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3年度报告发布

    “全球土地覆盖变化对碳损失和碳吸收的影响”专题聚焦森林变化和不透水面扩张这两种最显著的土地覆盖变化方式,分析了森林损毁、森林恢复和不透水面扩张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从全球、洲际、生态分区等尺度分析了碳损失和碳吸收的综合效应

    气体监测 科技部 2024年01月11日
  • 蓝碳!迈入新时期

    生物机制主要利用海洋生物活动驱动二氧化碳吸收,如红树林、盐沼植被、海草床等植物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并通过食物链传递、生物量累积等一系列过程将碳封存在滨海湿地、底层水体或海洋沉积物中。”...潜能巨大蓝碳即海洋碳汇,是指通过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分为非生物机制和生物机制两部分。

    中国能源报 2023年10月23日
  • 国内首个生物质电厂原始烟气微藻固碳示范工程项目落地应用

    经过近两年的技术攻关,项目组筛选出获耐受生物质电厂原始烟气成分的微藻,开发了立柱式光生物反应器及其技术工艺体系,二氧化碳吸收利用率达到90%,微藻生物量面积产率大于30克每平方米光照面积每天,开创了国内首个

    CCUS 广东能源集团 2023年10月10日
  • 碳汇市场逐渐发展壮大!今年以来 碳汇交易项目密集签约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不断增加,作为有效“碳吸收”手段的碳汇市场逐渐发展壮大。近来多地区都在积极推动碳汇项目的签约和实施。

    北极星碳管家网 2023年09月06日
  • 吴一戎院士:中国计划于2025年发射下一代碳卫星

    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是进行精准的全球碳盘点,即计算每一项碳排放和碳吸收的贡献。卫星遥感作为新一代、国际认可的全球碳盘点方法,可以定量监测人类活动或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二氧化碳的交换情况。

    碳源减排 北极星碳管家网 2023年07月27日
  • 盐城射阳供电:让乡村振兴成为低(零)碳社区新阵地

    高效节能设备”模式,将“低碳、绿色、生态、智慧”四大理念贯穿于低(零)碳社区示范工程全过程,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对能源的生产、运输、储存和消费过程进行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和优化处理,通过“碳减排、碳吸收

    江苏省盐城供电公司 2023年07月19日
  • 为了新能源及碳中和 日本要大规模推广“海藻场”

    国土交通省还将与环境省等部门合作推广“蓝碳”项目,力争到2023年底,在日本全部的1000座港口开展“藻场”建设实地调查和二氧化碳吸收效果验证等工作。...设想企业也参与其中,通过购买海藻的二氧化碳吸收配额来抵消无法彻底削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费用将用于保护藻场等。国交省今后还考虑设计护岸等港口设施、修改工程相关的技术标准。

    环球零碳 2023年03月14日
  • 全国首部碳中和电影来了 大片拍摄如何实现碳中和

    但由于电影拍摄,生态环境的本来良好状态, 却因为电影拍摄等行为的破坏, 导致自然界碳吸收功能的丧失, 这也应折算为碳排放当量。..., 维持天然碳汇的吸收存储二氧化碳的能力。

    环球零碳 2023年01月29日
  • 行业前沿 | 绿色转型!一文读懂什么是“零碳园区”

    再如毕马威团队对于零碳园区的解释,同样提出碳排放与碳吸收达到相对平衡时,则在一定意义上达到了零碳园区的判断标准。

    碳交易 东湖高新 2022年12月07日
  • 全省首例!遂川设立“碳中和”生态司法修复林基地

    协议签约现场据悉,该基地系全省首个将林业“碳中和”元素与生态司法修复相结合而设立的示范基地,旨在充分利用生态司法修复林达到规模后所形成的碳吸收生态功能,发挥林业碳中和效能,主动对接碳交易市场,实现碳中和经济转换价值

    碳源减排 遂川县人民法院 2022年11月21日
  • 研究丨林业碳汇核证减排量所有权归属法律研究

    这两个公式,一个是碳排放等于能源消耗乘以化石能源的占比,再乘以单位化石能源排放;另一个是碳汇,等于碳吸收加上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碳移除。碳排放与碳汇这两项如果基本相等,即为碳中和。...可参与碳抵消机制的项目通常分为两种:一种为采用化石能源替代等方式实现的碳减排,如风电、光伏、垃圾焚烧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另一种为通过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达到减排效果,如林业碳汇、ccus等。

    CCER 德恒重庆律师事务所 2022年11月14日
  • 坚持系统观念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不是说当前重点工作是碳排放,就不抓碳吸收,而恰恰相反。从长远角度考虑,要处理好碳达峰和碳中和之间的关系,我们现在就要注意碳汇,要实现“净零碳排放”,特别是要下功夫提早提升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

    碳源减排 作者 2022年11月08日
  • 漳州东山:首创“海量”吸碳新模式

    今年来,该院加大工作推进力度,不断探索与创新工作事项,开展调研,与相关科研院校、海洋行政机关等部门合作,在具有“海量”碳吸收的澳角村探索“司法+碳汇”机制。...相关海洋科研机构负责人表示,海洋的固碳能力和效率远远大于其他生态系统,渔业碳汇可通过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收获把这些碳移出水体,也被称为“可移出的碳汇”,是海洋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上福建 2022年11月03日
  • 森林碳汇和CCER林业碳汇的区别?

    森林碳汇指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在植被与土壤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ccer林业碳汇指通过实施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经营、灾害防治等活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与碳汇交易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北极星碳管家网 2022年10月26日
  • 碳减排标准体系建设提速!

    “在能源领域,凡是与生产制造过程、能源替代、节能减排、碳吸收和碳交易,以及绿色消费相关的,都属于能源领域碳达峰产业链相关环节。”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沈萌解释。

    碳源减排 中国能源报 2022年10月24日
  • 碳减排标准体系建设提速

    “在能源领域,凡是与生产制造过程、能源替代、节能减排、碳吸收和碳交易,以及绿色消费相关的,都属于能源领域碳达峰产业链相关环节。”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沈萌解释。

    电力金融 中国能源报 2022年10月20日
  • 安徽省发放首单“碳票生态贷”

    “碳票生态贷”依托林业碳票,通过金融赋能,促进林业“扩绿、提质、调优、保护、节减”,以更好发挥林业的碳吸收和碳固定作用,助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据悉,该贷款以林业碳票为质押物(共计2.24万吨二氧化碳碳汇当量),投放3年期100万元、循环授信“碳票生态贷”,年均至少可增加1700吨二氧化碳吸收当量。

    绿色信贷 北极星碳管家网 2022年09月29日
  • 安徽首笔“碳票生态贷”落地!年吸收1700吨碳当量!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近日,滁州市昌春木炭专业合作社以所持2.24万吨二氧化碳碳汇当量的林业碳票为质押物,成功获批皖东农商行循环授信3年期100万元“碳票生态贷”,年均至少可带动增加1700吨二氧化碳吸收当量...充分运用林业碳票标准化、可交易、可兑现、可抵消等属性特征,创新设计碳金融产品,探索推出以林业碳票作为质押物的“碳票生态贷”,有效激活林业碳汇生态价值,促进林业“扩绿、提质、调优、保护、节减”,更好发挥林业碳吸收和碳固定作用

    碳资产管理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 2022年09月23日
  • 2022中国企业碳中和贡献力研究报告暨50强榜单

    最后,总结关于能源企业提高碳中和贡献力建议:(1)制定“双碳”行动方案,落实碳减排和碳吸收对于已制定“双碳”行动方案的能源企业,推动双碳目标工作的分解和落实,尽快依据行动方案予以实施,并动态跟踪考核,确保双碳目标落地

    电力金融 中国能源报 2022年09月08日
  • 2022中国企业碳中和贡献力研究报告暨50强榜单发布

    最后,总结关于能源企业提高碳中和贡献力建议:(1)制定“双碳”行动方案,落实碳减排和碳吸收对于已制定“双碳”行动方案的能源企业,推动双碳目标工作的分解和落实,尽快依据行动方案予以实施,并动态跟踪考核,确保双碳目标落地

    中国能源报 2022年09月08日
  • 产业研究|日本钢铁行业的低碳发展路径

    为了改进对钢渣的利用,日本制铁开始了蓝碳(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和固定)的基础研究,收集关于通过使用钢渣和创造浅底、潮滩和海藻床可以固定多少二氧化碳的基本数据,并利用日本制铁自身的大型水箱(海洋实验室

    碳源减排 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 2022年07月15日